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武定县彝绣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学研究实习与就业基地”在武定县彝绣协会正式揭牌成立。
当天,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连杰带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与武定县彝绣协会代表和国家、省、州、县级传承人共谋武定彝绣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刘连杰表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设计创新等方面将与武定县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彝绣产业升级,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妇联主席李晓萍介绍了武定县彝绣产业目前现状、发展思路和规划。目前,全县彝绣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拥有2个彝绣协会、62户经营户、1个合作社、11个车间、35个绣坊,5800余名绣娘,还有众多各级传承人和专业技术人才,2024年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050万元。李晓萍表示加强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沟通交流,深化校地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武定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还就彝绣的传承保护、创新设计、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活动中,来自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从文创设计理念、色彩搭配技巧、图案创新等方面为武定县彝绣经营者、传承人和绣娘作技能培训。
近年来,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彝绣产业发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相关政策,探索出“文化传承、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发展新路子。此次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与武定县彝绣协会的合作,搭建起了高校与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桥梁,对推动武定彝绣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双方在彝绣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武定彝绣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绚丽的蓝图。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郭晓文,武定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