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阿布:四川凉山“彝族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作者 彝族人网工作室 2025-06-07
原出处:彝族人网综合

​2025年0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包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吉尔阿布,他以“彝族年”成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彝族年虽然以集体传承方式传承,然而年间有许多复杂的民俗知识,因此,系统完整的彝族年民俗,也有典范而杰出的个人传承情形,吉尔阿布就是彝族年民俗的重要传承人。
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zn1.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1岁的吉尔阿布,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州美姑县龙门乡,儿时跟随长辈学唱年歌,14岁便以清亮的嗓音被乡邻称为“小民歌手”;17岁掌握彝族年间的祭祀、占卜、年歌等民俗精髓;18岁研习“史诗演述-克智(彝族民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体口传文学),并逐渐成长为在当地知名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人。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尔阿布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是一名忠诚的文化使者,并经历了38年的文化传承生涯。自2016年起,他推动三届“全乡彝族年”活动,万人齐聚瓦古觉村,赛装、摔跤、赛马、选美等活动重现古风。他每年都要在村里组织彝族年歌演唱活动,让青年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让美姑成为了体验彝族年的“活态博物馆”。如今,他的8名徒弟已是比较出名的克智演述和年歌演唱手了。他整理的年歌百余首,推动彝族年入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活动。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igu2.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年11月22日,吉尔阿布入选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25年3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年”传承人名单。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彝族年简介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汉文献关于彝族年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南诏时期骠信《星回节》有“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的记载。五代《玉溪编事》也记载有:“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是彝族远古文明和祖先崇拜的活态见证,彰显了彝族对于祖先的敬仰之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敬老爱幼、欢乐祥和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在节日之中。彝族年丰富繁杂的民俗事象,反映了彝族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人伦规范、风俗礼制、服装民俗、审美情趣、禁忌事宜等诸多文化内容。透过这些朴实生动、自古相承的生活场景和人文信息,可探究彝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历史变迁的轨迹,对于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素材资料来源:凉山文旅、中国非遗网、美姑县文化馆 等。

【声明】本文的素材资料从公开的互联网平台搜集,并经过彝族人网综合整理,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相关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媒体,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