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史且——当年支教老师取名的彝家孩子 成长为在人民大会堂领国家科技大奖的科学家
作者 何兴曜 beley 2018-12-11
原出处:《民族》 彝族人网

  彝族人网编按:作为当代的彝族人,大多数人的民族自觉是在衣食无忧后才迟钝地萌芽。在这个时代,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的延续发展,彝族似乎不缺向历史深处寻望的文化学者,缺的是那些既有对彝族的赤诚,又能站在科学领域前沿向前展望的优秀人才,他们是时代的精英,更是彝族的财富。白史且,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名从事草学研究的科学家,就是一位这样的精英……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研究员简介: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男,1964年生,彝族,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现任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草学会理事长、四川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坝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草学》杂志主编;获成果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第五)、省部级一等奖3项。选育草新品种10个,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出版专著9部。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男儿勤为学 立草为业创辉煌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多人并不理解一棵小草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在牧区,草地就是农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草就是支撑起牧区和谐发展发展的那根杠杆”——白史且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白史且作为项目主持人的“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此次四川省农业领域唯一获国家科技奖的项目,也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80123162356.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左二)主持的“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项目”获得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名彝族草学专家,54岁的白史且身穿彝族传统服装,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鲜红的获奖证书,一时间,白史且这个名字被争相传播,无数人为这个彝族专家、为四川省的草原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而倍感自豪。但了解白史且、熟悉草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事实上这已不是白史且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荣誉了。早在2005年,白史且就以第五完成人的身份以“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合技术研究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他还曾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两次。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80123153634.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左四)研究团队合影。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作岗位屡创佳绩,累累硕果引人赞叹。我们也不禁好奇,这位来自彝区莽莽大山深处的白史且,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引领一方草原科学研究的翘楚的呢?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边沿、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鲁甸、巧家三县相望的金阳县,以“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中国青花椒第一县”的名号,以及十万亩索玛花海的壮丽美景不断被人提起,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几乎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白史且就出生在金阳县洛觉乡伟觉波豁山下一个叫邱家湾的地方。那是一个比较平坦的坝子,山上植被丰茂,绿树成荫。在白史且小时候生活的年代,虽然那时经济拮据,生活困堆,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年时光,村里、山里、河里,到处都是他们玩耍的乐园。可能对他们而言,紧要的问题就是那股季节性的河水了,旱季的时候十分缺水,可到了夏天雨水充沛的时候,渡河去上学就变得十分困难了。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的故乡——洛觉乡政府驻地-贾巴尔且摄.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的故乡——洛觉乡政府驻地(贾巴尔且摄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里还有许多的核桃树,其中-棵位于村子里的老核桃树,覆盖面积达五六亩,关于它的树龄,没有人能说清楚,村里大大小小的会都在这裸核桃树下举行。遗憾的是, 2013年已是草学专家的白史且再去寻找这棵老核桃树的时候,村民告知,这棵树早些年不幸被雷劈中,已经死了。那时1斤干柴能卖1分钱,1分钱能换两颗水果糖。己读小学的白史且几乎每周未都会跟着姐姐和小伙伴们上山捡柴,或家用或售卖。第一次捡柴,他背了14斤干柴卖给老师,挣到了1毛4分钱。他用这些钱买了水果糖,吃着辛苦换来的水果糖,小史且的嘴里、心里别提有多甜了。大概是工作敏感使然,谈到童年和故乡,白史且说得最多的是那里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物种。除了前面提到的品种繁多的核桃树,还有如今难得一见的野荔枝、野生猕猴桃和野生葡萄,有着“除去青杠无好火”美誉的木质坚硬的青杠树,与白蜡虫相生相伴产出白蜡的白蜡树,以及野生菌、魔芋、花椒、丝毛鸡等,在白史且眼里,这些都是宝贵的物种资源,在品种选育、栽培等领域颇有价值。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地处边远,但白史且就读的洛觉乡中心校结构完整,配置齐全,很多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乐山支边到凉山的,这些老师能力突出,多才多艺。白史且说,他这个彝汉结合的名字就是他们给取的,“白”是启蒙老师取的姓,“史且”是彝语名字的汉字谐音。在洛觉乡中心校,白史且接受到了较好的启蒙教育。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14岁的白史且(后排中间小不点).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14岁的白史且(后排中间小不点)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学毕业前,洛觉中学建成,白史且成为了那里的第二届学生。初二的时候,金阳县进行了一次数学统考,白史且考了第一名,他十分高兴,得意洋洋。可当他发现成绩只有10分(满分100分)的时候,又非常失望,他还发现考题里的很多内容他们竟闻所未闻。一番思量过后,年仅13岁的白史且便遨约上其他几个爱学习的同学,来到洛觉片区文教组,希望能把他们转到离金沙江更近、地处散杂居地区的德溪中学,那里的教学质量和升学情况都更好。看到学生们如此上进,文教组破天荒地将他们整个班都转到了德溪中学。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普师班照片(右).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在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普师班就读时的照片(右)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德溪中学,有3位老师对白史且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耍的作用。第一位是来自雷波的刘树军老师,数学教得特别好,还会拉手风琴和二胡。为了恶补他们的数学,刘老师一个暑假没休息,从小学四年级课程开始,没日没夜地给他们补课。开学后,又由来自乐山五通桥的罗厚馨老师接棒,继续补习初中的数学课程。罗老师十分严厉,同样会拉手风琴,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黑板字,大概补了一个学期,才勉强将他们的数学拉到初二的水平。白史且直言,“我现在写字都学的罗老师,她老公肖昌华,教我们语文和化学,这3位老师对我一生的影响非常大。”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就是在德溪中学的时候,自尊心很强的白史且却在一直引以为傲的数学上遭遇了滑铁卢,留下了他“学业生涯中第一次大挫折”的感言。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三上学期,数学成绩一直位列全班第一的白史且与另一位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全县的数学竟赛。但在竞赛中,由于心理素质较差,白史且看到题目比较难,一下慌了神,打乱了考试的节奏,最终铩羽而归。而另一位同学则照常发挥,拿到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还得到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从书的奖品。白史且心里五味杂陈,特别不是滋味。考试结束后回想,竟发现那些题只是拐弯抹角地设置了点障碍。白史且说:“其实我是能考到第一名的,但太紧张了,后来那几天都恍恍惚惚,这件事对我打击特别大。”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从那之后白史且更加努力地学习。但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时白史且还是遵从大哥建议,填报了中专志愿。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被凉山州民族师范学校录取。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西昌师专读大学预科,后排左二.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西昌师专读大学预科时的白史且(后排左二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读师范的时候,当得知曾经的初中同学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时,这让一贯拔得头筹的白史且十分难受。“当时能考上大学是十分光荣的事,一直以来自己也不比别人差,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羡慕也有不甘心。”大学梦的种子也就此埋下,但高考要考英语,自己又没学过,于是人小鬼大又勤奋好学的白史且动起了小心思,他找到师范校领导,要求增开英语课,可惜师范校没有老师教英语,无法开课。就这样,在校学习英语也如梦幻,成为了泡影。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研究生迎春晚会上表演笛子独奏.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研究生迎春晚会上表演笛子独奏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农业大学校乐队成员合影.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农业大学校乐队成员合影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业后,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原则,作为师范校当年唯一的金阳县毕业生,白史且回到了金阳县条件较好的对坪区中心校,成为了三尺讲台上的一名老师,两个月后又去到了十分偏远的放马坪小学。“这个地方(放马坪小学),其实给了我很多机会。如果一直在对坪区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也不会去参加高考了。”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对坪区到放马坪没有车,走路需3个小时,耍穿过一片幽深的青杠林。刚去的时候,放马坪小学加上校长一共才3名老师。第二年,老校长辞职,年轻的白史且走马上任,成为放马坪小学校长。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彼时放马坪小学只有一个班,20 多个学生。白史且成为校长后,围绕“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做了几件事情。首先,在了解到学校的土地被周边老乡占用之后,白史且和老师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最终与老乡达成协议,通过租用土地的形式,保证了学校每年能收入玉米三四千斤。第一年,这些玉米卖到了1000多元钱。靠着这些钱,为吸引小孩来读书,学校买来了取暖用的炭,还规定凡来就读的孩子每人给买一双胶鞋。这一下,来读书的孩子多了起来,l个班变成了3个班,白史且十分高兴。为了守住这3个班的学生,白史且又向乡上请示,与村里协商后,定下了一条乡规民约:凡是有3个小孩的家庭必须送1个来读书。但到了冬天,学生把胶鞋领了就不来了,白史且希望能把乡规民约执行起来,最后却不了了之,3个班又成了1个班,这让白史且十分挫败和失落。伤心之余,快被遗忘的大学梦再次被唤醒。最初白史且打算靠着读师范时打下的彝语文基础考取中央民族大学的彝文专科班,但了解到该班只招收在职从事彝文工作的人时,他只好作罢,改考自修大学。转眼到了寒假,一直沉浸在对人生和未来的无限思考中的白史且,偶然得知一位老乡通过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预科考取了大学。在对录取分数和自身能力进行一番评估之后,白史且决定转战高考。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读研究生时的照片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写信到北京买来了一套高中数理化全套复习资料。回到学校,除了日常工作,剩下的时间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断电了,他就用墨水瓶、牙膏皮、布做起一个简易的煤油灯,通过半年多夜以继日的复习和临考前一个月的全身心投入,白史且如愿考上了西昌师专预科。好不容易获得了读大学的机会,听说全班60个同学有一半会留在本校,一半则进入四川农业大学首届少数民族班(定向草原科学专业)之后,白史且更是拼了命地学习。当时的白史且对草原专业并没有什么概念,一切的目标只是大学。可当时他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内心十分煎熬和焦灼,幸好当时的预科部主任赫正洪老师看到他如此勤奋,就将预科部的收录机交给白史且保管,还给了他一套初中英语课程的磁带。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刚进去的时候成绩排名靠后,但一年后白史且就以全班第四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在二郎山考察牧草种质资源。白史且(右一),导师牧草育种学教授杜逸(右二).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白史且(右一)与导师牧草育种学教授杜逸(右二)在二郎山考察牧草种质资源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将来能有机会留到成都,大学期间白史且又萌生了考研的想法。英语同样又成为了他的短板,但有幸通过英语老师传授的阅读大量英语读物、背诵教材 《许国璋英语》、到低年级英语快班听课等方法,通过一年时间,白史且终于在白己并不擅长的英语上取得长足进步。大三期末,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本专业唯一的保研机会。之后,白史且便师从著名的牧草育种学家杜逸教授,投入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饲草品质研究和草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的研究中。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川农大读研究生期间在茂县考察耕作制度:果树下面种牧草.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白史且(右一)在茂县考察果树下种牧草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2年,白史且谨记恩师教诲,来到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从事草业技术推广,正式开启草学工作生涯。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之间,当时盛行草坪绿化,白史且的团队是四川地区率先开展草坪建设工程的队伍。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们就自己摸索,没有合适的草种就自己引进筛选,没有可操作的机具就自己改装……源于彝族人不怕输的秉性和骨子里好钻研的性格,白史且和团队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亚洲杯成都赛区专用足球场草坪、天府广场草坪绿化工程、成南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工程……很多在当时具有影响力的草坪工程都是他的手笔。当大多数人都认为硕士学历足以应付工作需要时,白史且却在35岁的年纪毅然走进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将研究方向定在了之前几乎从未接触过的国际前沿分子遗传学。经过4年刻苦钻研,2002年白史且顺利获得了四川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而后,调任至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原草原研究所)。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研究生期间在野外考察牧草种质资源.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研究生期间在野外考察牧草种质资源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草坪领域转故牧草研究,“立足阿坝、甘孜、凉山三州,而向全省,服务青藏高原”——草科院的这句标语一直引领、鼓励看白史且和他的团队。2002年,担任研究院副所长的白史且接过启动于1987年的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项目,跑到了高原上,当时草科前辈们已经在这个高寒地区育成了我国首批国审牧草新品种。谈到高原生活,白史且连说“太艰难了”。以前,前辈们几乎一年90%的时间都在高原上,我们现在差不多一半时间在成都,一半时间在高原的实验田上。尽管如此,白史且还是痛心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因为不适应高原生活离开了研究院。高寒地区的实验山海拔在 3500米以上,一些人喘气都困难,不要说下田搞科研了。“但是,高原上的一棵草,作用是巨大的,必须有人把这个项目继续下去。”白史且说,从生态来讲,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最大的草原牧区;从产业来说,草地畜牧业是数百万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超载过牧严重, 90%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生态功能减弱,生产力下降.草畜矛盾尖锐。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与师兄吴彦奇、张新全等在做实验.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与师兄吴彦奇、张新全等在做实验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几代草科人的坚守下,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项目也如一棵高原上的小草,虽然面临高寒,却也茁壮成长。30年里,他们一共收集了本土牧草资源26643份,挖掘创制抗寒耐旱等优异种质465份;选育出14个高产优质、性能稳定的牧草新品种;创建了新品种丰产栽培、加工利用及退化草地治理等配套技术体系;建种子基地12.3万亩,形成了“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牧草产业体系,老芒麦、披碱草种子产量占全国同期的54%,推广应用3200多万亩,获直接经济效益47亿元。另外,在专利发明、省级标准制定、论文及菩作出版、农牧民培训、本土专家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得知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时候,白史且说,“我们种担心‘这裸小草’太不起眼,但还好我们坚持了下去”,“这不是我的个人荣誉,这个成果凝聚的是我们几代草科人扎根高原,开拓进取近30年的心血”。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草原面积达6O亿亩,占到了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主要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且多位于边陲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白史且说,“不论从战略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角度,草都是极其重要的,但过去对草重视度不够。” 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次会议后,媒体将此前“山水林田湖”的提法.加入了“草”,开始用“山水林田湖草”的新提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野外考察牧草资源.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轻时的白史且在野外考察牧草资源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都是对“草”的地位的肯定,是对“草”的正名,对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说到这里,白史且不无激动地告诉我们,“以前农业部畜牧司下面的草原处只有4名工作人员,这次机构改革,在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这就把‘草’提得很高了。”如今,“草”逐渐受到重视,草科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当初在红原仅有的3000多平米的办公科研基地,到如今红原、犀浦、新津、大邑、布拖5个科研基地群;从最初的草原、畜牧和高寒作物3个学科方向,到今天牧草、生态、獭兔、托牛、绵羊、生物技术、勘察设计、草业经济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提到草科院的发展,白史且认为:“我们与高校不同,不能单纯地搞基础研究,我们要立足于促进产业发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农牧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这是公益性科研单位肩上的责任。”所以,草科院的科研人员总是奋斗在最艰苦的科研第一线。近年,更是举全院之力支持产业扶贫工作,在最偏远的甘孜、阿坝、凉山贫困村,都能看到草科院年轻科研人员的身影,驻村农技员、扶贫技术堵训、田间指导……他们顶风冒寒,视脱贫攻坚为己任。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在实验室测定饲草营养价值分析.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生期间在实验室测定饲草营养价值分析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这支团队的领头羊,白史且更是对此有看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草原研究专家,没有党和政府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党委政府、国家的重大战略提供科技支撑,教老百姓如何种草放牧、发展生产,给他们做培训等等。”对于眼下大小凉山彝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脱贫攻坚工作,来自大凉山的白史且有自己的一番感悟和体会。他认为,现在房子都修得很漂亮了,但各地发展产业却参差不齐,应该“适合发展什么就要发展什么”,并合理安排产业结构。比如昭觉、布拖、金阳等地,种草、养牛、养羊就是最快的脱贫道路之一。从技术上来讲,彝族世世代代就有放牧的传统习惯;从时效性来讲,种草放牧的话,当年就能产生效益。此外,养麦、玉米、土豆、食用菌的选育、裁培、加工,农作物中黄曲霉素的防控,牲畜的养殖,特色水果的种植……都是白史且关注的内容。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正在接待加拿大牧草专家.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与来访的加拿大牧草专家在高原牧草研究基地(红原)查看牧草长势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让记者意外的是,除了专业领域相关的内容,白史且对干彝族传统文化当中的彝医药、畜牧兽医等,乃至彝族经典《勒俄特依》中提到的开天辟地、物种进化等自然科学内容也十分留意,他希望能将其挖掘出来,再与现代技术整合,以此对彝族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畜牧文化做一种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光匆匆,听着白史且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与他一同经历了一般: 7岁学汉语,19岁做了山区小学校长,25岁成为所学专业唯一保送硕士研究生, 38岁获评研究员,47岁担任四川省一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这个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少年,一路披荆斩棘,如今成为我国草原科学研究的专家。翻阅他生命的过往,入目的是一段又一段靠拼搏创造的感人故事。一路走来,虽然曲折不易,但白史且总是心怀感恩,这从他此次获奖后分享的感悟就可见一斑:“我感恩有这么好的单位,感恩团队成员、老师和学生,感恩所有帮助支持草科院和我个人的领导,感恩我的家人对我的事业的支持,感恩所有为成果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更要感恩党的多年培养和感恩党的民族政策!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国家草原生态安全、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做贡献!”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撰文/何兴曜)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跻身学术前沿不忘初心 一心系彝区扶贫与发展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0月22日,“大小凉山彝区草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高层研讨会”,在西昌举办。来自全国的最杰出的草学专家们从大小凉山彝区草牧业发展的角度,为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扶贫发展积极建言畅议,献计献策。很多人都不知道,此次会议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正是一直对家乡发展念念不忘的白史且。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80123153448.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举办此次“大小凉山草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高层研讨会”的初衷,白史且说: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凉山扶贫攻坚时提出了凉山要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的指示,作为一个草原科学家和一个时刻挂念家乡发展的彝族人,听到总书记的这些话,非常的激动人心,因为从专业角度来看,凉山彝族聚居区得天独厚的发展草牧业的优势,正是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草业和畜牧业,所以就开始谋划这个会议,期待通过院士专家的研讨,为凉山草牧业发展出谋划策。会议的筹备得到了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等领导的关心,得到了省农业厅、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中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发来贺信,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刘旭院士亲临指导,会议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鉴于自身在草牧业方面的专业之长,白史且一心想着如何在凉山发展草牧业发展。2018年11月23日,他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彝族年学术论坛,他宣讲的课题是《发展草牧业,助推彝区产业扶贫》。他特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构建草牧业产业体系。立足凉山州不同生态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充分认识草牧业在凉山彝族聚居区重要性,制定草牧业发展规划,构建以“布拖、昭觉等东五县为核心的凉山现代草牧业经济示范区”,围绕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合理利用林下草地,开展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改良建设,推行草田轮作,挖掘利用好地方特色畜种,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草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要共建科研平台,提升草牧业科技支撑能力。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草学会、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在优良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研发、生产加工机械研制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整体提升凉山草牧业科技水平,为凉山草牧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80123162431.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史且在外考察草原牧场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的白史且,已经是一位国内草学科研领域具有威望和知名的科学家。11月28日,2018年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拟入选人员进行公示,在25位天府杰出科学家名单中,白史且在列。虽然是一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彝族科学家,但对于彝族的历史文化,他满怀赤诚之心。谈到彝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白史且说: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作为一个彝族人,我非常自豪和骄傲。作为草原科学工作者,我虽然不研究彝族文化,但我知道我们民族文化悠久灿烂,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彝文典籍《玛牧特依》可与孔孟之道媲美,《勒俄特依》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媲美,这些彝族古典文献寓含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其内涵的精髓需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当然关于传统农业技术的挖掘更显的是非重要,可以说彝族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代以来,彝族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抵抗外来侵略、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彝族也是一个非常感恩的民族,堪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典范。彝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自然的认知、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等等构成了彝民族的优秀品质。”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80123162417.jpg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区和彝族文化的发展,白史且认为:应该放到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格局中去分析考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扶贫攻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彝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行各业、每一位关心彝族发展的有志之士,都可以结合自身切实行动起来,都可以为彝族地区的发展尽一份力量。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从大凉山深处的走出来的彝家孩子,从小乐观自信,没有自怨自艾,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最终成为在国内草学科研领域的带头人和知名科学家,白史且给彝族的后来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也许他不是最高的标杆,但他的成长历程,他的拼搏精神,他的乐观豁达,他的人生格局,他对自己民族毫不掩饰的热爱,对于那些目前依然在艰难困苦中拼搏努力的彝族年轻人来说,犹如一缕照耀天际的阳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撰文:beley)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民族》杂志,原文作者:何兴曜;本文最后部分由彝族人网根据对白史且的采访组织整理。本文图片由白史且提供,特别感谢文字录入:山里人)8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