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盘小学的故事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5-05-10
原出处:央视国际

  欢迎和新闻频道约会新的7天。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省越西县有一个特殊的小山村,上世纪六十年代,众多麻风病患者被集中安置在这里,从此这儿变成了“麻风病康复村”。这里因为麻风病让世人知晓,也因为麻风病让人望而却步。最近,《新闻调查》走进了这个村庄。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弱势群体和教育的话题,一直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非常关注的,得到这个线索后,她自告奋勇客串《新闻调查》,带领摄制组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麻风病康复村大营盘村。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这些人的未来是什么?什么是他们的明天?如果长时间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又有歧视的这样的环境里,那么他们的明天是什么?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来到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这里的一百多个孩子都是麻风康复者的后代。孩子们的眼睛打动了她。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孩子可能不会说什么,他们的表达,他们是彝族,也许跟我们交谈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孩子的眼睛应该是一样的,他内心有希望。但是明天会给他们什么呢我们也想通过这个节目引发大家都来做。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大营盘小学只有一位乡村教师在苦苦支撑,几乎难以为继续。近几年才有了改善,然而,18年来这个学校没有走出过一个毕业生。终于,在今年的六七月份,这所学校就将产生历史上的第一批14个毕业生。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对这个村来说这是一个可纪念的事,我在那儿采访的时候一方面为这14个毕业生感到高兴,终于这个村里有了第一批小学毕业生了。一方面我又隐隐地有一些担忧,就是他们走出这个村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如果有歧视如果有偏见他们在新的环境里能不能生存,也许一句怪话也许暗地里的一句辱骂,或者一个鄙视的眼神,可能又让他们离开学校。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担忧促使敬一丹忍不住想为孩子们做点事儿。采访结束以后,她去了孩子们毕业即将升入的镇里的中学。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我就忍不住就想为这些麻风病的小学毕业生问一下中学的校长,你们有没有做好迎接这些学生的准备。让我感到很高兴的是校长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尽管也有人有一些疑虑,我们准备召开家长会,给学生做工作。后来我还是有些不放心。校长表态是一种很积极的表态,让我不放心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对麻风病的印象也是不一样的。后来在课间的时候走近了那些孩子,如果说你们班里你们宿舍来了一个麻风病人的孩子你们会怎么样呢?那些孩子就说我们一样啊,我们都会好好对待他。我说那假如说有一些人在背后说一些怪话呢。同学就说,那我们会批评他啊。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到北京,大营盘小学里还有一件事让她牵挂。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有一次在学生课间的时候,在校园里我就看10几个孩子小脑袋都这样,我说他们在干什么呢,我就从人群外面走过来,密密实实脑袋根本看不出他们在干什么,我就从一个一个脑袋缝里往里面看,原来他们在看一本书,10几个孩子在看一本课外书。我就当时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拿着照片走访了几家出版社,想为大山里的那些孩子建立一个小小的书屋。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还真成了,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已经决定给这所学校建立一个小图书室。我特别高兴,我觉得没书看的孩子和有书看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将来这些孩子有书看的时候,尤其是课外书,尤其那种有趣的课外书,这些孩子会很不一样。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周多的采访结束了,大营盘村距离县城只有十几公里,却与世隔绝近半个世纪,对此敬一丹颇有感触。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一丹:公众如果对这样一群人的生活状态感觉到那么生疏那么隔膜的话,这里有我们媒体的失职,媒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是过多地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我们应该去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我一直都觉得公众看不见的时候,媒体应该有一种自我检讨。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景]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又一个特殊群体,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双双或者父母中的一方因为感染艾滋病死亡的儿童就是艾滋病致孤儿童。我国已有艾滋病致孤儿童近8万人,这些孩子大都在生活、上学、健康保障和精神关怀方面也遭遇困境,他们渴望关怀,渴望爱。五一期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同关注》栏目推出了“我想有个家”――牵手艾滋孤儿行动,招募5个爱心家庭,把5名艾滋病致孤儿童领回家,同吃、同住3天,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其中有一个家庭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去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前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夫妇。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前驻伊拉克大使 孙必干:我们这次参加也是后知后觉者,在我们前边有很多很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尽管是这样我还要说根据我们的能力,根据我们的可能来为社会尽一份心力。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接到孩子以后,60多岁的老夫妇忙活了一整天。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同关注》记者 贾泱:开完见面会就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就去了王府井书店,给孩子买的书,书包文具,买完之后,就去了天安门,五一人也多,排队上城楼。孙夫人腿都走的一走一瘸的,走不成了我们看那种情况说回家休息吧,到家里又休息不下来,给孩子教电脑,怎么上网,怎么打字,一直在忙碌。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个爱心家庭都带着认领的孤儿逛了逛北京,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来到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似乎有一些害怕和孤独的感觉。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同关注》记者 牛巧刚:孩子可能很多东西都是没有见过的。他也感兴趣,从他眼神里可以看出感兴趣,可是很奇怪他就是从来不会去凑到人很多的地方,他就是哪一个东西人很少没人去看的时候,他自己会仔细去看一些。他尽量不和别人接触,尽量不和别人交流,是一个很自闭的感觉。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同关注》记者 贾泱:这些孩子对于外界的好奇心肯定是有的,但他对陌生环境,不适应,把这种好奇心掩盖了,到这个地方之后首先是恐惧,畏惧,躲避,见人之后他不愿意去看新奇的景观,而是躲起来在一边默默地看你。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说]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3天的交流,临时家庭的爱心使这些孩子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同关注》记者 牛巧刚:我们在最后开总结会的时候,看到孩子都是笑脸。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他们在爱心家庭里跟临时爸爸妈妈都处得很好。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同关注》记者 贾泱:尤其是11岁的女孩,我跟她去又接回来,开始我跟她说话,她一直在笑,笑笑然后低下头,但是这两天我见着他的时候她就主动打招呼了,叔叔好。这就是她的改变。这个变化仅仅三天。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景]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一期间的牵手艾滋孤儿行动只有5个招募名额,很多没有如愿以偿的家庭都感到非常遗憾。不过没有关系,今年8月还会有一个关怀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活动,到时候您还有机会奉献爱心。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约会新七天小片花]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景]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论是对麻风病康复村的深入调查,还是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热心帮助,新闻频道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过去两年也播出了很多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的节目。最近一位叫王毅的观众给我们来信说:我身边有许多人在赌博,我的父母也喜欢赌博,我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实话实说《回头是岸》这期节目说的太好了,希望你们能再多播出几次这样的节目!应观众的要求,下周我们就专门安排了一些优秀节目的展播。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编者注:2005年5月9日22:38,cctv《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越西县麻风村大营盘小学的故事。dw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