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故烈:无量山地域彝族过山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联
作者 阿朵故烈 2020-07-28
原出处:腾讯网中国绿发会

无论是溯源彝族的迁涉文化还是农牧生产方式,以及依山而居的生活环境,都能洞悉彝族与生既来就是一个崇膜自然、尊重自然、共生自然的民族,是一个把自己作为生物多样性链接上的一扣。这从彝族的管器音乐过山号可窥一斑。
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11.jpg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十分喜爱器乐歌舞,彝族的乐器种类极多,过山号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种。最早这是一种竹制的长号,由大小不一(大到饭碗粗、小到指头细)的竹筒镶接而成。人们把一根竹子裁成若干节,将竹筒一节一节地做好后,然后再造成多节,上小下大,就像喇叭一样,它能吹出各种音律,声音悦耳动听,极具民族特性,后来彝族先人为了方便留传即把竹改为酥铜。人们每逢年节喜乐、嫁娶婚丧、祭祀庆贺、纪念社交、农事节令,甚至茶余饭后都会饶有兴致地自制过山号来吹,表达欢天喜地的心情,寄托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美好祝愿。过山号的特点是音调独特,声音悠远醇厚,庄严肃穆,很有穿透力。这山吹来那山听,方圆几十里地都能传送。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2.jpg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作为一个彝族土著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我这里想把自己对彝族过山号与生物多样性关联的思考作一个阐述。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彝族作为一个世代不断迁涉依山而居的民族,在长期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威胁生命的洪水猛兽抗争中生存、繁衍、进步,最终不断找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和方法,得出相互依赖和共生的生物链法则。过山号就是其一,它融聚了大自然,包括动物界的各种声响、音乐,并形成了独特的乐音和功效。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则中抗争自生的威慑功效。过山号以其恢宏威武、庄严肃穆的发音,对威胁自身生存的猛兽毒蛇发出告示,仿佛在告诉它们,我们彝人已迁涉到至,我们不能相互伤害,要和谐共处。古代,彝族每穿越一片群山和丛林,或者迁涉到一个新的居所,都会在山口路道处提前吹奏过山号,表达喜悦,更重要的是警戒猛兽毒蛇,相传过山大号一响,方圆几十公里的兽类听了牙都会酥了,所以就不敢靠近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杀戮,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促进起到积极的历史进化作用。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33.jpg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籁中愉悦合拍的共鸣功效。音乐源起于大自然,特别是动物界的各种鸣叫声。过山号更是彝族世代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融聚千万声响、乐音一体来自生命魂灵深处的天籁之音。通过这种吹奏表达着彝族人民的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声音或流畅委婉,或抑扬顿挫,或温柔似水,极具艺术感染力。这种本身就取源大自然的内心渴望、生命激情和炽热冲动的乐音,完成区别于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沟通效能。智慧的彝族人民就如通过观察太阳的起落阴晴和十二属相轮回发明了太阳历一样,找到了与大自然、与动物界共鸣的法宝过山号。过山号一吹奏,乐音直抵大自然,尤其是动物界的心灵之棂,让其愉悦并为之舞蹈。这样很顺畅地搭起了大自然与彝族人的心灵之桥和情感纽带,产生了音乐上的共鸣和心灵的契合。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调融功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大自然一道,互为载体,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同鸣共吟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过山号从威慑到共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经路径,如同我们说的不打不相识的情形。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过山号就像媒介,让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产生了有形无形的亲近感、仪式感、宗教神秘感和情绪调融感,使命运共同体得到建立,使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界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而不是对立,共生而不是共灭,鱼和水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和基础得到了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这就是彝族人民的天性和天职,从而过山大号成为了彝族的法器、也成为无量山地域彝族文化世代相传的重要依据!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jpg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jpg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 | 阿朵故烈(中国绿发会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地主任,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d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