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鑫:火塘烟火暖,彝家岁月长
彝族有句老话:"生在火塘边,死在火堆上",火塘的烟早就融进我们的骨血里。记得最清楚的,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奥木(母亲)蹲在火塘前,腮帮子鼓得老高,使劲吹快灭的火星子。火点子蹦到她麻布裙子上,烧出许多小洞。她用彝语拖长声音念"木古次",说这是在跟火神商量:"要是不用敬语喊祂,烟就会变成小蛇钻人眼睛。"
火塘边,毕摩摇晃的铜铃声,奥木(母亲)附和毕摩的念诵声。我看着火塘里燃烧的火苗,终于明白,这火塘,是我们彝族人生活的寄托。
阿爸他们九兄妹最爱聚在奥乌(奶奶)家的火塘边,我们抓着烤得焦黑的洋芋,咬到粗盐粒在牙齿间咯吱响,像是把撒着星子的黑夜都嚼碎了,这一刻,这一大家子的幸福具像话!
火塘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每个彝人的点点滴滴,——烟渍是它的字迹,灰烬当它的纸页,永远烧着的火苗把这一切装订成彝族人代代相传的无字书。
作者简介:赵浩鑫(彝族)1998年9月17日 四川甘孜九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