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彝族孩子被“放养”的童年
作者
储永志
2016-01-21
原出处:腾讯网
布拖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大凉山区,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2015年11月上旬,摄影记者储永志来到这里,感受彝人的民俗风情,并记录下了这里很多孩童们的生活。图为在岩日村村头,6名5岁上下和孩子紧张而又新奇打量着眼前的镜头。图/文 储永志
布拖平均海拔3000多米,这里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彝族聚居区。
在布拖的马路边,民居旁,随时可见身披黑色或蓝色斗篷的彝族老人和纯真的孩子们席地而坐,三五成群,或在田间劳作,或在聊天逗趣,或在太阳下沉沉睡去。几乎每个人群中都会见到手握啤酒的男子,身边也没有任何下酒菜,不时拿起瓶子咂上一口。
在布拖的田间地头,基本上见到的都是女人在干活,男人要么在喝酒,要么带孩子。
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布拖县城周边的乡村看到最多的是孩子和老人。乌依乡的山坡上,一名胆小的小男孩躲进大人的斗蓬内,好奇张望。
布拖的彝族区普遍不富裕,除了不会走动的婴孩,基本都是“放养”,扔到村头田间,让他们自由嬉戏,自由发挥。年龄小点的坐在家门后或者村道旁玩耍,年龄大一些的,则背着背篓、牵着马车在帮家里砍柴火、放牛羊。一名孩子帮助父亲驱赶黄牛进城交易,一脸自豪。
彝人家的孩子多,一般都是两到三个孩子。大人放羊放牛侍弄土地,大的带小的,大一点的孩子就担负起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他们和大人一样将弟弟妹妹背在身上,喂他们吃和他们玩。
彝族孩子很勤劳敢吃苦,12岁的曲么阿美背着竹筐,到2公里外的山上,背回家中的玉米苞。
一群上山打柴的年轻女孩,见到镜头,摆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动作,并洒下一串串爽朗笑声。
一根橡皮经便能让他们玩上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参加聚食的孩子,围成一圈,用手抓着肉块、米饭迅速下咽。
一位父亲牵着两名孩子上学,右侧的墙壁上的“莫沾毒品,莫交毒友”赫然入目。禁毒是布拖及大凉山长期斗争。
岩日村小学,年轻的科也老师与全校24名同学合影。科也毕业于西昌师范,也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师。
龙潭小学门口,一名学生咬着当地的主要食物土豆走进校园。
四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乌科乡境内的公路上,将摩托车停在路边,抽烟、小憩。
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蹲在墙角挖耳朵、晒着太阳。
在布拖通往昭觉的集市上,一位回乡的彝家女孩,身着手写”不要忘记梦想“等字样的衬衫。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彝族年经人选择结伴外出打工,归乡后,他们的身上都会留着务工地的味道。
乌依乡的土路边,两名十七、八岁的牧羊小伙子,嘴中叨着香烟,玩着游戏。
2015年11月20日,迎来彝族的过年佳节。曲比阿心是彝族90后姑娘,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在浙江温岭一家电子厂打工。家人为了迎接在外务工儿女回家,特别杀猎、蒸年糕。阿心最大的愿望能找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