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史日: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作者 彭杰 2011-02-23
原出处: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说起阿牛史日,算是个“人物”。说他是“人物”,更多的在于这个外表谦和,个子不高的彝族男子,时常堆着谦卑的笑容的人,因固执地追随或玩味学术而收获精神果实。身为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档案局馆长,这个历来被认为是安抚性职位的他, 1964年生于这片世代封闭的农村,大学本科学历,兴趣广泛,骨子里秉承着善良与宽容、执着与坚定,其社会头衔却极少与档案相联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四川省民俗学会会员、第四届国际彝学会副秘书长、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姑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眼花缭乱的名称,让人一看便是个“不务正业”的人,难怪人们称之为“不务正业的局长”。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认时务之俊杰, 守护文化求责任。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近阿牛史日,方知这位26岁就因不识时务,小有才气,工作认真而被领导尝试,被提拔为县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县人大常委委员的人,在县上可谓鹤立鸡群。尔后任民族中学副校长、校长、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档案局馆长。年轻得志的他,在人们心目中本是频步青云于官场的主,可让人失望的是他却一直在平凡的位置默默地原地打转。这个饱读诗书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却因认不识时务,招来一些领导的非议。曾经有位权势显赫的州领导在未成为阶下囚前,愤怒于他的不识时务,说“五年之内不得重用此人”。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近这个被媒体称为“彝学新锐”“彝族文化守望者”“凉山非遗的领军学者”,经常在各种媒体发表“歪理邪说”,为彝族原生文化研究充当吹鼓手的彝族学者,始感到有种特别的个性,这种个性让顿生几份亲切与敬畏。十几年前,凭着他的固执与那些被称为“疯子”的同道们一起固执地研究和推崇毕摩文化,提出要通过毕摩文化研究“让美姑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美姑”,“让毕摩文化成为美姑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此,许多好友为他疯狂的设想而担忧,为其政治前途捏了一把汗,然而,其初衷不改,一味固执地游弋于民族文化研究园中,在毕摩文化研究的路上常发奇想。因其固执地追求学术研究,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数十余篇50万字,出版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民族艺术教育研究课题《大凉山美姑民间艺术研究》(与曾明、罗曲、吉朗伍野合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凉山毕摩》(与吉郎伍野 合著)等专著80万字,内部印刷的刊物3部,其学术论文与诗作被收入相关书籍,学术成就被《人民日报》、《郑州日报》、《凉山日报》、《文史杂志》、《彝族文学报》等相关媒体报道。《大凉山美姑民间艺术研究》一书获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科专著一等奖(2006年度),国家民间文学艺术类专著二等奖(2004—2006年度)。《凉山毕摩》系西南地区第一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彝族毕摩文化的专著,具有填补学界空白之意义,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获凉山州第十三届社科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其论文《彝族毕摩文献》一文被国内最权威的刊物《新华文摘》转载推介,获凉山州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凉山州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年来,他参与了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的创立,参加了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性毕摩文化学术年会,第四届国际彝学会、羌族文化研讨会、一、二届成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彝族母语文化艺术研讨会等相关学术会议。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工作排头兵,血脉传承鼓与呼。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外表憨厚,有几分谦虚,几分固执而兴趣广泛,学风严谨,勇于探索的凉山彝族非遗专家,从2004年起就研究与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申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的仿佛是那些数不尽的彝族神话传说,品不尽的仿佛是那些可口醉人的美酒。他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回家的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脉,传承人类血脉。2005年发表《经营民间文化必须转变五个观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鼓与呼,引起强烈反向。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凭着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先后与同仁们合作撰写了“尼木措毕送灵归祖祭祀”申报文本,独立完成了“彝族克智”“毕摩绘画”“彝族婚俗” “彝族毕摩文化艺术”“毕摩音乐”“彝族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文本。其中,“彝族克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毕摩文化艺术”被省文化厅列为四川省三项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其余被列为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谈到非遗申报过程时,他说:申报是一项挺有枯燥而有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通过申报可以增加学识,找到差距,从老祖宗那里认识远古文化的博大与精妙,实现与历史的对话。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档案局馆主持工作中,为了将“毕摩文献”申报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忆遗产名录》。他认真研究申报程序、文献价值,四处奔波,向上游说、汇报,四处发表研究文章与言论,赢得了省、州、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年时间便收集了一千多卷毕摩经典,受到省州领导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项目系凉山州唯一一项被省列为申报《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项目。同时,为了推进彝族毕摩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同行一道建设开通了国内外唯一的“毕摩文化网”,扩大了毕摩文化的影响。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规范档案出新招,工作创新求突破。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12月,从人大办公室主任调县档案局工作的他。面对全县大多数机关档案意识差,领导重视不够,工作难度大的局面,他努务寻求突破口,本着“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宗旨,提出“以规范化管理促进档案工作,以特色化品牌创造品牌,为美姑保存历史记忆”的口号,创造性的开展了档案工作。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团结带领档案局一班子人深入各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委、政府提交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请示》,此举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逐即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县,要求全县乡及乡以上单位在三年时间内达到省三级档案管理标准,并将档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很快,在全县上下吹起了一股重视档案的旋风,许多单位纷纷请求达标,档案局一改往昔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门庭若市。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达省三级以上档案规范化等级认定的单位从当初的10多个上升到56个。美姑县档案局也多次被州、县党委、政府和州档案局评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档案工作创新先进单位”“档案工作创新先进集体”等。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了推动局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他克服种种困难,为单位添置了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千方百计改善办公条件,率先在全州开通了美姑档案资源网。同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政府支持下,建设和开通了美姑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进一步推进了美姑信息化建设进程。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收集整理毕摩文献,保护记忆遗产。毕摩文献历来被认为是毕摩进行封建迷信宣传的黑书而让许多人不敢问津。这个固执的彝族学者认为,毕摩文献是彝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老祖宗传给人类的瑰宝。基于这种想法,在县领导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04起细心收罗珍藏在民间的各类毕摩精典,征得各类文献1650卷。为了收集和保存这些散存民间来之不易的文献,他翻遍了那些被认为“神灵附佑,鬼怪会作崇于人”的毕摩文献,埋头于这些文献的复印、裱糊、甄别、数字化处理等工作,几乎到了忘我的地步。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砥砺出。由于在学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工作创新成果,他先后被吸纳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四川省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2008年,县委、政府授予他“首届杰出创新人才”“第二届人才示范岗”称号。8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