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唱大风的彝族汉子
作者 芮增瑞 2006-01-08
原出处:人民铁道报

  最近,昆明铁路局的彝族作家杨永寿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龙腾红土高原》。这本书里的40篇报告文学,着力讴歌了忘我奋战在红土高原的铁路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年前,杨永寿的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梦圆--内昆铁路建设写真》(上、下册)出版,那是他呕心沥血写出的一部90万字的著作。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评论说:“快读一过,犹如置身穷山恶水间,亲见苦难贫困的过去,又如驾长龙飞渡雄关天险阅尽人间春色。这是社会的主潮、时代的强音,大西南烧荒的一团火!我作了一次险峰无险的愉快旅行。掩卷沉吟,不得不惊呼瞬间沧桑之变,佩服作家凌云之志。杨永寿不愧是全国彝族作家、铁路系统作家中的佼佼者,以生命唱大风的彝族汉子。”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也激情地称赞:“彝族作家杨永寿,是一位用毕生精力讴歌铁路成就,塑造铁路人英雄群像的作家。他的《百年梦圆--内昆铁路建设写真》是一部沉甸甸的大书,是一部及时报道时代业绩,激扬着时代精神、很有艺术感染力的报告文学力作,也是一部全面地、真实地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很有历史认识价值的作品。条分缕析,写得扎实、翔实、切实、朴实,写得真,写得热,写得美。”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6年,杨永寿出生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彝家山寨,自幼喜欢看书学习,酷爱写作,1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彝家第一代大学生。杨永寿被招工后,由昆明铁路局保送到昆明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读书,毕业后仍回铁路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先后担任过《昆明铁道报》的记者、编辑等。他一步一步走上写作这条路,发现铁路战线劳动者的素材丰富多彩,鲜活人物取之不完、挖之不尽。从火车司机到列车姑娘,从调车员到养路工人……一桩桩、一件件,极大地勃发了他写作的激情。40多年来,他发表新闻、文学作品680多万字,出书12本。上世纪50年代,他主要从事诗歌、小说和戏剧创作,歌颂新社会,歌颂铁路事业,曾用晓报、杨涛、杨柳、涛声等笔名,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萌芽》《星星》《边疆文艺》《云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300多首;小说80多篇;创作小歌剧、小话剧剧本14个,参加云南省、铁道部、全总职工文艺汇演均获奖,被誉为"来自边疆铁路的几朵山茶花。"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永寿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和生活在铁路。他热情歌颂如火如荼的铁路事业,抒发铁路工人的情感。铁路的“火车头精神”,永远是杨永寿创作的主旋律。铁路工人,是他笔下和心中最推崇的明星。他走访了成千上万个鲜活感人的人物,捕捉到“火车头精神”的一个个闪光点,塑造了一组组光彩照人的铁路英雄群像。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报告文学写作是杨永寿的强项。上世纪50年代,他的长篇纪实文学《滇越铁路史实》,翔实地记录了滇越铁路修建的艰难历程,以及云南数十万人民作出的血泪牺牲,社会反响很大。广(通)大(理)铁路开工后,杨永寿立即深入建设工地,踏遍山山水水,与工人们一起住帐篷、滚草坡,在现场一线体验和采访后,写出了6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滇西龙》,2003年获第七届中国铁路文学奖。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声中,祖国西南又一条大动脉--内(江)昆(明)铁路开工建设,杨永寿又一次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去,采访8个半月,写下记录600多本,经过11个月苦战,终于写出9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梦圆--内昆铁路建设写真》(上、下册)。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位红土高原的彝族汉子,几十年攀登不息,永远跳动着一颗热爱党、热爱铁路的赤诚之心,永远为顽强拼搏、无怨无悔的铁路人和大(理)丽(江)、玉(溪)蒙(自)铁路建设高唱着赞歌。他和他笔下的人物,让人们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的支柱--熠熠生辉的路魂永放着光芒。 3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