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服饰有了“护身符” 9月1日开始受保护
作者 ​尹正琼 2024-08-26
原出处:​楚雄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楚雄州出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楚雄彝族服饰有了“护身符”,彝族服饰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
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825164750_001.jpg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办法》共26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彝州特色、彝族文化元素为依据而制定。《办法》明确,彝族服饰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坚持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825164750_002.jpg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法》规定包涵了彝族服饰保护利用的部门行业规划、所需经费来源、奖补扶持政策等内容,明确了楚雄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统筹领导、体制机制建设、重大事项研究等,全州各县市人民政府承担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司法行政等16家部门各负其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彝族服饰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工作。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825164750_003.jpg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楚雄州规模以上彝绣企业共13家,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彝绣工作站13个,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彝族绣娘上千人。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一批批精美的彝族绣品和服饰被国内外市场认可接受,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825164751_004.jpg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法》的出台施行,将进一步规范彝族服饰市场秩序,对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彝族服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积极作用。从此,彝族服饰的大胆创新、创意和彝家女子在帽子、衣服、围腰、挎包、鞋子、鞋垫上绣上的各种图案以及用色大胆夸张、精美构图、灵活的针法、一针一线的艺术品、一花一朵的民族符号等“指尖上的艺术”、“心灵的花朵”都将得到相应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0825164751_005.jpg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来受到保护的楚雄彝族服饰将会更好地把传统古典和现代时尚结合,在保留传统彝族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符号,会更加符合当下的时尚审美。近年来,楚雄彝族服饰文化依托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这一平台,先后登上了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彝族服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成为了云南省“布”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州(市)。SU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稿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