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我们顺着当年北线部队进入凉山的线路,来到了凉山的北大门越西,寻访七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越西县城参加红军的就有300多人,海棠一带的有50多人,越西参加红军的人数,在千人以上。
胡肇虞老人告诉我们,在报纸排印中,他对越西解放、红军过越西,还有一位彝族老红军王海民的故事,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一个字一个字亲手排印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记得。
解放大军过零关,越西古道变晴天。越西,是凉山的北大门。2019年10月27日,我们从北线大渡河边开始,寻访七十年前凉山解放的亲历者、见证者,顺着当年北线部队进入凉山的线路,采访越西的解放过程。后来,我们在采访胡肇虞老人时,也听他谈到了越西解放的许多故事。
解放喜讯连夜连晚通过报纸号外向广大群众散发
胡肇虞,生于1929年,西昌川兴人,1943年进《宁远报》当学徒,后来是排印工人。他说,凉山西昌解放的那段日子,各种各样的好消息可多了。1950年西昌解放前后,他们《宁远报》可忙了,后来,西昌军管会成立,又改成了《新闻简报》,他亲自参与了报纸的创刊和排印,凉山各地解放的各种消息,就是通过报纸、传单向大家进行宣传的。那时晚上经常加班,一有解放胜利的消息,就连夜连晚地通过报纸的号外,向广大群众散发。
胡肇虞老人激动地说,西昌的解放,他更是亲眼所见。1950年3月26日,他们《宁远报》已没有人上班,他走过四牌楼回家,看见街道上到处乱哄哄的,国民党的军队正在往城外逃。晚上,就听说地下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已在街道上维护秩序。深夜,解放军的部队就从西门坡进城了。接着就成立了西昌军事管制委员会,梁文英任书记,那时候,报纸上的消息可多了。
后来,《宁远报》就停办了,接着在1950年4月初,西昌军管会成立的时候,就创办了《新闻简报》,再到后来就改成《西昌群众报》《西昌报》,老人告诉我们,他都是见证人。
西昌那时属西康省管。西康省是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一个省,辖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及西藏东部,省府驻地雅安市。西康省政府于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刘文辉任主席,当时省会设在康定。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第24军军长刘文辉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
1950年4月26日,在雅安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西康省人民政府,廖志高任省主席,省会设在雅安。1954年西康省人民政府改为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廖志高当选为省长。1955年9月西康省正式撤销,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康省的建制共存在了16年9个月,胡肇虞老人对这些事情都记得非常清楚,这也许就是他排印报纸的缘故。
胡肇虞老人告诉我们,在报纸排印中,他对越西的解放、红军过越西,还有一位彝族老红军王海民的故事,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一个字一个字亲手排印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记得。
红军长征过越西时,与各族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军民情谊
越西地处祖国西南一隅,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塞。解放前,越西包括现在的甘洛县、汉源县的大树堡、石棉县的安顺地区,虽然地处大山之中,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零关道是通往内地的交通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旧时这里的社会结构非常复杂,反动势力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不断挑起民族隔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34年3月27日,越西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爆发了一次震惊川康的彝汉人民“救贫义勇军”起义。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为彻底粉碎蒋介石“大渡河会歼”计划,在泸沽兵分两路。以左权、刘亚楼、张爱萍带领的第二先遣团实施声东击西战术,攻占小相岭,经越西县城直奔大树堡,吸引富林守敌,红军主力则从安顺场胜利渡过大渡河,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在越西,红军释放了关押在监狱中的进步人士,焚毁了反动政府剥削压迫各族人民的田赋粮簿等文书档案。广大群众欣喜若狂,“红军卡沙沙! 红军瓦瓦苦!”的欢呼声响彻城乡村寨。红军在越西,宣传抗日救国,播撒革命火种。越西人民自发反抗压迫的革命精神,与自觉的救国救民解放自身的革命目标有了结合点,近千名越西各族儿女踊跃参加红军。红军还帮助越西人民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
我们在越西档案馆和《越西县志》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红军长征过越西,虽然在越西仅短短几天,但他们打土豪、斗恶霸的行动,进一步让人们认清了红军的确是为穷苦人求解放、谋幸福的队伍。“红军好,参加红军去”,成了年轻人最热门的话题和内心的向往。几天之中,南箐的王占友、王元金,大瑞的汤国林、王作义、张华锋、蒋开浦,中所的蒋德富、周耀武、李木林、陈福生,城关的马祝鑫、杨诚坤、权纪周、张志成、何长海,河东的谭发贵、郭文海,王家屯的孔健康、王海民,大屯的王东放,后山的陈占英、蒋国全,保安的王占清、蒋君,梅花的潘占云等数百人参加了红军。
中央红军于1935年5月22日进入越西,跨越高山峻岭,驰骋彝乡山寨,历时9天,行程500多里,与各族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军民情谊,给越西各族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
有数不清的群众要求参军,部队收下400多名小伙子
红军离开越西后,越西人民掩护红军伤病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红军留下的光明和希望,长征擎起的熊熊火炬,一直在越西各族人民的心中炽烈燃烧。血雨腥风中,越西人民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
据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所编《二万五千里“倮倮”投军》所载:“这里(越嶲)对红军的认识更清楚了,于是附近群众自动投入红军的愈来愈多了,在二三个钟头内,加入(三军团)十一团的有700余人,就是‘倮倮’(彝族)加入红军的也有百余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越西县城参加红军的就有300多人,海棠一带的有50多人,越西参加红军的人数,在千人以上。老红军艾平在《红旗飘飘》饶有趣味地写道:彝人在生活上、语言以及一切习惯上都与汉人不同,加入红军的彝民另外编成了一个连,一般群众称之为“倮倮连”。“倮倮”性情忠耿朴实,老穿着一件半旧的长不长短不短的褂子,像和尚那样披着,头上像印度人样包着大堆的花花手帕。由于他们性子爽直,所以他们真诚、不虚伪。他们的文化程度低,一连人中间只有两人能够用彝人的字,写他自己的名字,但大部分都会说几句普通的汉话。他们没什么虚假的礼节,与我们红军也是很亲爱的。
老红军艾平写到的这些彝族红军,这其中就有王海民等一大批彝族杰出青年。王海民,又名阿尔木呷,1912年生,越西县王家屯一雇农家庭。1934年,越西爆发了吴文斌、王义方等人领导的彝汉农民暴动,3月27日,王海民参加攻打县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越西,王海民参加了红军。
阿尔木呷在登记簿上第一次使用了汉名王海民,被编入彝民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1936年初,王海民所在的一军团被编入红军抗日先锋军,参加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东征。东征胜利结束后,王海民被保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并于193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海民任八路军总部警卫队排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团副连长等职,他被保送进中国最早的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高等学府——延安民族学院。抗战胜利后,王海民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警卫大队大队长,察哈尔盟支队副支队长,乌兰浩特司令部警卫团副团长等职。1950年3月,王海民作为进军大西南的解放军干部,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大凉山,为凉山的解放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王海民1951年3月任西康军区基干第三团团长,兼任西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还曾担任过凉山州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州委副书记、民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常委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2年9月8日,王海民病逝。
像王海民这样参加红军的彝族青年还有不少,王占友也是其中之一。王海民在《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一文中也提到了越西各族青年参加红军这一情景:“部队在越西驻了3天就出发了。老乡们都纷纷赶来送行,漫山遍野都是擦尔瓦翻飞不停。他们抬着猪头、羊子、牛肉、酒,一定要送给红军。同志们谁也不肯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沿途要打仗,东西带多了不方便啊!’送东西的越来越多,同志们不收,群众就不答应。这时候,又有数不清的群众扛着刀枪棍棒来要求参军,同我们一道打国民党去,部队收下40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后,又费了好大劲才动员回去一些。可是我们往海棠走的时候,还有许多群众跟在队伍后边,杂七杂八的一大串。”
越西的年轻小伙子们踊跃参加红军,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这是越西人的骄傲,在凉山解放的道路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3月27日夜,越西县响遍枪声,人民解放军搜缴逃往大山里的敌军
我们在越西档案馆里看到:西昌战役打响后,在北面,六十二军184师奉命于1950年3月12日,分左、中、右三路从温江出发。左路由副师长陈捷第指挥五五零团,自乐山、峨边山区小路南下。中路由师长林彬率领指挥所,以五五二团为主力,沿乐西公路经蓑衣岭、富林、大渡河,从正面攻击。右路由师政委梁文英率五五一团,由雅安,经荣经、大相岭、汉源,过大渡河抵石棉,完成了北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包围。
越西县是胡宗南国民党军重点把守的一个重镇,是西昌到川南的必经之路,国民党溃军大部都逃窜在这里,12月30日,宋希濂、胡宗南残部逃窜西昌经过越西,延续七八天。所以,五五零团由乐山一线横扫过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战役意义。
北线左路人民解放军五五零团在副师长陈捷第的率领下解放了甘洛,继而挥兵南下,直插越西。西昌战役打响后,1950年3月27日9时,第五五零团一路连挫敌军,追击到离越西县城20公里的板桥河,越西县城国民党溃军闻讯逃窜。此日下午一时,第五五零团先头部队进占越西县城。越西县城之敌在北线部队五五零团的功势下,其主力大部又往南逃窜,殊不料南线解放军部队第四十四师在解放西昌后,又北进追击至泸沽一带。而北线右路、中路解放军五五一、五五二团主力由富林挺进西昌,国民党溃军王伯骅部和胡长青部,在小相岭一带被五五零团、五五一和五五二团围歼。在越西县城,成群的俘虏聚集在南街后面的操场上。就在27日这天夜里,越西县到处响遍枪声,人民解放军正在向四处搜缴逃往大山里的敌军。
1950年3月27日中午,解放军184师五五二团一营解放越西县城,受到了越西县城人民的夹道欢迎。越西籍老红军王海民、王占清、李木林、王占友及越西地下党负责人冯江、陈华洛也随南下工作团负责人樊不屈、苗向民、李力生等到达越西县城,开始着手新政权的建立。
此时,甘洛是越西的一个区,《甘洛县志》有关资料里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五五二团于24日从富林渡过大渡河,经大树,解放海棠。26日五五零团从峨边盐井溪进入甘洛,解放田坝区。同日,中共西昌地委宣布上级党委决定:由李力生、陈华洛等组成越西县委。1956年中共甘洛工作委员会成立,6月29日甘洛县政府成立。
雷波此时属于乐山管理。1949年12月15日雷马屏沐守备司令于犍为清水溪宣布起义,通电辖区的雷波、马边、屏山、峨边、沐川等县和平解放。1950年7月初,中共雷波县工作委员会在乐山成立,刘清顺任书记,隶属中共乐山地委领导。
1950年3月30日,解放军一八四师政委、中共西昌地委书记梁文英,南下工作团领导樊不屈接见越西地下党临时支部全体党员。3月31日越西县人民政府成立。越西的解放,标志着西昌战役的全面胜利即将到来。(文/图 邬庆丰 王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