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一中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民族语言、民族歌舞、民族知识等走进校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遍地盛开。
民族语言进校园
当前,漾濞一中现30个教学班1739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1484人,占学生总数的85.33%,其中彝族学生1101人,占学生总数的62.59%;白族学生207人,占学生总数的11.67%。此外,学校还有傈僳族、回族、藏族、傣族、纳西族、怒族学生。
在漾濞一中校长张德群看来,民族团结需要心灵沟通、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学习民族语言便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为此,漾濞一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促进学生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民族歌舞进校园
走进漾濞一中的音乐教室,一首彝族迎宾瑶嘹亮在耳畔,这首歌曲是由漾濞一中老师孙陈军自编词曲而成,并且通过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教唱,向学生传达各族人民共情长存的友谊。
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还组织开展以彝族“打歌”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据介绍,“打歌”在漾濞境内广为流传,凡是彝族聚居的村寨,只要有婚丧娶嫁、喜庆节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以三弦、笛子、芦笙伴奏,一圈一圈地围着火塘旋转,边歌边舞。漾濞一中让“打歌”走进校园,通过大课间活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展板、倡议书等形式让学生及当地群众重视堆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保护。
不仅如此,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台以展现民族团结内容的文艺节目汇演,各班均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参与演出,以舞蹈、歌曲、快板、相声、小品等形式弘扬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文艺节目汇演在校园逐步营造出各民族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
民族知识进校园
通过文教结合,漾濞一中不断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里通过设置文化长廊,以开设民族趣味知识、民风民俗知识介绍专栏等形式,展现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深厚历史基础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风貌,让墙壁“说话”,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此外,学校还倡导学生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如《中华大家庭》、《民族团结理论常识》、《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学生读本》等,把读爱国书籍与阅读课教学相结合,并组织学生观看《微笑的螃蟹》、《拾花妹》、《冰山上的来客》等爱国主义影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据了解,漾濞一中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容整洁,民族关系和谐,优良的校风学风得到较好传承和发展。学校2010年、2015年、2017均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