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2025牡丹之约,文艺盛演于3月21日晚举行
作者 ​李绍德 武学成 2025-03-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春意正浓,花香四溢,一场浪漫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旅居云南·遇见楚雄——浪漫花海·相约武定”2025年武定牡丹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启幕文艺演出在武定县城体育广场举。
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01.jpg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这座被牡丹花香浸润的古城,此刻正沉浸在一片花海之中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以其娇艳欲滴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漫步在牡丹花园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画卷之中,每一眼都是绝美的风景。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03.jpg

胡德云 摄

dimage005.jpg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牡丹种植始于明代,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流亡至武定狮子山正续禅寺出家为僧,并亲手栽种了一株白牡丹,取名“狮山皇冠”。这株牡丹历经数百年仍常开不衰,花冠直径达28厘米,花瓣240余枚,1988年被央视誉为“中国牡丹之最”。这一传说为狮子山牡丹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07.jpg

盛高义 摄

dimage009.jpg

余林强 摄

狮子山因独特的海拔和气候条件,成为云南最早的高原牡丹种植基地。自明代起,当地不断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牡丹品种,培育出“惠帝紫”“罗婺献瑞”等特色品种,形成9大色系、120多个品种、超4万株的规模,被誉为“南国牡丹园”。武定牡丹以“开花早、花期长、花冠大”闻名,每年3月至5月是最佳赏花期,也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11.jpg

胡德云 摄

dimage013.jpg

郭海 摄

1991年,武定县以牡丹为媒,举办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延续至今,逐渐扩展为涵盖彝绣展示、非遗论坛、牛王争霸赛、音乐节等多元活动的综合性节庆。近年来,武定县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理念,将牡丹节打造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区域品牌价值。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15.jpg

西南第一山——狮子山。盛高义 摄

dimage017.jpg

狮子山牡丹园。花云摄

牡丹文化旅游节不仅是赏花盛会,也成为了武定民族文化重要的交流展示平台和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狮子山牡丹的“倾城倾国之色”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一花一世界,一城一风情”的文旅格局。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19.jpg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建文帝的传奇到现代文旅盛典,武定牡丹文化旅游节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创新,成为云南“春日经济”的亮丽名片。每年花开时节,游客不仅能邂逅“国色天香”,更能感受彝族风情与开放发展的勃勃生机。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mage021.jpg

余林强 摄

“旅居云南·遇见楚雄——浪漫花海·相约武定”让我们相约21日19:30一起走进武定的牡丹之梦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聆听每一朵牡丹诉说的春天故事。H7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武学成,武定县融媒体中心。来源:“楚雄新闻”微信公众号)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