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曲积布:(1992.7-),民刊《红原》、《蓝鹰》主编,汉英双语写作及翻译,地域写作群体之一,致力于推动地域诗歌国际化。
彝诗馆:请谈谈你怎么与诗歌结缘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
比曲积布:说到与诗歌的结缘,生活在大凉山,与诗歌结缘没有什么奇怪的,这里有最为远古的彝民族文化,以及最为原始最为自然的边缘地域特质色彩,如连绵的群山,黑色的森林,金黄的河流,以及芳香的石头等 ,更何况我本身就是彝族人,从小在祭祀的经文里远想神秘,在男女野合的月光下呼吸,在森林的黑暗里沉睡,在山谷中裸舞等等,这一些都充满了诗意,也就是说,我是在诗意的自然中栖息成长的,终于在14到15岁左右的时候,诗歌的火雨带着梦不断地浇灌我的语言,从此诗歌与我结下了一生的缘, 至于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我个人觉的诗歌来源于我们所生活的民族地域里的自然,风俗以及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的情感等,所以诗歌应该是对所属的地域与民族以及对人最本质的东西的一种歌咏,故我个人认为能够把自己所属的地域与民族或者说人类共有的人性本质歌咏出来就是好诗,诗应该是心里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倾吐。
彝诗馆:《蓝鹰》和《红原》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比曲积布:《蓝鹰》与《红原》以后将是梯断式的关系,以后《蓝鹰》主要培养新人新手为主,比如说我们的00后等新一代, 《红原》则是精英平台,我认为要想一个刊物有后继的人,必须培养新一代,所以《蓝鹰》以后以培养新一代为主,为[红原]准备与提供人才资源.而两个都是践行地域写作的刊物,这是相同之处。
彝诗馆:我大概了解你目前办刊与发星的支持分不开,当初第一期《蓝鹰》问世之前发星知道吗? 虽然同在一个县,但是你与发星是怎样走在一起的,请你自由谈谈发星吧?
比曲积布:我的刊物目前主要是在发星老师的支持下硬撑着,可以说没有发星老师的支持就没有《蓝鹰》与《红原》,我是2014年1月28日在阿优大哥的介绍下与发星老师见面认识的,之前我们不期而遇过,但是互相不认识,所以我与发星老师的认识归功于阿优大哥,可能我与阿优的诗歌思想不怎么一样,甚至冲突,但是我们永远是兄弟, 说到发星老师,他是一个随时都充满诗歌能量的老小孩,他大口吃饭的样子让我感到他比彝人还彝人,我在普格的日子里时常和他在双乳山下散步,在他的语言中参悟诗的奥秘与生命的意义,与他一起在森林黑色的风中呼吸土地的气息,与他一起和日史普基的群山谈恋爱,与他一起把暮光放入黑女人的绸浪里与月亮野合,他的好爽,他的热情,让我在黑暗里找到太阳的光芒,诗意的生活着。
彝诗馆:在中国诗歌流派错综复杂,还别提国外的各类诗歌潮流思想,但是你却为什么唯独推荐地域诗歌,你是否有一辈子生活在发星地域诗歌的阴影之下的疑惑, 或者说你寻找从事的诗歌事业与地域诗歌有没有继承或独立与发星的地域诗歌的新的闪光点?
比曲积布:其实我推荐地域写作是我写作或者说是我生活的需要,是必须推荐的,因为每一个写作者都必须立足于地域,我们翻开世界的文学史就会发现很多的名著都是地域写作,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法国地域中的宗教背景为元素写出的,还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小仲马的《茶花女》,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悲喜剧》,川端康成的《雪国》等都是以本民族地域文化为元素而写出的,所以地域的写作是写作生命力的母体与源泉。至于是否一辈子生活在发星地域诗歌的阴影或者说继承与独立的问题,发星老师当初以中国西部边缘民族地域为根据地,提出地域诗歌,其理论的体系是十分宏大的,但是有点粗质,那么我的诗歌事业是以发星老师的地域诗歌为依托的,必然是会继承,这种继承是一种把发星老师的地域诗歌加工成与世界交合的继承,是与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继承与挖掘。
彝诗馆:有人说地域诗歌过时了,而且是一种自我封闭与狭隘的肤浅的民族类诗歌写作行为,对此你怎么看?
比曲积布:有人说地域诗歌过时了, 是因为他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地域诗歌,他搞不懂发星眼中的地域诗歌,大家知道,2012年我们国家的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蛙》,《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就是地域写作,难道莫言的作品过时了吗?狭隘了吗?如果过时了狭隘了,那么我请问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咋个摘得的,如果说地域写作过时了狭隘了,莫言还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他们说的地域写作是以自我民族为主的地域写作,而发星和我践行与坚持的是人类共有的世界的地域写作,与他们的地域写作不同。
彝诗馆: 你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蓝鹰》是具有人性符号的刊物,我的问题是在诗歌中强调人性是否会压制你所遵行的地域主题性?
比曲积布:我所谈及的人性符号写作是指广泛的人性写作,对民族地域中大山,森林,河流,土地等等的歌咏就是人性的写作,所以说人性符号写作是地域诗歌的一个分支,它属于地域的写作,因为对我们生活的地域的热爱是一个人最为本质的人性。
彝诗馆:谈谈你与国外学者探讨有关地域诗歌的通信情况
比曲积布:我当初通过在中国留学的外国朋友与国外的学者联系通信,虽然我们是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但是在地域的写作上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因为他们国家也有地域写作,例子我上面举过,经过与他们交流中发现,各个民族的地域都有很多康健的原文化,我们的地域文化应该与他们的地域文化交流,除去我们民族文化中落后的不适应时代的部分,比如说,迷信与等级等不利于民族发展的应该剔除。
彝诗馆:作为90后诗人,近日你在四川宜宾天云书阁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地域诗歌写作笔会,能够在中国大西南偏居之地举行这么一次笔会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请你具体谈谈参会人员背景,会议过程趣事,以及成果等
比曲积布:说到这个宜宾地域诗会,由晓雨的父亲资助下举办的,有著名藏书家及学者司马溯参加,他是东北师范大学退休的教授,还有专门从日本赶过来的酒井智子,她是受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西乡久道的委托来参加,以及从英国来的中国留学生左岩,她是生于黑龙江的一个满族姐姐,其余的不作介绍,由于人数众多,他们的参加,与交流坚定了我的脚步,我非常感谢他们对地域诗歌走向提出了很多意见,为以后奠定了关系与友情。
彝诗馆:请你谈谈你目前的翻译情况 以及对此的价值体现?
比曲积布:我目前的翻译能力很弱,有待提高,但是我不是死译,加上我学得是傅雷先生的翻译方法,所以我翻译的东西有点可读性,对于我对翻译的价值,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出去,翻译是非常关键的,我读过外国人翻译的吉狄马加的诗,虽然翻译的不错,但是我在其中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因为外国人是无法翻译出彝族文学中作者的民族特质的,所以本民族人翻译本民族的东西可能要好一些,我对翻译充满信心,希望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尽点绵薄之力。
彝诗馆:请你谈谈怎么想到要办一份诗刊?办刊的宗旨与原始动力是什么?
比曲积布:我办刊是在发星老师的建议下开始的,我的办刊宗旨是提倡本民族地域里的文化在世界上旅游 度假 和世界各个国家的女人共享性爱的激情,呼吸北半球的阳光,触摸南半球的森林,至于原始动力是我骨头里大山特质的诗性与各个地方朋友的诗火催促我以刊物和他们或者她们碰撞雪的纯洁与河的波涛,以及爱的乐章与对生活的热爱。
彝诗馆:咱们来一点轻松的话题,你的女友现在是孟晓雨吧,请你谈谈你与她是怎么认识的, 她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你,你能确定她就是你一生的爱人 ?以及你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比曲积布:我和她是2007年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认识的,因为她是画画的,我是写书法的,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语言,随着交往的频繁,我们在2008年正式在一起,她高雅绝于世俗的气质,她不涂脂抹粉的朴素,还有她的综合的才气,让我的梦时常在她悠长的发乡中栖息,她如雪般冰洁的肌肤洗净了我在红尘中形成的污垢,让我的灵魂归于最原始的纯洁,我在她丰满的臀部与幽深的乳沟里铸造我诗歌的笔,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她的夜里,我闻不到月光的芳香,我在与她接吻与性爱中获得血液的火热,她是我一生的女神,她占满了我世界的东南西北,我在她的眼泪里痛苦,我在她的微笑中欢喜,我的爱情观是与爱自己且自己爱的人一起简单的平淡的慢慢变老。
(20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