2013年3月本报记者首次在《凉山城市新报》上刊发图文并茂的《探寻昭觉古里拉达秘境》以来,“悬崖村”逐渐走进公众视野。2016年,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更让“悬崖村”火了!世人为此一片惊呼:这么危险的地方,怎能住人?孩子们上学路多危险!
“悬崖村”,阿土勒尔村,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昭觉县,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最广的县。村子距县城72公里,辖4个农牧服务社,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628米,现有村民171户、688人。这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过去,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2级218步藤(钢)梯。
2017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昭觉县“悬崖村”村民出行难题非常关心。如今,这个让总书记牵挂的村子怎么样了呢?
2556级钢梯,出行方便了上学不再难
“小时候上学,爸爸送我下山,会用一根绳子,一头套在我的身上,一头绑在他的腰上……”村文书莫色子古记忆犹新。
当地政府着手彻底解决“悬崖村”“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问题。从2016年8月开始,凉山州、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万元,将原来的藤梯换成钢梯。到2016年11月,钢梯初步建成投入使用。随后,钢梯进一步升级优化,到2017年6月30日,总共耗费6000根钢管、120吨钢材、近3万人次人力,从山底通往村庄的2556级钢梯全部竣工。以前进村要爬藤梯,外面的新娘嫁进村来,需要提前一个月挑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新娘从山下背上来。“钢梯修好了,新娘不会嫌弃这里交通不好了,以后村里的人会更多,喜事也会更多。”莫色子古说。
在搭建“钢梯”有效缓解村民出行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村里引进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投资修建出山旅游索道;修复苏八姑电站货运索道用于村民生产生活物资的运送;整合省交通运输厅专项补助资金、通村硬化路建设资金和扶贫、旅游等其他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村内道路建设,彻底结束村民出行攀爬于悬崖绝壁的历史。
“出行难”成为历史的同时,“上学难”也得到有效解决。阿土勒尔村小学实行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每年补助学生生活费4500元/人。今年投资1351万元,该校将改扩建成容纳400人的全寄宿制村完小,目前已竣工。同时,建立幼教点1个,已招收幼儿29名,另计划在勒尔、特土社再修建2个幼教点。“上学难”的解决,让众多的家长们轻松了许多。
旅游和生态种植,打开致富之路
道路好走了,“悬崖村”精准扶贫思路更清晰了:通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悬崖村”拥有独特的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攀岩、光热、彝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目前,已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协议。该集团已入驻阿土勒尔村,拟投资3亿元,共同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加快修建空中索道、悬空栈道、悬崖天路、旅游栈道、天村酒店、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将“悬崖村”打造成特色彝家旅游新村。以后,村民们不搬迁,在村里就能实现挣钱的梦想。
“悬崖村”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有发展生态种植的良好条件。村里积极引进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组建中药材合作社,规划发展中药种植;又成立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村民均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今年种植核桃500亩、青花椒300亩,嫁接核桃750亩;从“49+1”项目资金中调整11.2万扶持农户种植脐橙,全村现已种植核桃、青花椒、脐橙26420株。另外,已实施50余名贫困群众赴西昌、昆明参加户外导游、挖掘机操作等劳动技能培训。
电网、基站、银行……“悬崖村”的迈进
“爬到山顶找信号。”这在以前的“悬崖村”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真实的写照。而如今,随着基站的建设,宽带的开通,村里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贫困户还免费领到智能手机、光猫和机顶盒,村民与外界“面对面”的桥梁进一步打通。
为扶持帮扶“悬崖村”村民,县内银行均在“悬崖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农商行昭觉分行对该村符合信贷准入的85户农户发放贷款126万元,为愿意发展农家乐的贫困户每户授信20万元并捐赠5万元购买炊具,同时,创新推出“彝家旅游脱贫贷”信贷产品,今年拟投放20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协调总行捐赠100万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
此外,在山高缺水的“悬崖村”,投入20余万元修建的蓄水池和饮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悬崖村”饮水难的问题。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支尔莫乡3个无电村进行电网规划,在运输完全畅通后将投入320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贫困地区的难题,如今在“悬崖村”村小前修建了1个卫生室,并配备全科医生1名,在勒尔社修建了1个卫生室,确保村民急病急医。同时,已安排县医院医生陪同绵阳医疗帮扶医生,定期对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开展全面健康体检,落实巡回义诊、医疗就诊减负行动,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道路通了,生活条件好了,观念的更新也成为“悬崖村”大事。村里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广泛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农业技术知识;修订《村民自治公约》,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靠勤劳双手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已成为村民们的共同追求。
“我们将结合民族特色打造一个传统的民俗村落,让外面的游客进来住一两天,体验我们彝家的风俗。这里有原始森林、温泉、溶洞、民俗……一旦开发必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让关心我们的人不再揪心。”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对此充满信心。
如今的“悬崖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悬崖村”将是大凉山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彝族核心区文化高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也将是凉山州正奋力推进、努力实践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