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红是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镇大老挖村的一位彝族青年,今年29岁。他告诉我们,“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县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石林风景区作为一个景点,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内在价值极高,但多年来,石林只是作为一个旅游的景点而经营,对带动相关产业作用较小,经济和社会效益一般。县委、政府经慎重考虑,上报申请将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县,1998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高玉红1997年5月28日和哥哥一起进入当时的石林风景区艺术团工作,做些演出唱唱跳跳等方面的事。他说,更名前,风景区每天接待的人不多,那时他们艺术团每天的演出,一场演出观众最多也就是100多人,较少时观众只有10多人,哥俩每人每月的收入是350元。县名更改后,风景区全体员工在县里的领导支持下,对景区的道路、卫生、景点环境进行了多次改造和修整,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大家都为石林这个品牌而努力。使这个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融为一体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的风貌较好的展示出来。以后,石林获得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荣誉。到风景区游玩的人逐年多了。特别是去年6月份,石林成功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石林实现了由国内名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变。
高红玉说,现在,到石林旅游的人多了,来看演出的观众也多了,观众最少的一场都有180到250人左右,多的500到600多人,是原来的好几倍。艺术团的效益好了,演员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如今,高红玉每月的收入达到了1500多元。和哥哥的那一份加起来,家里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去年,小高家不但买了小汽车,还把全部家用电器全换成了新的,电磁炉、饮水机都用上了。小高说,我教会了父亲使用这些电器,老人说真的是很方便。
高红玉家10多年前过春节,家里由于钱不多只能杀一只鸡,现在日子宽裕了,过年要杀两头猪、一只羊和几十只鸡,亲戚朋友还要送来五六十箱水果,小高说,虽然我的的父母、妹妹都还在农村务农,但一家人感到日子过得很滋润。
随着“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地球天然迷宫”、“天下第一奇观”石林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知的同时,县委、政府对提升石林在硬软两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全面实施“生态美县”战略,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掀起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高潮,目前已累计植树602.65万颗,县城绿化率达到3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底蕴厚重的彝族文化为景区发展带来活力,为石林品牌注入灵魂。彝文叙事长诗《阿诗玛》、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大三弦舞》、彝族《火把节》、电影《阿诗玛》等“一诗、一曲、一舞、一节、一影”成为景区的一部分大放异彩,使其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而石林县更名后,遇上了我国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1997年12月日,南昆铁路首列旅游列车从昆明驶至石林,2003年11月,昆明石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昆明到石林仅需50分钟,特别是国家假日黄金周的实施,每一个假期石林风景区游人如织。去年,石林县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个多亿。
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石林县相关产业,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彝族刺绣手工艺品很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仅此一项景区周边群众的年收入就可达到700万元左右。2007年该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旅游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达35%以上,旅游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今年,该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均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3.1亿元、6362元和4200元,彝乡各族群众直接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