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玛花开到彝族瓦板屋:对彝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思考
作者 刘芳超 2018-06-06
原出处:新民晚报

  去年电视剧《索玛花开》赢得了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画面中凉山彝族的风土人情,美轮美奂。青山绿水犹如画卷一般美丽,实在令人向往。那些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新旧各异,全用木头搭建的房子,引起人们对这种独特的建筑产生好奇和关注。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瓦板当地称为“平以”,是用手工砍制杉树而成。不用一颗钉子,一根铁丝,并隔一定距离压以长木杆和石块。瓦板房既满足了彝族当地人的生活需要,也是彝族文化以及彝人精神念想的寄托。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电视剧片尾曲的词作者是我国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他从小就盘桓于山巅、村寨,瓦板屋、火塘旁,他的诗中多次提及瓦板屋。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论是《远山》里:“我要看见我所有的梦想,在瓦板屋顶寂静的黄昏时分,全都伸出一双美丽的手掌,然后从我的额头前,悄悄地赶走,那些莫名的淡淡的忧伤。”还是《白色的世界》中:“不知在什么地方,有一间瓦板屋,它的门,被一个沉默的人——敲响。”正是这些最朴实的描述,让瓦板房跟着他的诗句走向世界,收获了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授奖。有意思的是荷马奖颁奖仪式特意选择在吉狄马加的故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诗歌是文化人的音符,那音乐就是彝族人的记忆。吉克家族是彝族第二大家族。家族人才辈出,如吉克曲布、吉克隽逸等都是如今耳熟能详的歌手。大凉山美姑河畔的彝族歌手吉克曲布开创的彝式POP引起轰动,是继“港台风”、“黄土风”、“西北风”后刮起来的“山地风”。他创作的《瓦板屋的歌谣》用音乐描述了过去的记忆“瓦板屋的歌谣,父亲在唱着,唱的这座大山(土地),多情得不得了;瓦板屋的歌谣,我们在唱着,我们唱的歌谣,你们听不听得见嘛……”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吉克曲布唱出彝区,当地各种组合以瓦板房为创作源泉的作品也如井喷般涌现了,阿夏组合的《故乡的瓦板屋》,咏唱了古老瓦板房里的爱情故事。歌词中“瓦板屋有石子甩落的声音,瓦板屋有噢石子甩落的声音”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乡间古老建筑的特点,因为瓦板屋的顶部木瓦用石头压住,起大风时石头会掉落。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称他们的住房为“依扎呷薇”,意思是漂亮房子如花开。一代代彝族人坚守着自己的民族自信,就地取材,劈木为瓦,能把自己的家建造得象花开一样美丽。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天然森林资源的环保需要,瓦板房不能再随意建造,大凉山区一个个古老的瓦板房聚落村宅就陷入了困境。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都对瓦板房情有独钟,过去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门口劈瓦板盖房,在房前屋后安装个机关,就能套个野生动物来美餐一顿。”的日子只能停留在回忆中。以前存下来的木瓦、木板用完了,屋顶上老木瓦一天天在腐烂,有的人家只好把屋顶变成了一半红瓦一半木瓦……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凉山地区建的“彝家新寨”,有的是整合附近的村寨,另选地址重建;有的是拆毁原村寨建筑,在原址上重建。具有传统彝族建筑风格的夯土瓦板房一座座消失了,一些崭新的既非彝族建筑,也不像汉族建筑的砖瓦房逐渐耸立。大拆大建“彝家新寨”,改变了凝聚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彝族乡土建筑文化价值,那种既融于美丽山林生态环境,又具有沧桑感、风光美的彝寨旅游景观价值也许就会打折扣,人们对彝族瓦板房聚落中历经风雨的历史印记也许会失去。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青年诗人俄尼·牧莎斯加曾写过一首《瓦板房》的诗,在当地广为传颂。其中就写道:“把瓦板房揭去,瓦板房只成为一种记忆,随之而来的是不能忘了本。”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老旧的乡土建筑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住宅”,成为发展的包袱与绊脚石。拆掉老房子,盖座“小洋楼”,提升生活水准的社会需求一点也没错,但是建筑除了提供遮蔽场所以外,还承载着人的情感、记忆,以及象征的意义。千百年来,彝族祖祖辈辈都住着瓦板房,它凝结着彝族人的智慧,象征着彝族人的性格——简单,质朴而又坚强。民族的性格深深的烙印在每个彝族人的身上。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倡导保护彝寨木瓦房等濒临灭绝的乡土建筑,融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彝族民居其独特的木瓦文化续写新的篇章。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文标题:从索玛花开到彝族瓦板屋,彝族人网编辑)jh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