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过诗歌夜空的流星 ——读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
作者 高亚斌 2015-02-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诗馆
  吉狄马加是当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也是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诗人。《我,雪豹》是吉狄马加近期创作的一首长诗,它以美国野生动物专家、雪豹研究专家乔治·夏勒作为倾诉对象,以他们都熟悉的雪豹作为共同的话题,展开了一段跨文化的对话。在诗歌里,诗人与雪豹相互指涉,个人形象、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三者形成了巧妙的重叠,构筑起他们共同的精神谱系。这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密语,是诗人自我内心世界的诗意呈现。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生于四川的大凉山,那儿是中国原生态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对存留较好的地方,是一片地理的沃土,也是一片文化的沃土、诗歌的沃土。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这里都涌现过一大批引领风骚的人物,在他们之中,吉狄马加是一瓣光彩夺目的花朵,在时空中永远绽放、摇曳,言说着这一方水土所酝酿的无边风景。
 
“小我”与“大我”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的诗人,就是一个创世者、造物或上帝,他在作品中完成自己所承载的创世工作,他的作品就是一个庄严美妙、丰满自足的世界。读吉狄马加的诗歌,常常就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甚至,觉得他的诗歌裹挟着动人心魄的风云,令读者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为之悚然动容。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雪豹是我国西部的珍稀物种,素有“雪山之王”的美称,是一种雄悍与尊贵的动物。吉狄马加对雪豹一直情有独钟,在此之前,他曾经写过《雪豹》一诗,对雪豹进行了崇高的礼赞。在诗里,他称雪豹为“白天的光,永恒的弧形”、“光明的使臣,赞美诗的主角”,是“无与伦比的王者”,并称它的生存空间是“大地的子宫”、“雪域的空白”。在这里,雪豹既是一个地域的象征符号,又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载体。他近期的新作《我,雪豹》,是诗人往昔思维与情感的绵延,并且,由于时间的积淀与思想的发酵,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更为流畅的宣泄、更为完美的张扬。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是一个真正的大地诗人,他曾经写过许多有关自然意象,尤其是动物意象的诗篇,诸如雄鹰、豹子、狮子、斗牛……都成为他诗歌的重要意象,被诗人赋予了自由、勇敢、力量、美等等丰富的意蕴,成为无比美好的艺术形象,图腾着诗人的民族精神。他曾经说过:“我写诗,是因为我们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我们在渴望同目然有一种真正的交流。”[1]为了彰显诗人、诗歌与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他在任职青海省副主席其间,还倡导发起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目前,这一诗歌节已被列入世界七大国际诗歌节之一,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力图在诗歌中包容鲜活生动的自然意象,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内心世界丰富斑斓的一隅,多年以来,吉狄马加一直致力于民族身份的寻找与确认,从《自画像》到长诗《我,雪豹》,他总是寻求一种象征与寄托,把外物作为自我心灵的对象化。《我,雪豹》是诗人的另一“自画像”,这一自我,同郭沫若诗歌里的自我一样,既是个体层面上的“小我”,又是民族的乃至宇宙层面上的“大我”。这种自我,既是时间意义上的(历史的与现实的),同时又是空间意义上的(本土的与世界的),用他的《自画像》中的诗句来说就是“我是千百年来/一切背叛/一切忠诚/一切生/一切死”。这一情形,被诗评家耿占春称为“自传性”[2]的叙述话语,是一种史诗性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长诗创作中更能够彰显其艺术魅力。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园的守望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园意识是吉狄马加一以贯之的诗歌主题,这在他早期的诗歌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如《古老的土地》、《土地》、《故土的神灵》、《灵魂的住址》等等,都是这类作品。在《我,雪豹》中,诗人以从容而自信的语调,讲述属于雪豹的、也是属于诗人自己的家园意识与情怀。雪豹的家园是雪山,雪山滋育着雪豹,同时,雪豹也守护着雪山,成为雪山的守护神。诗人一再吟唱:“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守望孤独,穿越了所有的时空”、“我永远活在/虚无编织的界限之外/我不会选择离开/即便雪山已经死亡”,这里所折射出来的,是诗人的恋土情结和家园情结,是全人类共同的朴素的怀乡情感,自然能够引起读者普遍的共鸣。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对土地怀着类似艾青一样的深情,在他的笔下,大地呈现出原初的宁静与浩瀚,呈现出母性的温厚与安详。以雪豹的视角,诗人对家园发出了深沉的吟唱: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雪一片清澈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有的生命都沐浴在纯净的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祥和的光里。远方的鹰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初还能看见,在无际的边缘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剩下一个小点,但是,还是同往常一样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蓝色的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不远的地方,牧人的炊烟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袅袅轻升,几乎看不出这是一种现实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色的牦牛,散落在山凹的低洼中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那里,会有一些紫色的雾霭,漂浮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小河白色冰层的上面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诗人对家园的坚守,他的诗歌里总是出现富有地域特征的事物,诸如雪域、雪山、草原、群山、河流、森林等等,它们既是生命的元素,又是精神的元素。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吉狄马加的诗歌中,这种家园意识被赋予了全人类的意义,印第安人民的土地、非洲人民的土地、哥萨克人民的土地……都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体现出诗人的博大深厚的人类之爱。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诗人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的诗里有了更多的对人类童年的回望情绪,这种情绪不时在《我,雪豹》一诗中流露,如“昨晚梦见了妈妈/她还在那里等待,目光幽幽”,等等,诗人的家园意识日益成为一种童年情结。纵观吉狄马加的整个创作历程,童年与故乡总是他诗歌的叙述原点,是他诗思的源头,也是他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这里多少渗透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具有人类童年的特点,因此,诗人的叙述是深情的、怀旧的,具有悲剧的美学意蕴。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片外人不能僭越的精神净土,雪山是雪豹的精神领地,家园则是诗人的精神领地。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动态的雕像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长诗《我,雪豹》里,以雪原为背景,诗人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浩大的画卷。这是一个无比圣洁的背景,其中安放的是一个民族纯净高贵的精神雕像。诗人以雪豹美丽矫健的形象作为依托,以静态与动态相互结合的画面,精心雕琢出雪豹的活态雕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雪豹的形体线条随着诗人想象力的展开而无限延伸,通过不断的时空变化与交叉,雕像由平面而立体。诗人以雪豹的节奏构建诗歌的节奏,以雪豹的律动配合诗歌的律动,主客体之间形成了无间的融合,在整组17首诗中,涵括着的是雪豹形体、生活与精神的各个不同侧面,长诗本身就是所有画面的共同拼接。尤其是在后面,诗人写道:“最喜爱的还是,繁星点点的夜空/因为这无限的天际/像我美丽的身躯,幻化成的图案”,把浑身斑纹的雪豹比作斑斓的星空,这是雕像完成过程中最后的点睛之笔,一个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雪豹形象、一座民族精神的立体雕像呼之欲出。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勾勒雪豹的成长历程,诗人从大自然的进化程序出发,从生命的孕育成长历程出发,来结构诗篇、形塑雪豹的动态雕像,这就使得长诗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随着诗人视点的位移和叙事重心的变化,诗人充分利用了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浓淡等因素,凸显出雪豹的不同侧面。同时,诗人还动用了不同的图像背景,时而以广袤的夜空(长诗第1节)为背景,时而以险峻的山脊(第2节)为背景,时而甚至以整个苍茫的宇宙(第3节)为背景……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完成这一雕像的过程中,诗人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法,使诗歌自由而又严整、在规整中又有变化,显得错落有致、摇曳生姿。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相关的资料,雪豹是一种孤独而高贵的动物,人们对雪豹的习性知之甚少。同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和懂得哪一个民族呢?只有走向雪豹的生活,只有真正进入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才能够对其作出深刻的了解,这是诗人对世人所作出的忠实的告诫,也是诗人精心雕琢雪豹形象的宗旨所在。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态的意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部是一片广袤的土地,那里草地苍茫、各种鸟兽出没,在许多地方,大自然仍然呈现出鸿蒙未辟时节的洪荒景象,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我,雪豹》一诗里,有在空中翻腾着的鹰,有众多的鸟儿,有无声的岩羊、赤狐、旱獭,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生态画面。在所有这类物象中,尤其鹰是彝民族的神鸟,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在空中与地上,它与雪豹形成一种美妙的对应,彰显出彝民族既重现实、又有浪漫气质的民族性格与心理特征。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具有明显的生态意识,他曾经说过:“我们在渴望同自然有一种真正的交流,这种神的交流当然是来自心灵而不是表面。”[1]他的诗歌,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这种交流,既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更有对抗与冲突的不和谐因素。为此,诗人诅咒这个“充满着虚妄、伪善和杀戮的地球”,诅咒人们对雪豹的无情猎杀,诅咒人们对大自然的无尽贪欲与掠夺,诗人的笔触不时流露出批判性的锋芒,他写道:“在子弹飞过的地方/群山的哭泣发出伤口的声音/赤狐的悲鸣再没有停止/岩石上流淌着晶莹的泪水/蒿草吹响了死亡的笛子/冰河在不该碎裂的时候开始巨响/天空出现了地狱的颜色/恐惧的雷声滚动在黑暗的天际”。于是,诗人发出了强烈的控诉:“我们的每一次死亡,都是生命的控诉!”因此,诗人呼唤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平等与和谐。目前雪豹在我国已严重濒危,雪豹的数量甚至比大熊猫还少,大自然物种的减少,表明人类的生态家园已遭到破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失去生态家园的隐忧。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里,有英武的猎人,也有贪婪的屠戮者,这二者是有区别的,是英雄与凶手的区别,后者是民族精神的退化,是人类的退化与异化,这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悲剧。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还善于从彝族民间传说中找到早期人们对生态意识的诠释。在《鹿回头》一诗的题记里,他曾经写道:“传说一只鹿子被猎人追杀,无路可逃,站在悬崖上,正当猎人要射杀时,鹿子猛然回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最终和猎人结成了夫妻。”这一传说,正好契合了诗人内心对和平、和谐的生态环境的愿望与祈盼。在这里,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为人类美好的生态环境吟哦、祈祷: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目光所及之地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雪一片清澈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有的生命都沐浴在纯净的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祥和的光里。远方的鹰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初还能看见,在无际的边缘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剩下一个小点,但是,还是同往常一样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蓝色的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不远的地方,牧人的炊烟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袅袅轻升,几乎看不出这是一种现实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色的牦牛,散落在山凹的低洼中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那里,会有一些紫色的雾霭,漂浮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小河白色冰层的上面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生态意识的层面,诗人不断地对人类的良知与道德底线,对生命的终极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刻的追问,其中既有宗教层面上的冥想,又有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把诗歌导向一个无比深邃辽阔的哲理境界。在吉狄马加早期的诗作《最后的召唤》中,猎豹人最终死于自己设置的猎豹器具,在《我,雪豹》中,通过雪豹的遭遇,诗人再次敲响了人类的警世钟:“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的消亡/都是我们共同的灾难和梦魇”。从生态文学的角度看来,大自然有着自己的天然法则,雪豹离开雪山意味着背叛,而对雪豹的戕害,对它无情的屠戮,就成为一桩亵渎神灵、对抗神灵的巨大罪恶,诗人对社会的批判意识不言自明。而且,在长诗的最后,诗人以雪豹的口吻,发出了庄严的宣告:“当我从祖先千年的记忆中醒来/神授的语言,将把我的双唇/变成道具,那父子连名的传统/在今天,已成为反对一切强权的武器”,使诗中的生态意识具有了反强权、反暴力的社会意义。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文化观照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如论者所指出的:“吉狄马加的心中时刻充满两种不同层次的撞击,一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撞击;一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撞击。”[3]《我,雪豹》也体现出吉狄马加诗歌创作的这一特点。在他的诗歌中,既有着古老的彝民族文化资源,又有丰富的汉文化资源与西方文化资源,并且,中外诗歌的各种文化元素,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成功的融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吉狄马加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汉文化的文化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全球化语境中,开辟出民族诗歌的发展新路,而不致被他者所同化。在诗人早期的诗歌里,他总是力图从印第安、黑人民族等弱势民族那里,获得民族诗歌自身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我,雪豹》中,诗人与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展开了精神层面的对话,也是企图在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寻找某种精神上的关联。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曾说过:“我写诗,是因为在现代文明和古老传统的反差中,我们灵魂中的阵痛是任何一个所谓文明人永远无法体会得到的。”[1]的确如此,诗人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犹疑徘徊,这体现出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两难心态。在《我,雪豹》一诗中,为了摆脱这种心理的困扰与束缚,从各种文化的价值赋予中挣脱出来,诗人甚至选择了远离文化的前文化的立场,从动物叙事的构思出发,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展开诗思。这是诗人原生态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诗人力图进入前文化的状态,对现代文明与文化的重新审视与观照。在诗里,诗人写道:“我只是/一只雪豹,尤其无法回答/这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关系/但是我却相信,宇宙的秩序/并非来自于偶然和混乱”,与已经趋于病态与异化的现代文明相比,这种朴素的对世界的认知,也许更为接近世界的本质与真相吧。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仅就形式而言,吉狄马加的诗歌就既有民族诗歌(如彝族经文、谣曲等等)的传统风貌,又有着西方诗歌的风格(如全诗的第8节)。他毫不避讳马尔克斯、普希金、聂鲁达、帕斯等人对自己诗歌的引领作用,他曾说过:“从我走上文学道路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从未停止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4]他又说:“我写诗,是因为……我崇拜卡夫卡和陀斯妥也夫斯基。”[1]吉狄马加诗歌对西方的敞开、对各种文化的敞开,是一种接纳与包容,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与精神气度,使诗人获得了更加宏大的文学视野与更为广泛的世界经验。同时,这又是一种独辟蹊径,吉狄马加并没有在外来文化中盲从和迷失,也没有被强势文化所同化和泯灭,而是尝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新路。这一情形,在《我,雪豹》一诗中也得到了体现,诗人在吸纳中外诗歌的艺术技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文化,为我所用,如同诗中的雪豹一样,立足雪山,却又在极度自由的精神空间里驰骋与游弋,而不失其民族性、地域性的本色,正如诗人在全诗的最后一节所写的: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历史、价值体系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我在这个大千世界里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立足的根本所在,谁也不能代替!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吉狄马加.一种声音——我的创作谈[J].民族文学,1990(2).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耿占春.一个族群的诗歌记——论吉狄马加的诗[J].文学评论,2008(2).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蒋登科.民族精神:作为母题与参照——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J]. 当代文坛,1994(4).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吉狄马加.寻找另一种声音[J].民族文学, 2001(5).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亚斌(1973—),男,甘肃静宁人,文学博士,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目前,已在《文艺理论与批评》、《民族文学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暨南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燕山大学学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科普研究》等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  高亚斌(收)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邮政编码:730070X0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毅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