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照顾好您的小孩。”3月16日,在四川攀枝花开往成都的T8870次列车上,列车员瓦扎阿基莫跟随班组党团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她灿烂的笑容和流利的彝语,让彝族旅客倍感亲切。
大凉山百姓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成昆铁路,阿基莫家就是典型的代表,阿基莫家里还有两个姐姐,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主要养殖牛羊、栽种土豆、玉米,并通过5634/3次小慢车运送到县城去卖。小慢车低廉的票价和运费,让这家人有了更多的盈利,作为三姐妹读书的学费。24岁的彝族女孩瓦扎阿基莫,从小就在成昆铁路边上长大,耳目濡染了一代代铁路人的风采和事迹,阿基莫下定决心、努力读书,长大要成为铁路的一份子。
2013年,阿基莫从学校来到成都客运段实习,那年单位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车队推荐阿基莫参加了文艺汇演,一段独具特色彝族舞蹈,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位美丽的彝族姑娘。2014年9月,阿基莫正式成为成都客运段列车员,当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父亲高兴地要杀牛请客,阿基莫成了全家人的光荣和骄傲,也让乡里邻居羡慕不已。
当时的阿基莫被分配到广州车队,值乘成都至广州的K194次列车,但从小在成昆线上长大的她望能够回到大凉山,让彝族旅客在列车上能够感受到“家乡人”的服务,也想让老乡们见证她成为一名铁路人,为她高兴自豪。2016年,阿基莫在一次乘务组织调整中,开始值乘成昆线上攀枝花至北京的K118/7次列车。阿基莫回忆说,刚开始值乘从攀枝花开往北京方向的K118次列车时,母亲罗洪子哈总会算好时间到铁路边上,看到女儿值乘的列车经过,心里就很满足。
因为彝族旅客较多,成都客运段创新服务模式,在成昆线上的班组设置了彝族服务岗。车队聘请阿基莫担任彝语老师,制作彝汉双语音译卡。为了让自己的彝语知识更加系统规范,阿基莫退乘回家总会向身为彝语老师的哥哥请教。她还教给班组同事一些彝族日常用语,慢慢地,和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
渐渐地,阿基莫对工作越来越有热情。在车厢里,经常能听到她开心地对老乡们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瓦扎阿基莫,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
为更好地拉近与旅客之间的距离,阿基莫特意准备了一件有彝族特色的马甲。每当她穿上这马甲穿梭于车厢之时,彝族旅客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欣喜。阿基莫就像是大凉山的女儿,为他们送上关怀与照顾,车厢里流淌着一股暖流。
阿基莫灿烂的笑容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幸福支撑,2017年初,阿基莫认识了丈夫洛木拉且,说起丈夫,阿基莫露出了开心又傲娇的表情。
洛木拉且从小生活在大凉山最贫困的地区,家里有六七个兄弟姐妹,生活条件差,但他刻苦读书,说自己一定要读大学。后来,洛木拉且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律专业,T8866/8865次列车成了他往返家和学校的固定交通工具。他常说,铁路延伸着他的梦想。
毕业后,洛木拉且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喜德县司法局工作。当时他和阿基莫还在谈恋爱,5634/5633次慢火车成了俩人的“鹊桥”,洛木拉且常坐那趟慢火车上下班,往返于西昌和喜德之间,阿基莫退乘下班后,也常坐小慢车去看他。2017年底,洛木拉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昌市检察院,并于次年同阿基莫结婚,在西昌定居下来。通过相互扶持和奋斗,这对年轻的夫妻日子越过越好。
2018年,阿基莫成为一名母亲。返岗后,她对列车上的孩子格外关心和爱护,初为人母的她明白“小候鸟”们是最希望和家人团聚的,而在车上,她就是孩子们的“列车妈妈”。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列车工作带来了压力,在这场战“疫”中,阿基莫从容不迫,积极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为听不懂汉语的彝族旅客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提示他们带好口罩勤洗手,引导他们利用手机扫码进行信息登记。
2月是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为确保家人安全,阿基莫退乘后选择独自待在单身公寓自我隔离,有一个多月都没回家。阿基莫十分想念一岁多的女儿,但她热爱铁路这份工作,不后悔自己的付出。
最近,看到新闻里越来越多驰援武汉的医疗团队纷纷凯旋而归,阿基莫很振奋:“山里的油菜花都开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阿基莫的娘家在凉山州冕宁县漫水湾镇,成昆复线刚好途经这里,她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新线的修建情况。这对阿基莫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她的目标就是继续提升自己,等成昆复线全线通车后,成为一名动车列车员,未来还要努力考上动车列车长。
瓦扎阿基莫带着自信与担当,继续扎根成昆铁路,用热情与奉献,服务大凉山百姓,将他们的梦想之路,装扮得更加温暖。(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通讯员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