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综述——挖掘·传承·创新
作者 王杰 2017-12-08
原出处:毕节日报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苗族老人在织布(王纯亮 摄)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姑娘唱敬酒歌(张永刚 摄)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11月13日晚,由毕节市选送的彝族神话舞剧《支嘎阿鲁》在贵州国际会议中心惊艳亮相。《支嘎阿鲁》讲述了彝族英雄支嘎阿鲁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讴歌了少数民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对于今天毕节各族人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具有鼓舞和激励的意义和价值。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嘎阿鲁》不仅是全体剧组人员呕心沥血的结晶,也是毕节市重视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和体现。近年来,毕节市紧紧抓住“民族文化”这个“宝贝”,出台措施,整合资源,打造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构筑民族文化旅游高地,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挖掘整理筑牢根基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彝族文化核心区之一。底蕴深厚、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是毕节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近年来,毕节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为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有力支撑。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毕节市出台了系列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坚持把民族地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扎实巩固和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拟定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方案,认真加强“双语”民族教师培训和 “双语”教学点建设;搜集彝文古籍2000多册(簿),翻译出版300余部5000多万字的古籍文献,出版了《彝文金石图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一》《彝族古歌》《水西简史》《彝族创世志》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毕节地区民族研究》第三集、《坶米把署》《十二生肖与图腾文化》《彝族古老的长篇叙事情歌》《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等相继问世,完成了《彝族诗歌格律研究》等课题;《支嘎阿鲁丧仪经》等28部彝文古籍荣获“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更换古迹书壳,防酸化100余部,启动古籍书库数字化建设前期工作,古籍拍照600余部,录入电子文本10000余页,建彝文字库10000余个单字;为《贵州黑山羊养殖技术》和《百乡纪行之板底乡》作彝语翻译,完成《电视专题报道——毕节之最》中的《保存有中国最具特点古彝文献的机构——毕节市彝文文献中心》6个片子的解说词,为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整理彝族民歌200余首。这些挖掘抢救以及研究整理为打造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筑牢了根基。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毕节市积极致力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支持开展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回族开斋节、白族团圆节、布依族三月三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筑牢文化精神高地,广泛凝聚起各族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的力量和智慧。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7月16日,大方县以“清凉彝夏·康养大方”为主题,拉开了当地彝族火把节序幕。期间,还穿插了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彝汉易学高峰论坛,彝族舞蹈比赛,传统乐器比赛,赛羊、赛马、射箭比赛,摔跤、斗牛、斗鸡、斗鸟、山歌对唱等活动;2017年7月20日,赫章彝族火把节以“神秘夜郎·魅力可乐”为主题,举行了千人迎宾、百人敬酒、取火、祭火仪式、民俗歌舞表演、篝火晚会,彝族服饰、刺绣展,彝族民风民俗展演,“情系夜郎·书画赫章”民族书法、绘画展,“全民阅读·书香夜郎”西南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赛马、斗牛、摔跤、选美、对歌、打鸡毛等系列活动,让前来参加节日活动的群众欣赏了一场视听盛宴。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彝族火把节的精心包装打造,成为毕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为毕节民族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条通道。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助推脱贫攻坚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是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以民族文化开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之门,毕节民族工作部门有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毕节市充分利用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大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战略机遇,成功将全市55个少数民族村寨和百里杜鹃普底乡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廊带建设试点列入全省重点打造名录,形成了一条集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狠抓优惠政策项目化落实,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美食中的文化内涵和营养价值,把传统的饮食文化与现代的饮食理念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美食在特色旅游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推出荞酥等美食品牌,带动荞麦、大豆、土鸡、可乐猪等特色种养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毕节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业发展的扶持工作,目前,共投入各级资金200余万元,重点支持贵州千红万紫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毕节乌蒙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等20余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实施技改或改扩建、新产品研发等。经过扶持,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阵地;加大对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产品商品化,18家企业获得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称号;为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做大做强,毕节市先后发放民贸政策宣传手册500余册,举办民贸政策宣传培训会40余次,深入上百家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努力扩大政策知晓面;建立民贸企业认定“绿色通道制度”。目前,毕节市获省民宗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认定的民贸企业达65家,先后有32家企业争取到基准利率贷款,获优惠利率贷款贴息2355万余元,有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王杰)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毕节日报)mh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