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白乌镇足磨村调查
作者 西南石油学院赴凉山州 2004-11-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一 绪言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04年7月5日我们西南石油学院赴凉山州盐源县白乌镇足木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对白乌镇足磨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社会调查。在这短短的4天中我们不仅领略了那上苍鬼斧神工般创造出的秀美山川,亲身感受到那里的彝族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无限热情,更亲眼目睹了那里意想不到、令人震撼的贫困和落后!回到学校,我们依然忘不掉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默默不言却又目光如语的父老乡亲,在此谨献此调查报告一篇,希望更多有意关心西部大开发、关心“三农”的有志之士能够通过我们更多的了解我们西部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发展,为我们的共同富裕献计献策!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白乌镇足木村的基本情况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足木村位于海拔高达2800多米的川南山区,隶属凉山州盐源县白乌镇,村下分7个社,共有人口1475人(全为彝族人),其中青壮年占1/3强,拥有耕地8145亩(荒山荒地较多)由于海拔高土壤贫瘠,农作物以土豆,荞麦,玉米为主,农民四季皆以土豆为食,家庭收入以卖自家放牧的牛羊和自己种植的花椒为主要来源,村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不达500。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上没有自己的医生和医疗点,村民若必须看病就医须走上十来里的山路到镇上才可以,因为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之家里没钱求医问药,有病能忍则忍,不可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延误了病情,导致村上曾有人因之而死于非命!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足磨村设有一村小,但只设了一,二,三三个年级,在校学生27人。其中一年级14人,二年级8人,三年级5人,拥有三个代课老师。负责人为邱正华,年龄55岁,二年制初中毕业95年才进修获得中师文凭。所有硬件设施,不过三间土房和25套破旧桌椅,而教室由于时遭风吹雨打墙面泥土脱落严重,班驳不堪全为危房,而那仅有的25套桌椅亦已不堪使用,就连唯一的教学设备――黑板也只是几块木条拼凑而成;在软件设施方面,学历最高的老师也只有进修中师文凭,因师资质量比较差,加之每个代课老师要代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而且都是双语教学,因此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所以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曾多次申请加派老师但因这里的待遇低(每年只发十个月的工资,每月150元),工作辛苦(来校教书还得自带干粮),又没有什么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没有老师愿来这里!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中贫困、学费相对较贵,致使许多学龄儿童都过早的辍学。据调查得知村小学龄儿童的失学率达到60%,许多孩子连小学都没读完甚至没读,村中大多数人都为文盲,不能阅报,加之没有广播,电视,村民对外界知之甚少,就连国家的大计方策基本都是靠简单的口头传达,所以“政令不通”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村子中至今没有通电,很多村民都不知电视为何物。孩子们每晚只有走上几公里的山路来村部来看发电机发电放的小电影,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很是单调,枯燥!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乡亲们面对自己窘迫的现状,除了几许无奈之外还有更多的期望,而反响最为强烈的就是希望政府能给村子里面通上电,让村子里的人能够看上电视多了解些山外面的的情况,还希望政府能够修建更好的引水通道,解决村民们的饮水问题。然而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出门打工,为什么不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自己困难时,村民们的回答是:想,都想!而先前也有人曾抛开家务重担去打工,可是由于没有知识,没有技术,甚至大多都为文盲的他们只能干些力气活,有些时候甚至干力气活的都因拖欠工资而没有办法拿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也就不敢再出门去“讨人欺负”了。而对自己的困难和面对自己的实际问题,村民们选择忍气吞声的主要原因却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惹不起那些当官的人。涉及子女问题,这个村子上的人似乎有更多的话要说,他们说这足磨村已经12年没有出现过违反计划生育这方面的问题。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这里的少数民族家庭可以生三个孩子,但是由于负担不起培养更多子女的重担,大多村民还是选择只生一个或两个。而就这样面对年仅两三百元的学杂费和孩子们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父母们更多的还是无奈地让孩子们辍学回家务农。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走访了村民,还走访了村支部书记沙体华和副村长邱志军两位“村官”。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原来该村为计划中的移民村,虽然国家资助每个移民户8000元,但是移民后买田置地修房,这八千元是远远不够的,对没有积蓄的他们来说移民只是个希望,虽然村中的劳动力比较丰富,但这其中仅有2―3%的人在外打工。由于没有文化,不懂技术,受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影响,工作难找,而且受老板“坑骗”的情况时有发生,就连大多青壮年更多的选择还是留在家中放牧牛羊,积粪捡柴等。足磨村现有四大牲畜7000多头,全为自己放牧,是纯天然绿色肉食品,肉质上乘、道鲜美,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较为遗憾的就是,由于交通闭塞,信息滞后,这些纯天然的食品只能以低于市场普通牛羊价格卖给小贩。谈到自己的优势,两位村官给我们提到了这里较为丰富的可食用野生大蘑菇、土豆、荞麦、野生当归还有上述的(牛羊),以前有人到过镇上考察过发现这里的荞麦富含十六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养胃、护脾,而这种在市场上难以买到的,外界更很少有人了解这种神奇的荞麦子!对这种容易开发、开发所需成本很低却又具有市场潜力的荞麦,这里的村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并且能来这里投资开发它。当被问及村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的时候,这两位“村官”一气说了许多:最迫切的就是能够解决生活用水问题、最希望通上电,看上电视、能够了解这群山之外的世界和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他们搬出这山沟沟、让孩子能有个好的前途……总之他们眼中所透出对生存的渴望和对富裕的追求是无限和令人感叹的!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如此状况下,要脱贫要致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束实践我们回到白乌镇后,我们实践队从镇领导那也全面地了解了以足磨村为典型村的白乌镇的整体状况,以一个“ 外人”的角度,在这简单的提一下,我们对整个情况的想法,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一些群众甚至干部存在意识上的偏差,对问题认识不够,存在着对外界、上级政府及国家过多的依赖思想。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发展的各种绊脚石所在,却对自身的发展缺乏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农民做事畏手畏脚,长年呆在家中捡柴积粪,不敢迈出家门,而只一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致使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被浪费,干部却只是一味的等待上边的指示,等待国家的救济款,对农民的疾苦变得有些麻木,对地方建设、发展变得从容随意,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白乌镇的发展没有动力,经济如一坑死水毫无生气。 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交通闭塞,信息滞后。此次实践,我们从盐源到白乌镇,再从白乌镇到足磨村甚至无一段完整的公路,全是泥泞不堪坑、洼不平的泥土山路。晴天时汽车勉强可行,亦也是“浅一脚深一脚”的左右颠簸,道路状况很差。据说此前也曾有过投资商前来考察开发白乌镇丰富的粘土资源,各方面均已谈妥,但唯这吓人的公路让投资商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不得不遗憾的撤出投资。而我们得知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卫星通信日新月异,互联网日益流行的今天,白乌镇也一直未安装一部程控电话更谈不上浏览互联网,这样落后的交通和闭塞信息滞后的信息无疑制约着白乌镇的发展。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群众文化水平太低,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低的文化素质使人力资本大大降低,劳动力输出极为困难;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亦不能转化为资本,造成极大的浪费。然而这里的学龄儿童的高失学率使文盲的数目年复一年的增长,使他们的父辈的遭遇成为一种前赴后继的奇怪现象。农村的落后,农民的穷困致使大量孩子上不起学上不好学,而文盲的日益增多又致使农村的更加落后,使这样的农村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更使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对优势资源缺乏应有的宣传,致使大量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宝贝埋没于崇山峻岭中。我们调查得知虽然这里有独一无二富含高达十六种氨基酸的荞麦子;这里拥有色泽质俱佳的粘土可供烧制各种瓷器;这里拥有大量品质上等绿色土豆;品质优良的花椒;也有那味美的牛羊猪;还有大量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当归,但是却得不到一次宣传,而只能自产自销,给资源带来又一极大的浪费,所以说宣传的缺乏和滞后也成为像盐源白乌这样县镇发展的一块绊脚石。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医疗卫生状况极差及居住过于分散。一千多口人的大村竟没有一个医疗点,连个稍微懂医懂药的人都没有。作为一个以放牧为主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兽医,为防止牲畜的疫病的扩张和传染不得不采用分散居住,而且愈散愈好,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解决水电问题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正如我们所调查的足磨村,全村一千四百多口人分七个社几百户人家,但居住却尤为分散、几乎遍布了八千多亩山地。有些村子里的孩子要来学校上课非得要走上几个山头,几公里的山路,甚是艰辛和危险。这里的分散居住还给政策的宣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农户这样的“占山为王”极不集中的修房和过肆的放牧给本来绿草茵茵的山地带来极大的破坏,致使如今山体光秃,水土流失严重,并时有山体滑坡的发生;所以要践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要想真正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使足磨村这样的贫困村有一个好的住宿,医疗条件才是关键,才使最为迫切需要实现的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面对困难,我们又应持有的工作思路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回来后综合了足磨村以及白乌镇的相关资料,以及我们实践调查过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简略的设想了一下以白乌镇为典型的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应持有的工作思路,希望能够给乌镇或存在与白乌镇相似情况的乡镇多多少少一点帮助,一点启发!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首要问题就是端正思想,改变当地群众及领导对自身发展的错误观点。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到实处,在工作中体现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可先在干部党员中开设理论培训班,端正工作思路,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村蹲点,明确责任,将中央的政策由工作小组直接灌输到基层群众中间!不但要求干部党员要有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教育村民摆脱依赖思想,多学技术多长见识,走出家门,努力创业,靠自己的力量发家致富奔小康;其次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但要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素质,更要在实践中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以人为本,全方面的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活等各方面问题,完善各方面生存生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在没有医疗点的村庄增设医疗点,暂时无法增设医疗点的要按时增派医疗人员定期的下乡为老弱病残作检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窘迫现状;没有饮上安全干净的生活用水的村庄,要想法设法开沟运河修建饮水通道,要让每个村庄每个村民都不再为吃水问题犯愁;在没有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的村庄,一方面要动员当地村民自己动手开山劈路,一方面又要加强农网改造,使没有通电的通上电,没有电视的看上电视,没有公路的方便出行;对一些生存条件实在有问题的村子如分散居住严重,孩子上学难,土地贫瘠,植被破坏严重的村子要组织搬迁集中居住,这样既可以少占耕地,又方便了村中孩子入学难等问题,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的肆意放牧对植被造成的破坏。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打好招商引资牌。西部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边远的穷困少数民族地区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要脱贫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外部的交流,借人之力,大力的引进东部乃至国外的技术资金及人才,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我们既要从主观原因抓起,又不要放弃外部条件,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下,解放思想,放下包袱,使尽全身解数,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具体来说可以先从下面两个方面做起: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硬件特别是道路和通信等设施,为招商引资铺平道路。投资商的进入不仅要看你有多少、多好的资源,更要看你要多大开发成本和多大的可开发性。道路交通的闭塞不敢说它一定使外面的投资商无法开发,但是即使能开发的话,这多增加的运输费用也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开发成本,降低了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却更看重的是投资能有多大的利润、多少的回报!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这样做一是方便了资源的开发,一是方便群众的交通,其次应加强通信设施的完善,让没电话的地方通上电话,让没有互联网的地方装上互联网,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光通公路仍不行,要让信息及时流动起来才算真正的交通方便,所以说贫困地区的开发,投资商的进入,建设完善必备的基础设施,强化硬件环境是首先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加强软件环境的建设。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完善各项法制法规,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给投资商以归宿感,给外来人才以发展空间。西部的开发,不只单要搞物质文明的建设,更要狠抓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完善各项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努力抓软环境的建设,例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社会治安整顿,既要让投资商来次开发拥有更多的政策上的优惠待遇,更让给外来投资商更多的归宿感和安全感,也只有这样当地的政府才可以在同等资源优势的条件下吸引更多投资商的注意力;并且西部的开发不只是想方设法的引进外部的资金和设备,更要引进的是人才,在技术上理论上管理体制上汲取东部更多的营养。正如前述要发展就必须要解放思想,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紧跟国家发展的形势!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重视教育。既要重视九年义务的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又要加强职业教育,双管齐下为自身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后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九年义务教育”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所提出的针对全民大计方针,而我们西部的开发不只是经济上的开发,更是人力上的开发。试想若一个地区的发展没有一定的科技力量作为推动,那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景,更何况一个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呢?再者如果走出大山的一个个都是文盲或者准文盲,那这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只能称之为“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了。在调查我们发现像“足磨村式”的小学校在白乌镇还是尤为普遍和常见,教师待遇低、教学强度的繁重和教学设施的缺乏等等成了白乌镇乃至盐源县教学现状的代名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要彻底的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得先从教师待遇教师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首先抓起,为这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已经迫不及待!其次而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努力改变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文化低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的现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能让他们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这些长年在家捡柴积粪的农民,这些为数庞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源!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加强对外宣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鼓动当地政府能够走出家门,宣传自己,包装自己,消除信息时代存在的“盲区”,让更多的外界人了解当地的风情,当地的资源,当地的优势及当地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一些地区建有招商引资的奖惩政策,大力鼓励各单位的领导挂帅组织公务员出门招商引资并直接与其政绩、业务考核相挂钩,一方面为当地的发展引来了更多的外资,另一方面激活了领导机制,让能者居之一举两得,值得借鉴。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以上四点及盐源县白乌镇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在对西部这些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我们政府要走的路还漫长,更坎坷,我们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而总之在这一过程,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这一漫长和坎坷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拼搏,敢于解放思想,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导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巨大作用,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政府能够量体裁衣,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优化作用,既要对外来投资者多开绿灯,又要有利,有理,有节!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加强基础建设等硬环境的建设,又要抓软环境的培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还要注重以人为本,既要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以上我们所述的不过是一些浅薄之见,但我们认为无论这些是否能够得到执行和实施,但权作对如盐源县这样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引玉之砖吧,我们也真心希望和祝福那里的父老乡亲能够早日真正的富起来!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11月6日)7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