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有一所名为“昭觉彝族儿童希望中心”的民办机构,机构的发起创办人是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女医生、29岁的布尔莉·波特。一次偶然的中国旅行,令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她投身中国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之路。
2008年8月,布尔莉赴四川度假旅游,结识了当地彝族青年申汉东。在申汉东的陪伴下,布尔莉赴昭觉县看望了社会福利院的彝族孤儿,走访了当地的贫困家庭,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布尔莉触动很大。几天后,布尔莉即在成都购买了价值2000多元的儿童文具用品和衣物,寄往昭觉县社会福利院。
从2008年9月1日起,布尔莉以个人捐资的形式,持续资助了昭觉20多位孤儿并为10位失去父母、成绩优异的彝族女孩提供在昭觉县城学习的住宿、学习和生活费用。布尔莉回到澳大利亚之后,在网上发起“波特倡议”,公布了内容详细、对象为昭觉孤儿及贫困学生的资助计划,并积极联系当地社会团体和组织机构,争取澳大利亚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助。
很快,布尔莉便产生了长期扶助昭觉孤儿的想法,她和申汉东商量后一拍即合,决定在昭觉县合作设立一个儿童希望中心,为当地的孤儿提供食宿,对孤儿进行集中管理教育,同时为孩子购买医疗及人身保险。由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最初的启动工作异常艰难,也不为当地人理解。
为中心的筹建,布尔莉和申汉东从成都和西昌购置桌椅、冰箱、书柜、衣柜、电视、厨具、书籍、高低床、办公用品、电脑及其他生活用品,同时对教室及寝室以及饮用水管道进行了装修。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中心的租赁费用均由布尔莉以个人捐助的形式,按月支付。除了支付中心日常开支外,布尔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赴昭觉三四次,照料孤儿们的生活,教他们学英语。她和家人经常给孩子们寄去礼物,包括过冬衣物和日常用品。她视孩子们为亲生骨肉,孩子们也视她为母亲。
经过近一年半时间,布尔莉和申汉东建设儿童希望中心的努力和诚意最终得到了昭觉县领导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2010年4月2日,布尔莉和申汉东二人向昭觉县民政局提出申请,正式注册“昭觉彝族儿童希望中心”(昭觉美好未来学校),由昭觉县教育局担任中心的业务主管单位。受布尔莉委托,申汉东辞去了成都海外旅游公司的工作,担任了中心的法人代表。
目前该中心租用当地农民的住房,总面积达667平方米,共收住12名彝族孤儿。布尔莉并不满足于此,她的理想是能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把中心扩建为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能容纳100名孤儿生活的大家庭,为能尽早实现这个理想,布尔莉现在正忙于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吸纳更多捐助人的参与。
“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帮助别人,我真心爱我的孩子们。”“我喜欢中国,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令我震撼与敬畏。”布尔莉用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普通的澳大利亚志愿者的心声。她用一颗滚烫的爱心,为幼小心灵撑起了一方爱的天空,开掘出一片希望的绿洲。
图为布尔莉·波特与孩子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