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服饰有了“护身符”
作者 李绍德 李茂森 崔露文 2024-08-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近日,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高新区管委会,认真贯彻执行。
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1.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楚雄彝族服饰有了“护身符”,将于今年9月1日开始受保护。作为彝族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彝族服饰绚丽多姿的武定县各族人民备受鼓舞。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3.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服饰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以下简称《办法》。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5.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该《办法》共26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彝州特色、彝族文化元素为依据而制定。《办法》明确,彝族服饰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坚持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7.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法》规定包涵了彝族服饰保护利用的部门行业规划、所需经费来源、奖补扶持政策等内容,明确了楚雄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统筹领导、体制机制建设、重大事项研究等,全州各县(市)人民政府承担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司法行政等16家部门各负其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彝族服饰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工作。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9.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法》的出台施行,将进一步规范彝族服饰市场秩序,对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彝族服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积极作用。从此,彝族服饰的大胆创新、创意和彝家女子在帽子、衣服、围腰、挎包、鞋子、鞋垫上绣上的各种图案以及用色大胆夸张、精美构图、灵活的针法、一针一线的艺术品、一花一朵的民族符号等“指尖上的艺术”、“心灵的花朵”都将得到相应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1.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目前,楚雄州规模以上彝绣企业共13家,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彝绣工作站13个,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彝族绣娘上千人。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一批批精美的彝族绣品和服饰被国内外市场认可接受,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7.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纳苏支系服饰,盛行武定县环州、发窝、猫街、万德一带,自称纳苏颇,汉称黑彝,是彝族始祖慕阿克的后代。纳苏在历史上是彝族中的贵族,故其服饰呈现出雍容华贵的特点,仍保留着清代服饰蹦遗风。女子多戴鹦鹉帽,帽式因居住地不同而各异,环州纳苏女子的鹦鹉帽前沿为鸟啄状,后呈鱼尾上翘,四周平绣有牡丹、花卉、凤鸟,顶部绣有一个圆形的”寿“字,边沿打银梅花泡为饰。发窝一带的鹦鹉帽没有顶部,周围绣花卉纹并缀有银须、银泡、银铃为饰。中年妇女多戴一顶用红色毛线织成的圆帽;老年女人则缠黑布包头。纳苏妇女衣环肩、袖筒和围腰上,以平绣和挑花工艺刺绣有马缨花、雪花、菱形等,并镶一道彩须为饰。家境富裕都还喜欢在衣领和围腰上饰以银花泡、银寿字、银链等。其中以”人形舞蹈纹“最为醒目,该纹饰是当地彝族传统舞蹈”跌脚“的最真实写照。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5.jpg6q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茂森,武定县彝学会会长;崔露文,白路镇党委宣传委员)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