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困境中快乐成长——走访昭觉四开希望学校爱心班
作者 列来拉杜 2013-12-18
原出处:索玛花基金

对知识的求索,给这些彝家孩子的明天带来希望
 

  “老师你要回去吗,什么时候结婚?我们很想师母哦。”。”这是4月,记者在四川凉山昭觉四开希望学校爱心班采访时,学生们与吴仲华老师的对话。学生大部分是彝族,他们来自凉山各地的困难家庭,吴老师是西昌的汉族,在相处几年后,孩子们和老师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230多万彝族人,是原生态文化保护得最好的民族地区之一。这里的人热爱生活,憧憬未来。但是,受毒品和艾滋病的侵扰,有些家庭还跌入了贫困之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国内外的一些公益机构在大凉山开展了救扶工作。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牵线完成了许多项目,为失依孤儿开设的爱心班就是其中之一。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心班有专门的老师和管理人员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记者来到四开希望学校爱心班采访时,得知这里有两个班102名学生,他们来自昭觉县各地。在干净漂亮的宿舍里,安置着上下两层的双人床,床上放着整齐的被褥,窗前挂着五颜六色的毛巾、洗漱用具。爱心班宿舍管理员阿库日洛和班主任吴仲华告诉记者,孩子们一个星期洗几次头,两个星期洗一次被子。所有的学生吃住都在学校,这些孩子的监护人或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忙于务农,家离学校远,因此,老师和管理人员既是老师也是父母,担负着更多的工作。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心班的孩子们绘出美丽明天
 

    来到教室,穿戴整齐的学生们正在上课,有穿休闲运动衣的,有穿彝族服装的,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不时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教室的板报栏上画着星星、月亮、花园、高楼大厦,看得出,虽遇家庭不幸,孩子们仍开朗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到了中午,学生拿着碗排着整齐队伍走向食堂,在香喷喷的饭菜前等候。食堂师傅们说,每天中午都有一个肉菜,米饭管够,一碗吃不饱,还可以再添。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心班孩子在上课

每天有免费的午餐提供给孩子们

    谈到孩子的成长时,阿米拉里校长说,这些学生都是失依儿童,有的是父母双亲都不在,有的是单亲,家庭条件都不好。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条件艰苦的彝族地区,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卫生条件差,学生们不讲卫生,刚来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学校的生活习惯,经常闹情绪,年龄小的孩子甚至上厕所都困难。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老师们像亲生父母一样带他们,夏天带他们去河里洗被子,洗澡时帮他们搓背,慢慢交心成为朋友,这些事,管理人员、班主任、校长自己都做过。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心班学生的宿舍
 

    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许多人的倾情付出都分不开,吴仲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西昌的汉族老师,2006年通过招考来到昭觉工作,先到海拔3100米的高山村校当老师,那里气候寒冷,没有公路,最近的公路离学校要走5个多小时。六年来他徒步往返学校240趟,行程45600多公里。为了更好与彝族学生交流,吴仲华自学彝语,现在能用流利的彝语与学生交流,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他荣获凉山州优秀教师突出贡献者称号。到四开希望学校工作后,他担任爱心班班主任。记者来到教室时,吴仲华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他用彝语和汉语给学生们讲课。他说这个班的孩子刚来时,有两位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一个孩子腿有毛病,走路不方便,一个孩子脸上有斑点,他们都不合群,独来独往。吴老师多次与他们谈心,孩子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现在成绩都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吴仲华关心学生在学校出了名,为了爱心班学生他付出了很多精力,他的未婚妻多次到学校看学生,并自己掏钱制作宣传板,写上温心鼓励的话,挂在教室墙上,让教室充满温馨的氛围。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仲华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采访将结束时,爱心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操场上跳橡皮筋跳、踢足球、或玩背人赛跑游戏,欢笑声、嬉戏声此起彼伏,让人想起凉山彝族的民歌《索玛花》:谁不说凉山是一幅画呀,彝家的姑娘就是画中花。阿哥天天都看着你呀,看得脸上飘彩霞…… 谁不说凉山是一个梦呀,彝家的姑娘就是梦中花。阿哥夜夜都等着你呀,和你牵手在月光下……这些凉山彝家的孩子就像漫山遍野盛开的“索玛花”(杜鹃花),点缀出大凉山一道美丽风景。e9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育课上活跃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

四开希望学校爱心班的孩子们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