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诗歌写作者,如果只在行业内的小圈子相互欣赏一下,互相点赞,相对于茶山青目前的写作状况来说,就显得小了一丈,窄了八尺,矮了半截。茶山青的作品让很多人读了,不仅读而且几乎成了依赖,这就是他诗歌写作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价值意义。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这样一个发行会,首先要感谢为大理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一直坚守并举办读书会的著名作家又凡女士,其次要感谢茶山青先生,他对诗歌的坚守和执着,开创了大理州一年之内个人出版新著三部四册的先河,这是诗歌之幸,大理之幸,对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一曲歌成自少年,欲罢不能寄情深。词亲字热烟火味,飞出尘世留乡音。谁在云下咏红土?试问青山彩云间。用这样的句子(注意是句子,不是诗),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是恰当的。
诗人茶山青的诗集《爱情坦白》(上下卷)、《放出捏着的阳光》《爱在岁岁轮回》分别由作家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世界诗人书库几乎在同一时段集中出版发行。茶山青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40余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作品,广泛见诸于国内外文学期刊报刊及文学网站;先后获诗刊社绿色伊春“生态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郭小川诗歌奖年度佳作奖”,2020首届(香港)紫荆花诗歌奖曁全球抗疫诗歌公益大赛一等奖,加拿大海外作协世界诗歌联盟五月鲜花节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世界最美爱情诗大赛世界最佳爱情诗奖,第二十届黎巴嫩国际文学奖创意奖;作品被翻译成英国、意大利、荷兰、希腊等多国语言并被国际诗人广泛推介。茶山青近期集中出版发行的三部诗集累计字数达100多万字,是从他近年来创作发表的1000余首诗歌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之作,其中《爱在岁岁轮回》为中英文对照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陈旭光对茶山青的诗歌作品评价道:“对话式的娓娓谈心,不是自说自话式的全知视角的抒情主体,在我看来,这个对谈式抒情视角的选择是颇具匠心、颇为成功的……茶山青的诗句语言,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通俗好懂,但却是情深沉淀,深入浅出的结果;诗歌几乎纯口语,轻重缓急、有形无形的节奏,就完成于一呼一吸之间。”
2018年3月17日,在茶山青诗歌专场朗诵会在新知图书祥云书城举行,我做了一个发言。取了个充满期待和赞誉的标题“云祥风暖岸正阔,茶满山青诗意浓”因为是三月,我在开头就用“桃花红处梨花白,春光三月度苍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诗人说诗人,一个标题加上开头两句,如果连在一起,再添加秋天的元素那就是“ 云祥风暖岸正阔,秋光三月度苍山。桃红梨黄菊花白,茶香诗意满山青。”
首先,我借题发挥,谈谈茶山青的诗到底写了什么?
2022年9月23日上午,祥云县文联在会务中心301为诗人茶山青举行新书发行仪式。有三位退休的老领导参加,其中有两位还曾经是常委。其中的一位发言让我感触很深,她说:“今天有幸参加茶老师诗歌发行会,都是一些年轻的文人,让我很高兴,好像自己都变年轻了,谢谢你们!
很高兴认识你们,让我也长知识了。茶老师的诗写的很好、很美,很有特色、有个性,能写出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赞美人、赞美自然、赞美社会,很接地气我喜欢,我是他的朋友,也可以说是他的粉丝,他每写一首诗,我都喜欢细读,很欣赏,有表扬,有时也提意见,但茶老师都很谦虚地接受。......现在茶山青生活在下关,在下关山好、水好、环境好。饮苍山的雪,喝洱海的水,更是诗意泉涌,几乎每天都有诗意,无论早晚勤耕苦作,创作了大批好作品。我衷心祝愿茶老师心想事成,诗歌如他的名字一样,永远‘茶山青’。”这段朴实的发言,没有一句套话,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读者最真实的声音。
近年来,祥云县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文学创作的同志,并形成了以“祥云诗群”和“祥云农民”作家群为代表的队伍,创新势头强劲,并有大量作品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成为祥云文学创作的两张名片。茶山青先生是“祥云诗群”涌现出来的重要一员,他把新时代的祥云诗歌创作引入了一个纸质媒介和网络平台同步推进的快车道,并引起诗歌界的关注。“人民大众读诗歌”这是大理文学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他的新书发行会上,一位参会领导说,她每天打开朋友圈,都要看看茶山青的诗,读读他又创作出了什么新作,时间长了,这就成了一个习惯,茶山青的诗又在写什么,都成了她生活的必须。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诗歌写作者,如果只在行业内的小圈子相互欣赏一下,互相点赞,相对于茶山青目前的写作状况来说,就显得小了一丈,窄了八尺,矮了半截。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现在的公职人员,除了中国古典诗词外,有几个是读新诗的,尤其是当代人创作的新诗,而茶山青的作品让很多人读了,不仅读而且几乎成了依赖,这就是他诗歌写作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价值意义。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的作家诗人们,换一种方式来读茶山青的诗,借鉴他把创作的笔触伸向更加广阔的生活领域的方法,与人民同呼吸,心相连,情相依,让创作出的作品在社会上得到更多更广泛的人们的喜爱。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茶山青的诗到底写了做么?只要心里有诗,天天鸟语花香,天天青春年轻。
第二个问题是茶山青诗歌写作的演变及特点。在传统中找到营养:根植传统,还原生活。
诗人茶山青少年得诗,并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种下了一颗又一颗诗的种子,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四十年过去了,他的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理师范校园报,到八十年代祥云县的铅印小报《祥云朵朵》,再到后来的国家级报刊,如今已是遍地开花。他诗歌的题材也从青春年少的美好憧憬,对人生的希冀,对爱情的向往转向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和询问,近年则转向对人间真、善、美的反复抒写和歌咏。从纸质媒介到网络平台,茶山青一改往日含蓄、委婉,象征、隐喻之风气,用平实质朴、通俗易懂的风格,让诗歌在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起初,在文学界,人们对他的这种风格颇有微词,认为这不是诗,是大白话,是分行体文字,但正是这种坚守,才让他的诗歌写作找到了另外一种实现表达自我精神世界的可能。
茶山青的诗歌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有他自己的审美标准。从先秦至汉的诗论,《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成为诗歌“缘情”说的核心。就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六义”说,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手法。《毛诗序》强调作诗不仅在述一己之穷通,更在于天下之衰乐。赋、比、兴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手法和基本特色,成为诗学史上的重要概念。《毛诗序》继承了孔子“思无邪”和“兴观群怨”的思想,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诗歌理论是传统的,运用到当代的诗歌创作上又是现代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诗歌高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键点是“缘情”,是有感而发,是无法忍受的内心火山,是灵光一现的“灵感”,是四溅喷薄的文字。诗人茶山青的诗歌是在传统诗学意义上的现代延伸,是面对当下和大众传媒呈现给读者的一个个生活瞬间,它让我们所经历的一天天一年年在文字中再一次显影,让后来者看到昨日重现。
我把诗人茶山青的作品分为三性,他的诗歌创作,在众多的流派中,一改过去质朴、乡土、厚重的风格,呈现出口语性、生活性、时代性。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我对祥云诗群形成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是,反映现实生活、关照历史人文、体验个人情感,让作品抒发对故土的眷恋,对山水的歌咏,对新生活的赞美,让热爱和歌唱成为永无休止的主题,在茶山青新出版的三部四本诗集中,他做到了,而且表现得相当到位。一是口语性,这并不是我们现在发明的,在唐诗宋词里随处可见。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网友曾热议,唐代应酬诗也可以千古流传,错。不是题材问题,而是写得到不到位的问题,万物皆可入诗,就看你怎么写法。再看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中“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谁说不是诗?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我们现在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认为写诗就是要用一些很像诗句的诗句,其实那不叫诗是沿袭古人罢了。二是生活性,这也是在古代诗歌里最为常见的,没有具体可感的生活,哪来诗歌。比如苏轼的《戏赠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郞,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说1069年,张先娶小妾,苏轼前去道贺之而成诗。在当代中国打工诗人浪潮,就是写底层人民生活的现状,这是诗而且是好诗。三是时代性。每一件作品都是应对时代和生活而产生的,失去了时代作品就没有现实意义。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是我们时代的主题,所有作品只有把握时代旋律,才会变得有价值和意义。茶山青抗疫作品获全球诗歌大奖,这就是一个例证。
2020年4月19日,吉狄马加被委内瑞拉授予“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在授勋仪式上吉狄马加做了一个名为《在这个时代诗人仍然是民族的代言人和人民忠实的公仆》的答谢辞。“在这个时代诗人仍然是民族的代言人和人民忠实的公仆,因为诗歌的存在,我们才会在物欲的侵蚀和人性的缺陷中,看到那束从苍穹倾泻下来的光,没有诗人和诗歌这个世界的火塘将失去它燃烧的价值,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出现。”
诗人茶山青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中国处于困难时期,他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用诗歌这种特殊的形式流于笔端,而一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丝毫的减退,而是更加地强烈,一时间成了省内为数不多的诗歌写作姣姣者,并被刊物编辑关注。从调入省城的梦想被人为地阻挡,再到地方担任部门领导,茶山青的青春梦想之火一直在心里燃烧,直到谢任仍保持旺盛的势头。在私下,我们曾戏称,如果命运安排他继续从政或担任更重要更高的职务,他的诗歌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记得一位资深的大作家曾真心地讲过,写作不是敲门砖,如果用写作的资本当做一块去敲岗位晋升或职务升迁的大门,这种写作是非常危险的,最终都会成为过眼烟云。他形象地说,这种写作者都面临一种同样的命运,就是门开砖头落。
也许是命运使然,生活和工作偏偏就要茶山青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羁绊,从而让他的诗歌找到询问历史,叩问人生的突破口,长诗《关于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从而开创了云南省刊《边疆文学》一次用大篇幅发表诗歌的先河。从诗人茶山青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言外之意远远地超出了诗歌本身,个人精神强度和频率的强烈,任何外部事件都难以填补,只有诉诸文字,于是便有了诗。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将创作视为克服“自我”界限的行为,将抒情主人公“我”还原和变形,将个人经验拓展为集体记忆。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茶山青以诗人的敏感进行了多角度的诗歌创作,来还原和展现每一个生活的画面。这种写作的手法在《爱情坦白》《爱在岁岁轮回》中大量使用,他以叙事和抒情的“小我”切入,转换为现实世界的“大我”。因此,我们在读他的这类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新闻阅读的方式去进入,把“我”当做是作者本人的“我”,把“亲爱的”统统当作是对恋人的称呼,这里是现实里的一种呼唤,转换为一种对人类的关切和关怀,这个词语的出现可以用其他任何一个词来代替,而替代物就是不同角色的出现,可以是一个医生、也可以是一个护士,甚至保安、清洁员,行政领导、工程师、校长、教师,甚至出租车司机、推销员都可以。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北京新书分享会提醒读者注意,阅读古尔纳的第一人称小说,一定要与叙述者“我”保持清晰的距离,不要被叙述技法所迷惑,才能发现更多被遮蔽的细节。我想,这种定位同样实用于茶山青的诗歌。
第三个问题是茶山青为什么要写诗?如果说写作是一种习惯,那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诗,而写诗就成了诗人的本能,不能不写,不得不写。我要说或我要写,这就是一个诗人对生活的发现和良知。
今年9月24日——25日,“虹——2022昆明城市诗歌节”上,人们提出现代诗歌美学和世界文学一种追求的趋势:开放、立体、含混,多维。在这次诗歌节上,还有一个主题就是“诗歌究竟是发现还是反抗?”当时茶山青和我谈到这个问题都为之一笑,诗歌不发现怎么写?但如果诗歌的价值是反抗,这是片面的。一故反抗,那不是看天天不顺,看地地不顺吗?现在都是新时代了,还抱着改革开放之初的那种诗歌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二者有机结合才是诗歌写作者应该遵循的路子。
诗人的命运和他的诗歌一样,由其独特的个性所确立,构成了“个性——诗歌——命运”形成了诗学世界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三者地位相当,是并列从属关系。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夜莺,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玛琳娜·茨维塔耶娃,在1913年1月,至今109年给自己同时重新编选出版的两本诗集《黄昏纪念册》《神灯》撰写的序,被后人称为是她的诗歌宣言——
“这一切都曾经发生过。我写下的诗行就是日记,我的诗歌——是属于我个人的、一系列名称的诗歌。
我们年有人都会经历。再过五十年,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泥土下面。在永恒的天空之下,将会是一批新的面孔。我想要对着所有还活着的人高声呼喊:
写吧,再多写一点吧!把每一个眸间、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呼吸都固定下来!但不只要写手势——也要记下抛出这姿势的手的形状;不只要写呼吸——还要记下那嘴唇的开口,轻轻的呼吸正是从那里喷薄而出。
不要瞧不起‘外部世界’!您眼睛的颜色和它们的表情一样重要;沙发的套子并不比写在沙发上的文字意味着更少的内容。您要更加精确地记录下来!没有任何不重要的东西!您描述自己的房间:它高耸,或者低矮,房间里有多少扇窗户,窗户上挂着什么样的窗帘,有没有地毯,地毯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您眼睛和您灯罩的颜色、切割刀以及壁纸上的图案、您心爱的戒指上的宝石——这一切都会是您被遗弃在浩瀚世界中的、可怜又贫瘠的心灵的外在身体。”
这篇“诗歌宣言”中所描绘的诗歌任务建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是一种看世界的目光,你已经知道,你是最后一次看它,你会带着爱意,努力要真真切切地把即将逝去的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中。“我们这种唯美主义就是对万物的爱——爱每一样东西,每一个声音,每一种思想,人的灵魂的每一次颤动。”
第四是问题:茶山青诗歌的时代性及生活的空间延伸和拓展。紧扣时代主题,用心切入生活。
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看,诗书画是想通的,我们说的如诗如画就是这个道理,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是更高境界。明代大书法家、画家祝允明(1461—1527),主张书法的“性”与“功”,“性”指人的精神,“功”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茶山青的诗歌,早期是山乡风土、民间素描,而现在就是世象风俗的一幅又一幅图景,里面充满了五味杂陈。有本书叫《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美·苡程著,副题叫纽约客的临终遗言),书中说,人生,就是一场多数人始终都没看明白就谢了幕的连续剧。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人都需要一个能够直面自己的灵魂并最终得到解脱的机会,文学艺术就是一把打开心灵秘密的钥匙。拥有这把钥匙是幸福的,他的现实世界里活了一辈子,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又活了一辈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诗到诗人,从诗人到评诗人,再到读诗人,其节奏、韵律深植于人们的内心。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茶山青的新书,其目的就是用诗歌演绎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人生有许多选择,尽管各自选择的不同,但其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自己所做的事内心感到充实,未来更有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名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写诗、读诗、诵诗是树立文化自信自强的一种路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时的殷切之语。诗人茶山青的诗,有许多是紧扣“乡愁”这一主题的,他笔下的乡土人物系列、乡土风物系列、亲情友情爱情系列等,无不是对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深情歌咏,是记录当下留给历史的一幅无画之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说:“那些伟大的诗人们,不仅令诗歌艺术臻于完美,还把世间最隽永的诗意,把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意,传递给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让诗歌的思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歌的情怀和智慧,中国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事物和最精妙的意趣将会黯然失色。”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福克纳说:“诗人的声音绝不仅仅是人的记录,它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一根支柱、一根栋梁,从而使人类获得永生。”希望大理的诗人们像诗人茶山青一样,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视野,用开放的姿态探索并实践诗歌的云南血统,滇西个性、大理风骨。
近年来茶山青的诗歌创作,特别是2017年以来,已经达到井喷状态,这是好事,可以让更多的作品留给我们去检阅。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阅读无障碍、文字有温度、诗中有生活,这就为我们的传统诗学带来了一个新的可能,当下诗歌真是这样写吗?它发展的情景如何?认真读过并思考茶山青的作品,我们至少可以从精神层面的自由王国,天马行空的对真、善、美的自由言说中获得某种可能。
在当代拉美和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由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有一篇文章叫《诗的韵律必须时不时回到口语、日常中,回到每一种语言的原始节奏中》——
“这是我对生活的一种回顾,我的经历、担忧、失败、痴迷的一种复活。”“我说过,所有文本都有自己的生命,独立于作者。一首诗不表达诗人的思想,它表达诗,这就是为什么修改和纠正一首诗是合理的。这同时也是对写这首诗的诗人的尊重,我指的是诗人,而不是那时的我。我是那个诗人,但也是另外一个人——我们之前谈到过的那个人,诗人为他的诗歌服务。”“我相信灵感,但我也相信我们必须帮助灵感,克制它,甚至反驳它。”
第五,对诗人茶山青的一点建议,也是对我身边所有写诗者的建议。作家诗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写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从“小我”走向“大我”,让作品的美好、希望、梦想汇聚成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要立足本土,深挖这块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承载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梦想。新时代呼唤本土作家用情用力用心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一批体现人民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的好作品。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是最精练、最明确、最实事求是的归纳与阐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梦。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两个文明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这是我们的理论纲领,是我们的当下实际,是我们的生活脉动,是我们的文艺源泉。我们一味追求西方,特别是一度时期文艺上的西化曾经到了一个很狂热的程度,同样中国式的诗歌写作就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人民站在一起。
今天在坐的人,有的是写诗的,有的是读诗的,有的是喜爱文学的,无论你写还是不写,读还是不读,喜欢还是不喜欢,我对你们都满怀深情地充满期待。最后,就让我以两个小故事结尾,吴承恩50岁写了《西游记》前十我回,后因故中断,正式创作时已经是72岁高龄,先后历经32年完成全书创作,而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是元末明初的事,早于著作诞生200至300年,最终被吴承恩一个人完成了。美国摩西奶奶有本书叫《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做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那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58岁时她才拿起画笔,80岁时开始闻名美国,101岁的她用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人生,随时可以重来。诗人茶山青用自己的勤奋,再一次为大理的文学艺术界做了一个很励志的选择,但愿今天所有在坐的人,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无论你是在职或退休,都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春天里,春心不老,诗意长青。
祝在座的各位作家诗人、艺术家朋友们把诗意作为人生的境界、生活的目标、梦想的追求。
注:本文系2022年11月12日,作者在大理读吧第78期茶山青诗集暨王耀庚陈加兴《对话白子国》分享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郁东,原名李毓东,男,彝族,云南省祥云县人。自1989年9月在《滇池》发表处女作以来,先后有诗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鸭绿江》《延河》《边疆文学》《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2007年8月参加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著有诗集《无业骑手》《追赶春天的花朵》《风在满世界找家》《片断》等10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新诗”写作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