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和军队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通过国家层面以及全国性的媒体,民间的纪念活动。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于是就想起了伟大的中华大家庭中的彝民族,虽然是个少数民族,但是在诸如近代外帝八国列强瓜分我国之时抗击侵略者、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保家卫国战争中,都有彝族的优秀儿女参军参战甚至为国捐躯。这充分证明彝族是具有爱国光荣传统的祖国大家庭成员之一。
关健词:抗美援朝;彝族参战;英勇顽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侵占刚成立不久的朝鲜,达到打击我国,削弱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美帝国主义以“联合国军”的名义,纠集了16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于9月15日在朝鲜的仁川登陆。
根据这一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大决定。这对于刚于一年前的10月1日才宣告成立,而西南凉山等地刚于1950年3-4月才获得解放,国内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不得已的决定。
1950年10月25日,由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中朝边境鸭绿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给养都比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差得多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坚强的意志,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的精神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在苏联政府和军队支援下,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把号称世界军事强国的美军及其仆从们从鸭绿江赶下了三八线以南,还曾攻占了南韩首都汉城(今称首尔)迫使强大的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世界军事奇迹。
在这场关系到朝鲜和我过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除了作为多数民族的汉族儿女而外,国内诸多少数民族的儿女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以下是笔者在相关史料中收集整理的有彝族参加的一些部队的战列、具有代表性的彝族将士的职务及英雄事迹。
世居于祖国大西南的彝族,有其英雄儿女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渠道有:一是1935~1936年相继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和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彝区时,参加了红军北上,后来又参加过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少量彝族老红军;二是党中央领导红军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红色首都时,向往革命而奔赴延安的一些彝族青年;三是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不久,国民党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把赴越南首都河内对日授降的国民党滇系第60军、73军调去东北与解放军作战当炮灰。而60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云南省组建的并由吉迪卢汉(彝族)任军长,其3个师的182师和184师都是分别由安恩傅和张冲两位彝族担任的,且军直和师直机关、以下的团、营、连、排中的相当一部分职务也是由彝族担任的,如第60军暂编第21师由少将师长陇耀担任的,数万人的士兵中约有1/5的彝族青年。后来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滇军由一个军扩编为兵团或集团军、方面军之后,龙云(彝名兰吉乌萨)和吉迪卢汉相继担任上将司令,安恩溥升任60军中将军长、张冲升任新3军中将军长、卢俊泉(彝姓吉迪,卢汉幺叔)担任73军中将军长,到东北后又升为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兼锦州警备区司令。
1948年9月26日,国军第60军在东北长春起义,于1949年1月2日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其中的暂编第21师被改编为第149师,师长仍由彝族将军陇耀(妈海里达)担任。所以奉命赴朝参战的第50军中,就有陇耀等一批彝族将士;也有在营口战役中被俘的少量的彝族将士;另外也有在大西南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原二野四兵团的少量彝族将士,这样一来所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彝族将士大约有上千人。
有彝族参加的一些部队的战绩
有彝族将士参加的志愿军以第50军为例,入朝参战初期,由于在第一和第二次战役中战绩不佳,加上这是由原国民党部队起义而改编的,所以志司领导不重视,兄弟部队也看不起他们。但是,自1951年1月3日第三次战役打响后,第50军在军长曾译生(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第三任中将军长,云南昭通永善籍)政委徐文烈(云南曲靖宣威籍老红军)的领导下,全军3万多将士集体发誓:一定要打个翻身仗!
从此,士气空前高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创造了使兄弟部队乃至志司首长们刮目相看的战绩即五个最先;一是最先歼灭自称“天下无敌”的英国皇家军第29旅重坦克营;二是最先攻占南韩首都汉城;三是最先进军到水源以南地区;四是最先在汉江以南建立防线;五是最先收复西朝鲜湾的大小和岛等岛屿。后又经历50昼夜战斗返回汉江。
在朝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仅50军歼敌11572人,伤敌2088人,俘敌7260人,击落敌机17架,毁伤敌坦克62辆,缴获各种枪支19000支,涌现功臣11141人次,7人荣立特等功,2人荣获英雄模范称号。然而50军也付出了2万多将士伤亡的重大代价。
其中,如原国军第60军暂编第21师是由陇耀(彝族姓名妈海里达,四川凉山金阳籍)担任少将师长的。长春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第149师,师长仍由陇耀担任,政委由李桂林担任,政治部主任由苏民(云南玉溪籍彝族)担任。入朝参战期间的1951年1月初。志愿军第50军149师勇猛穿插,其445团1营和446团2营在仙游里至梧琴里以西谷地,截住英军第29旅所属的皇家坦克营。当晚19时30分,一场中国志愿军步兵打英军坦克的好戏上演了,他们先用爆破筒或炸药包,集束手榴弹激战3小时后,全歼英军重坦克营,炸毁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俘敌少校营长柯尼斯以下227人,使号称“天下无敌”的英军皇家重坦克营全军覆没,更主要的使对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造成了严重的心里压力。大涨了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志气。
七位彝族将士的任职情况及英雄事迹
志愿军某部炮兵副军长张士明
张士明,云南泸西籍彝族,青年时参加张冲领导的弥勒泸西地区绿林武装实行打富济贫。队伍被滇军收编后在滇军第9旅服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组建以卢汉为军长的国民党第60军等军队开赴抗战第一线,张士明随184师师长张冲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长沙、南京、滇南保卫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当时的卢汉作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赴越南首都河内对日军授降。国民党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同时,也对其党和军
队中持不同政见的将领进行清洗,于是趁云南兵力空虚之机,用武力解除了龙云在云南的本兼各职、并逼迫龙云赴南京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实为软禁。虽任命卢汉继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却将其手下的滇系各军调去东北与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因此张士明等各族滇军将士,在东北消极的与解放军作战时受国民党中央军和其他军队歧视和排挤,故反战情绪很重,战绩不佳而被辱称之为“熊军”。
事实上,滇军第60军在开赴抗日第一线之时,其将领张冲等在暗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有了秘密加入中共的动机。在张冲的要求之下,中共和八路军秘密地派了一些中共党员和政工干部到184师任职,并在师内秘密地发展了中共党员,成立了中共的地下支部。张仕明正是在这期间秘密加入中共的国民党滇军将士之一,担任过184师师直警卫营长、炮兵营长等要职。
在东北与解放军打内战期间,受中共东北局和南方局之令,张仕明积极配合党的地下组织,暗中对国军中的滇军和其它部队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但因叛徒告密而暴露了身份,中共党组织把他调去解放区的解放军部队,在某部担任炮兵主任、营长、团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仕明随部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根据形势的需要和个人的能力,被提任某兵团炮兵副军长。
据志愿军战绩资料反映,入朝参战初期,志愿军炮兵由于火炮少,机动性差,易遭敌军空袭等因素,虽然对于战役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往往跟不紧,打不上,发挥不了威力,与美军等强大的敌人之装备形成了很大的差别。
第三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对预有防御准备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大规模进攻作战。志愿军炮兵部队为配合步兵突破美军防线,组织了7个团106门火炮于重点突出地段实施火力破坏和监视射击,共发射4267发炮弹。在39军116师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炮兵在5公里正面集中73门火炮,以45门火炮开辟通路,以28门压制南朝鲜军纵深阵地上的发射点炮火,经20分钟炮火准备,将敌前沿工事摧毁80%,并打开两个突破口,保障步兵迅速渡过临津江,完成了突破任务。
经过三次战役的艰苦作战,志愿军炮兵部队减员较多,武器装备损失较大。志愿军炮兵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炮兵作战必须贯彻“火力集中、阵地适当分散”
的原则,在主要方向上和主要地段上集中兵力、火力支援步兵作战。重视白天作战和协调作战,加强对空防护和伪装。同时为增强炮兵力量,部份部队回国整补换装,趁机加集组建新的炮兵部队。装备也由原来比敌人的数量和质量都差的劣势向自己装备、苏联支援,从敌人手中缴获等综合实力转变,战略也从原来被动挨打向主动攻击转变。
所以第四次战役后期和第五次战役中,新建和换装的炮兵有4个师共10个团相继入朝,其中包括装备苏制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的第7师、第21师和装备苏制76.2毫米野炮、57毫米战防炮的第31、32师。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参战火炮达700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500余门。经过多次战役的洗礼,志愿军炮兵由9个团增加到16个团,在列装了苏制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和反坦克炮之后,实力得以大增。同时积累了许多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宝贵经验,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逐步得到提升,与步兵的协同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到抗美援朝后期金城反击战时,志愿军炮兵能够在进攻战中占据地面炮火的优势。在25千米的进攻面上,配置了82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100余门,平均每千平米45门。30分钟向南朝鲜军阵地上倾泻近2000吨炮弹,毁坏敌军工事达30~40%,支援步兵仅一小时就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在打击敌人反扑时,被志愿军炮火击退的敌军冲锋占总数的40%,整个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共消耗弹药3.6万吨,其中炮兵消耗弹药1.9吨。
到朝战停战时,志愿军炮兵已发展成10个师46个团,全军共拥有炮1.49万门。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和火箭炮2384门、反坦克炮7239门、迫击炮4046门、高射炮1317门。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起到重要作用的“战争之神”。据美军方统计,战争中美军伤亡有62%系炮火造成,32%系兵步炮弹所造成,4%系地雷所造成。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打败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奇迹般的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之后,张仕明曾在我国东北担任辽阳军分区司令员,后转业地方回云南老家,担任过云南省体委主任等职务。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师长陇耀
陇耀(1908-1967),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籍贵族土司,后过继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陇土司。毕业于国民党陆军云南讲武堂。抗日战争初期在国民党滇系第60军服役,担任军部警卫营长等职,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长沙、滇南保卫战。抗战后期担任第60军暂编21师少将师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传投降后,随军赴越南首都参加对日军授降。国民党蒋介石改组云南党政军之后,滇系各军被派往东北与解放军作战。
1948年10月中旬,受中共策反,连其已秘密加入了中共的女儿陇若兰也被派往东北做父亲弃暗投明之工作。陇耀积极协助军长曾泽生等2.3万官兵于10月17日在长春起义,为长春的和平解放增强我军力量作出了贡献。60军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其暂编21师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149师。师长仍由陇耀担任。东北获得解放后,第50军也随解放大军入关,参加了湖北,成都等地区的解放战争。
1950年10月25日,第50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由于陇耀正在参加东北军大政治班学习而没能跟上部队到职,待结业后赶往朝鲜到职。149师也同50军各部队一样,在第一、二次战役中没能抓住战机而成绩不绩。但在第三次战役中确打了翻身战,师属各团均打出了战绩,所辖第445、446两团各一营,联合歼灭了英国皇家重坦克营,447团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坚守住了白云山,还毙伤俘大量敌人,缴获不少的枪支弹药。故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的荣誉称号,这是全志愿军团级单位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战斗集体。在后来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149师各团都打出了许多的战绩。
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且回国之后,陇耀被调去重庆任西南军区第二步兵学校物资部副部长。后来转业地方四川省乐山专区(今乐山市)担任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1976年病逝于乐山,享年69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政治部主任苏民
苏民,云南省玉溪江川籍彝族,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读书,曾参加过西南联大等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和一批进步青年一起奔赴中国革命圣地陕北延安,在抗大学习革命道理,毕业后曾在陕北公学任科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奉命随50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回我国东北、担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兼政委等职。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某部大队长杨国祥
杨国祥,云南玉溪籍彝族。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1950年10月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被迫出兵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当时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强大的空军装备和战斗力面前,我国空军战机少,又缺相应的飞行员。但是我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东北牡丹江组建战时航校,并在全军中挑选适合的航空学员。杨国祥也被选上并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结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共和国年轻的空军飞行员。投入了与强大的敌空军空战后,凭借着热爱祖国和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刚从战时航校中熔炼出来的杨国祥他们这批“初生牛犊”,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朝鲜人民的有力配合和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援下,敢于给当时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帝空军以严厉的打击,仅杨国祥一人一机,就击落击伤敌机多架。其中击落了一位所谓的二战英雄“一撮毛”及其战机,“一撮毛”跳伞被我方地面部队俘虏后,就强烈要求见击落他的那位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我方为了使他输得口服心服,就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安排他见着了杨国祥。当通报了身份为中国云南籍彝族青年,只学了数月飞行或战斗技术的杨国祥时,令他大吃了一惊,觉得不可思议。有趣的是杨国祥不仅认识一撮毛,就在美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后期,美空军飞虎队曾经常在云南玉溪等机场基地起降,经常在机场周边看热闹而组织一批小伙伴,用风筝玩飞行的娃娃头杨国祥,还记得被“一撮毛”用皮鞭抽打过。说到痛处:“一撮毛”在惊讶之余,无奈地低下了傲慢的头。
之后,在第四次战役中,被誉为“空中坦克”、“彝族之鹰”的杨国祥被提拔为空军某部歼击机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杨国祥逐升为空军某部副团长、团长。更令人骄傲的是,在党和军队的精心培养之下,杨国祥不仅被选为架机在我国西北罗卜泊投掷氢弹试验的最佳人选。而且在第一次投掷不成功的情况下,分别在北京、西北坐镇指挥的周恩来总理和聂荣榛元帅等领导的直接指挥和鼓劢之下,第二次成功地使我国氢弹试验成功,惊动了全世界。杨国祥也因此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杨国祥被调回家乡云南昆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空军副参谋长,又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长刘斌文
刘斌文、贵州省毕节市籍彝族,1936年2月参加红军,1937年秋至1945年秋参加过抗日战争,1945年10月至1949年10月参加过解放战争,1950年10月在东北随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某部副团长、团长等军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转业地方东北辽阳市,担任辽阳市建筑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参谋普国泰
普国泰,云南玉溪江川籍彝族,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刚建国的第二年即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担任过某部参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转业地方江西省革命老区抚州,担任地区民警支队支队长等职。
志愿军某部战斗英雄潘学仕
潘学仕,1922年出生于云南省路南(今昆明市石林县)籍彝族。作为国民党原滇系第60军战士,1947年在东北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4师第342团俘虏。但却主动地留下来当了解放军。无论干活还是训练他都非常认真,可就是一天不说话,大家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顾虑什么。直到连里开诉苦会,听到别人诉苦,他才敞心扉。
原来,在国民党军队也很歧视苗、彝族战士,所以他受过很多屈辱。最初被俘虏时不想再当兵,打算领一点路费回家,可是东北离家太远,只好留下来参加了解放军。他怕别人歧视,知道解放军对所有人都是平等之后才消除了顾虑。后来,潘学仕也随军入朝参战而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
1950年11月28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抗击之下,朝鲜战争中西线敌人全线崩溃,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忙着逃跑,志愿军忙着穿插包围,双方一直纠缠到阳站城。这里是通价川公路的重要关口,如果在敌人手里,溃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公路撤退。如果被我们控制,那么就彻底断掉了美军的后路。
夜晚,志愿军攻入阳站城,并接连顶住对方两次反击。第二天天色刚发白,我军奉命撤出。虽然一晚上阳站城里敌人已被肃清,而两侧山头还没完全攻占。尤其是南面的山岭正好卡往了阳站出城。而山头上敌人的两挺机枪,直接把我军的退路锁死了。就在这节骨眼上,潘学仕从后面跑来,主动向副连长要求掩护。只见他把机枪架在小土包上,对着敌机枪之一挺的机枪手连打三发,那机枪顿时哑了,可见他的射击技术很高超。同时营部迫击炮也在南山头上爆炸,部队趁机拉出了城外。
城西的敌人见我军撤出阵地,就气势汹汹地压过来,潘学仕不慌不忙地留在原地进行掩护。随着机枪子弹像泼水似的飞出枪口,前面黑压压的敌人如同割秸秆一样,倒了一片又一片。
和潘学仕一起掩护的战士吕臣,回头一看队伍已经全部转移,就招呼副班长顺着小沟向东爬去。快到阳站东口,吕臣吁了一口气说:“副班长,咋们完成任务啦!”“别忙,我们在这里再掩护一阵!”潘学仕说着,就往石崖那边一指说:“你看!”吕臣顺着他的手望去,石崖下边还有担架员在抢救伤员。“北山头还有敌人,伤员撤不下去,我们就不能丢下一个伤员,不管怎样,也得顶住,掩护好伤员”,潘学仕说。潘学仕慢慢地爬到崖边,悄悄对担架员说:“我们在掩护你们,快走,快走呀!”担架员背着伤员一个个从他身边爬过,转移到城外。两个人一直坚持到黑幕降临,才安全的回到连队。潘学仕升任了班长。
12月2日,38军114师第342团在京安里北边276.8高地上,又与敌军发生激战,当天晨雾还未散,敌人就发起冲击。山下摆着四五十门大炮,天上飞机一会也没断过、排炮、扫射、投弹、把银白色的山岗炸成斑斑点点,地上的雪花都被硝烟熏黑了。
据守崖头的潘学仕摸熟了敌人进攻的规律,就依托工事等候敌人,炮击一停,
他立即钻出工事,抱着机枪射击。敌人两次冲击被我方打垮后,炮弹又来了。趁着敌人“下钢铁”的时机,潘学仕爬到了班里其他战士的掩护体中,查看大家的情况。战斗打到晌午,对方的坦克绕到山侧,掩护步兵从三面围攻崖头。阵地上已没有完好的工事,剩下的人都隐蔽在炮弹坑里。约摸两点钟,二排来人通知,叫他们转移到350.3高地。
潘学仕听到命令,向四周环顾一下,吕臣已负伤下去了,旁边只剩下4个战士。他一咬牙,说的很干脆:“你们都快下去,我来掩护!”
他在弹坑里叭着,原来潘学仕的两条腿已被敌人的炮弹炸伤,鲜血正从伤口里渗出来,战友们不忍心,要把他背下去。可他手一摆“别管我!没有火力掩护,谁也下不去。”大家还有点犹豫,潘学仕却坚定的说:“同志们,我的腿断了、手可没断、还能打机枪掩护你们!”“班长,你留在阵地上,我们也不下阵地!活就活在一起,死也死在一起,跟美国鬼子拼了!”刘福和班里的几个战友见他坚定要留在阵地上,也都不愿下去。潘学仕往一边挪了挪,准备等敌人上来就打。
这时,红脑袋的炮兵校正机直在顶头转悠,眼看敌人又要开炮轰击。潘学仕见大家都还不走,真急了眼。他严厉地批评道:“怎么还不下去,为了我,不执行命令行吗!”他忍着痛,咬紧牙关,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们看,那边还有轻伤员,把他们背下去!”大家看了看,还是不动弹。这一回,一向沉默寡言的潘学仕真的冒火了,他的眼睛睁得滚圆,盯着大家下命令:“我命令你们,把手榴弹留下来,把轻伤员带走,快!这是命令,赶快执行!”刘福等战友无可奈何的望着他,只得收拾起弹药,替班长把机枪梭子压满子弹,又把一颗反坦克手雷放在他身边……
临行前,一生坚强的汉子,刘福他们泪水忍不住在眼眶直打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潘学仕倒安慰大家:“你们先走吧,天一黑,我自己会回来的!”刘福他们几个回到营部指挥所,立刻作了报告。当时的营部教导员听说潘学仕一个人还在高地上坚持战斗,就拿起望远镜看了又美国鬼子端着枪上了崖头,中间有个拿旗的,把旗杆摇了摇,其它敌人立即一窝蜂地拥了上去。突然,火光一闪,崖上冲起一团火光,崖头立即罩在烟雾里,潘学仕和美国鬼子们同归于尽了。教导员放下望远镜,摘下帽子,大家也把帽子摘下来……
潘学仕光荣牺牲后,被38军报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批准,追认为“一等功臣,战斗英雄”称号。彝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潘学仕,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赴朝参战的120多万志愿军将士之一,也是英勇献身的19.7万名志愿军烈士之一,更是那场正义之战,胜利之战中涌现出的数万名功臣和英雄人物之一。
(2021年1月19日)
1.《中国彝族通史》 由中国彝族通史编撰委员会编撰、2010年8月于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
2.《中国彝族百科全书》 2014年4月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彝族人物录》 1996年5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战史》 2006年8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5.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 2020年底—2021年初,由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作者简介:
火补舍日,男,彝族,1948年5月6日出生于普格县洛乌沟乡比里那打。文化程度小学四年级,曾在《螺髻山》《凉山文学》《凉山日报》《凉山彝学》《四川彝学》、云南《彝族文化》等报刊上发表过《阿都土司始末》《仆火兄弟仨子争母石刻》《阿某娌仞作者考》《普格——红军路过的地方》《火把节的传说》《彝历年的传说》《彝族两大节日渊源于天文历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火魂》《普格60年变化》《彝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都木南迁证实了古蜀国是由彝族先民创建》《谱谍是彝文古老的佐证》《论十月太阳历的构成要素》等一本专著和百余篇彝汉文散文、诗歌、论文,计20多万字。著有专著《红军路过普格》《火补舍日彝学论文集》《红军长征彝区记忆》等数十万字,被誉为普格县旅游文化、彝文化的“挖矿人”、“土专家”,原普格彝学会、火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普格彝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