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诗馆系列丛书:庄海君《在路上,时间之外》
作者
《此岸》18期
2015-04-10
原出处:彝诗馆
序1:
从故乡的沃土上起步
——庄海君诗集《在路上,时间之外》代序
□ 雪 克
——庄海君诗集《在路上,时间之外》代序
□ 雪 克
故土情怀、故乡情结,是中国文学的一块基石,诗人们更把此作为抒写的指向。不能说始于唐代,但唐代无疑是“故土诗歌”的爆棚期,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等等,都有著名的篇作留传于世;宋词元曲里也有大量的“故土味”。及至近现代,诗歌里的故土情思,就简直是漫山遍野、美不胜收了。现在,我又看到了一卷来自红土地的“故土诗歌”——出自汕尾市青年诗人庄海君之手的《在路上,时间之外》。
庄海君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汕尾市诗歌学会秘书长。他年轻、帅气,2000年开始写诗,迄今已出版诗集二册、发表作品800多首。论量,不是很大;论质,他显而易见初步完成了从“大众诗人”向“个性诗人”这个难度极大的转变。在文本、网络、微信圈诗声喧闹的当下,一个青年诗人的矢志沉潜、焕然一新,并呈现强劲的后续诗写能力,当属难能可贵,也是值得关注的。
与余光中洛夫席慕容们“身在异乡思故乡”的诗歌写作不同的是,庄海君是“身在故土思故乡”,这种状态下的诗写,绝大部分诗人都可能出现某种认识上的偏差:审美的弱化或审丑的放大。任何一种倾向稍微失衡,都可能直接影响诗意的表达。所幸,我把海君的诗作一路读下来,看到他已经巧妙地绕过了这个“百慕大三角”,既不矫情,也不“愤青”;有淡淡的忧伤,又有明亮的祈望。“月色掉落的地方,色彩是忧伤的/蚯蚓整夜搬运着/风吹稻浪的声音”;“流云抱养过的村庄/有一条荒径/涨高了月色/路口,稻草人拦下一片鸟鸣/修改着风雨的声音//农民用镰刀写自己的名字/写村里的姓氏,一遍又一遍/当苦难成形时/锋刃触及了稻穗的悲伤/沉默,就能猎下金黄的梦”。读这样的句子,你会被诗中的柔软牵引,又同时会被里面的骨头戳痛,这是好诗必须兼具的品质,是诗人真情拥抱故乡的产物。是的,故乡给予我们的,除了生命,除了亲情,就是一副百年不变的面孔,贫瘠、落后、生生不息的乡音和无穷无尽的苦难。但故乡,何曾不是高举她的“姓氏”与“镰刀”,守护她的儿女与后辈、“修改风雨的声音”呢?任何时候,故乡的怀抱都向我们敞开着,那怕你再落魄、再穷愁潦倒,唯一不会抛弃你的,是亲情,是故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乡的本义,不可替代的后盾、靠山和根!
写过这里,我不得不说起三位人物:倪萍、蒋大为、李春波。前两位声名显赫,也肯定对故土一往情深。但我很反感倪萍在春晚上的深沉:“是啊,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种蹩脚的类比不止低俗,简直烂俗。我这大半辈子就从来没听到过哪位儿子嫌他的母亲丑,而如果家太贫,狗还是赶快走为好,“等到烹成一锅/连骨头都被蝼蚁/瓜分”。这是一种调侃,但也是一种不争的事实。蒋大为的《桃花盛开的村庄》是一首好歌,但唱着唱着,我也觉得虚高了、浮肿了。反而是李春波平平淡淡的《小芳》,让我们的故土情愫再次盈怀。扯上这几位,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诗歌不是主持词,不是歌曲,诗写切忌奔着煽情而去,一下子走进“倪式深沉”或者“蒋式虚蹈”的胡同,是没有出路的。海君的诗,好就好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直抵心灵的“芳式诉说”,所以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庄海君的诗歌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点:直把他乡当故乡。他不囿于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而是坚持把诗歌的目光撒至步履所及的地方,也即是汉语诗人们必须具备的脑海深处的广义的故乡,在作品中真正体现并打开自己的胸怀。我一直认为:偏安一偶,窘于穷乡僻壤,诗思总有一天会枯竭的、断流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感受不到时代潮流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他的诗歌终究会陈旧、局限,甚至缺乏深度和高度。在这一点上,海君很清醒,他不但有所警觉,还不时地校正自己的写作航向。“我所爱的生活,在红海湾畔/涉水照影,与万亩芳香共舞一曲传奇/列车载着满园春色,赶在第一场雪来临之际/遍植温暖的气息,与风声相拥的/那一抹想象,尽是辛勤写下的诗句”。从红海湾出发,搭乘时代的列车,才能收获“满园春色”。他有一首写于四川的《莲李相依》,也尝试着做一次沿海与腹地古今文化的穿越:“如果莲花的眼泪是李树前世留下的/记忆,千百年来的等待/恍若左眼从未见过右眼/无法表达的语言,都化成掌心的泪水/那年那夜,月色弄雾,池塘行影相依/百里的荷香,不知深埋了多少人的血与汗/轻轻一个叹息,藕断丝相连/都在柴米油盐中,走近文化”。异乡中的故乡,故土里的远方,被海君揉捏在一起,写得完整、跳跃,最后还锲入文化关联的位置。这种穿越的准确,应该是海君不断磨砺诗思的结果,也说明他的诗的“修行”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认为,诗人笔下的故乡,很多时候与地理无关,但“应该依靠美学、艺术和诗歌”而回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印迹/下雨了,雾藏在雨中/省略了鸟迹、树色,及其他/日子被摆放在最高处”。生活在继续,日子肯定要被摆放在最高处,这是一种无奈,一种强制,也是一种必须,但只要“思在、我在”,海君就一定能够依靠诗歌走进更广阔、更绚烂的故乡——这是我对海君诗歌前途的直觉和期望!
当然,海君的诗歌也不是十全十美,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挑刺的话,比如一些语言还可精炼些;比如胸襟打开之后,诗意能否一路跟上越打越开的问题;比如意象可否再多样化些?这不是海君一人的问题,而是所有诗人的问题。海君才三十出头,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我相信他能通过不断努力,像俄罗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从成吨的语言矿藏里熔炼出诗句”,写出更好的篇章。最后,祝他创作丰收!
2015.3.17
(作者系广东省作协会员、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原《南方诗报》主编)
序2:
遥远而疼痛的故乡
□金迪
遥远而疼痛的故乡
□金迪
我们生下来,故乡离我们就远了。
母亲离我们渐渐远了,故乡离我们就渐渐远了。
我们生下来,疼痛感就加剧了,因为母亲与故乡渐渐离我们远了。
尽管母亲一生都希望把我们捧在手心,尽管母亲的所有举动都会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我们总在以蹒跚的方式,挣脱关爱与淬火的火炉。我们肩起生命的轮廓,渐渐突破生命的脆弱,渐渐让遭遇的误解,坦露具象的桎梏:“掌心经过的/都是生活的语言”。(《故乡》)
当神秘而不可抗拒的月光“照进我们这一辈人的梦里”(《月光甘草》),我们离母亲,离故乡的距离因宁静与喧闹而定:宁静时故乡和母亲离我们很近,喧闹时故乡和母亲离我们很远。疼痛感时常加速,这完全不因承载而生发歧义,残余的暗示从我们的灵魂深处起跳,我们“像握着一条河流/走过云端。”(《祖父的镰刀》)。
走过云端。世间的许多条路,都像云端,都是云端;都像疼痛,都是疼痛。《老路》更是云端和疼痛:“那是时光在老去/有日子的疼痛……季节的疼痛”。
柔情总要离开,亲情总要离开。温暖的心绪也会像落叶般飘飞,这不是撕碎的表白产生的后果,而是久埋“心底的一道硬伤”。(《一条流向故乡的河流》)。
我们都是时间的受益者,也都是时间的受害者。我们被故乡托举,也终会被故乡清除。
只有母亲才是我们永恒的捍卫,只有母亲才是我们终生的沃土。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伸展,都在母亲怀抱,没有母亲了,还回故乡做什么?不爱母亲了,那个叫“祖国”的词就会在你心中含混不清,摇摆不定。
母亲是故乡和祖国最完美的基础,是堆积出的无限热爱和疼痛。
母亲离我们渐渐近了:“让夏天与河流同行/树林呼吸着山谷。”
故乡离我们渐渐近了:“时间在故乡的眼眸里/奔跑,含着泪水。”
这是一位诗人以深情,以灵魂铺筑出的对故乡,对父辈,对母亲的爱与疼痛。
金迪,本名张群利,1963年3月出生于湖南桃源。先后在《诗刊》、《中国作家》、《诗品》、《人民武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八百余首。近两百首诗歌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选本。出版过《仰望苍穹》、《采撷黎明》、《朗读阳光》、《东方谣》等诗集。曾担任《诗刊》(下半月刊)总策划;《山花》杂志执行主编。上世纪八十年代,获武警部队诗歌创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贡献奖;2014《现代青年》年度十佳诗人奖。现为《诗品》诗刊出品人、社长、主编。金迪诗歌奖创办人。
序3:
君子兰语
君子兰语
金迪(金迪诗歌奖创办人)庄海君的诗干净、利落。朴素时像咳嗽出的寒气与白雾,内敛时犹于孤独的命运。他十分巧妙地张开语言之弓,弹射出诗意的箭头,却轻轻留下回味的箭柄。
杨林(中国作协会员,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意象经营最拿手的方式就是细节描写,而庄海君为我们展示了怎样将一首描写类诗歌写成一首好诗的关键点,他的诗歌细节描写中的景物写实与内心感悟融为一体,意象凸显与思想引发天然自成。
纳兰微雨(《当代文化周刊》“诗歌专号”执行编辑)读庄海君的诗,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真诚坦荡的情怀与他那几分淡淡的“幽伤”。他的诗语言简洁秀丽,意象单纯,意境清新,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在表现主题精神和心之律动时,庄海君比较注意诗歌意象的营造,他往往捕捉到一两个富于表现特征的意象去构架全诗,因而有一种意象的单纯美。庄海君的诗,不是那种叱咤风云,大江东去的豪唱,而是对人生、爱情和对蓝天、白云、月光、夜色、一草一木等大自然景物的浅斟低吟。诗人用平静的心态,想象的反差,自然的存在,把自己的生命同化在生命之上。而这些群体的生命,是生长,是呼吸,是乡愁、是思念,诗人在平静的叙述中,完成了一次全身心的释放。
竹雨依依(知名网络作家,红袖清香网站签约作家)让人不得不惊叹的是海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诗,不拘泥于任何的音韵,不受限于任何的俗例。就如同一幅幅自然的水墨画,静静的在你面前铺展开来,带着你走进一个个唯美浪漫,忧伤娴雅的爱情故事中。
序一:从故乡的沃土上起步□雪克 / 1
序二:遥远而疼痛的故乡□金迪 / 5
序三:君子兰语 / 7
第一辑:在路上
一条路的文化——给厦深铁路 / 3
雾里的气息——写于云莲寺 / 4
夜未央的岛——写在厦门鼓浪屿 / 5
又是清明 / 6
那年岁月,我们都还在——写给毕业十四年的同学 / 7
梅花,你是夏天最洁白的阳光——写在陆河聚云寺 / 8
西部藕海(组诗)/ 9
白莲盛开的季节 / 11
拱宸水韵(组诗)/ 12
孤山寒寺 / 15
雨落夏城 / 16
月落故乡 / 17
情系鲁甸 / 18
光,落在水上——写给河源喷泉夜景 / 19
在路上,时间之外 / 20
我把月光吹蓝 / 21
多年以后 / 22
今夜,梦很蓝 / 23
在铜鼎山 / 24
南京的冬天——写于国家公祭日 / 25
雨中寻雾迹——写在铜鼎山上 / 26
第二辑:种春风
潮湿的四月 / 29
五月雨魂 / 30
旧时光 / 31
相遇一座失落的村庄 / 32
拂晓轮廓 / 33
故乡 / 34
所有河流都有夜的影子 / 35
老路 / 36
夕阳 / 37
冬夜离歌(组诗)/ 38
风从故乡吹过 / 41
月亮是故乡的一道伤口 / 42
时光里的背影(组诗)/ 43
落日的方向 / 45
第三辑:葬雨梦
夜,思念 / 49
雨中的回忆 / 50
读你 / 51
等风 / 52
七夕 / 53
传染 / 54
夜,陌缘 / 55
一处春光,几许离愁(组诗)/ 56
你好,立冬 / 57
郊外的晚秋 / 58
怀念 / 59
半盏离殇 / 60
往事 / 61
第四辑:稻草人
蚂蚁最后的爱情 / 65
我在季节深处等你 / 66
七月,某些人 / 67
失语者 / 68
一些人 / 69
病夜 / 70
夜宿八月 / 71
时光碎片 / 72
酒杯中流淌的歌声 / 73
踩着自己的影子 / 74
感知 / 75
九行 / 76
岁月风景 / 77
第五辑:时光书
疯人梦话 / 81
属于夏天的色彩 / 83
校园九魂曲(组诗)/ 84
大于深层的词 / 87
逆时针的方向 / 88
掏空下午的心 / 89
遍地月光 / 90
生命旅程(组诗)/ 91
火柴天堂 / 94
诗人聚会 / 95
三行短诗(六首)/ 96
说明书 / 98
母亲节,再写祖母 / 99
逝去的印象(组诗)/ 100
红砖祭 / 102
两个节日 / 103
第208根骨头 / 105
走在时光的桥上 / 106
平凡之路 / 107
整理石头 / 108
眼睛 / 109
满员,或超速 / 110
对望 / 111
饭局 / 112
存在 / 113
逃亡 / 114
第六辑:陌花影
雨的记忆 / 117
湖仙子 / 118
窗边的蝴蝶 / 119
一杯水 / 120
黄昏 / 121
祖父的镰刀 / 122
乌鸦的秋天 / 123
病夏,一些文字 / 124
牵着夜色行走的人 / 125
长在街边的狗尾草 / 126
捕捉一树的时光 / 127
兄弟 / 128
平安夜 / 129
后记1:诗歌,好比一次梦想的旅程□庄海君 / 131
后记2:路上的乡愁与时间外的忆情□谷冰 / 132
后记1:
诗歌,好比一次梦想的旅程
□庄海君
□庄海君
麻雀低飞百座村乡,只为了觅食,生存的信念,足以让其放弃高傲的力量;雁掠千里云层,只为了回归温暖的巢窝,活着的意念,足以让其忍受风雨穿梭的苦涩;人行万里旅程,只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坚守的意志,足以让其忘却漂泊流浪的无奈与痛楚!
我是一个自由旅行者、阳光的忧郁男孩。喜欢在诗歌的梦乡里沐浴着星光月色,与喜欢阳光的女孩谈论着春天的秘密,始终坚持着“用诗歌写出心灵的光年”的诗观;每当有人问我:“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我总是苦笑不已。我深深的知道那是一种梦想的距离,当机会来时,就在你的身边,你却没有发现它,甚至它还很顽皮的在你的视线徘徊、从你的指缝悄然滑过,如白驹过隙那般错过,这是一种让人含泪苦笑的距离!
诗歌,好比一次梦想的旅程,是一种辛酸的过程,追逐的路途上,布满太多的坎坷与挫折,充满了许许多多无奈的选择、寂寞与苦闷、忧愁与烦恼;奔跑的路上,也乐在其中,过程总是充满乐趣的,热爱诗歌的人是梦想的孩子,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勇于追求梦想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懂得生活,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真谛!
让我们的梦想旅程更加精彩,像花香一样,飘然四溢、乐此不疲;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梦想,像蓝天白云一样,纯净自然、淡入尘世,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五彩斑斓、缤纷多姿!
谨以此诗集献给那些在梦想路上有过遗憾的人们与怀揣着乡愁行走的人们,祝福他们。感谢给本诗集作序写评的雪克老师、金迪老师、谷冰老师、杨林老师,诗友纳兰微雨、竹雨依依;感谢给予我诗歌指导帮助的海魂老师、杨碧绿老师、石磊老师、陈泗伟老师、冷梅老师、杜青老师、蔡金兵大哥、谷宁大哥、阿索拉毅主编;感谢给我诗歌配乐朗诵的曹伟老师;感谢在诗歌路上给予我支持诗友蜻蜓点荷、凝一、李默、王清、林映美、陈石松、陈俊杰、钟惠玲和我的家人,感谢每一位喜欢我诗歌的朋友,祝福你们!
后记2:
路上的乡愁与时间外的忆情
□谷冰
好诗点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演绎的是李白静夜思的意境。□谷冰
月色是忧伤的,是因为抒情主人公想起了故乡大片的稻田,以及风吹稻浪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是由蚯蚓完成的,它就像一个搬运工,整夜整夜地搬运着。文学的意味,就是这样引入的。
蝉是个劳动模范,它的鸣叫,使树上的叶子黯然失色。作者巧妙地用“荒凉”一词,冲击了读者的阅读惰性,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古井幽深,曾经是乡亲们的梦想。稻草人的仰望就是丰收,而麻雀呢,它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作者忧伤的一个原因。
时间之外是一段回忆,在揖别的那个日子,正好是暮晚炊烟升起时,有一半挂在了树上,使夜拉长了,夜长了。夜是一种象征,当然也是忧伤的原因。炊烟的另一半呢,是在一个人的眼睛里,当然是作者最亲近的人了。亲人要走了,要到远方去了,亲人的担心,导致了眼泪的枯萎,一个枯萎,把亲人的担心深刻化了,也形象化了。
祖母是故乡的标志性形象,墓地埋着故乡的灵魂,也是乡愁的根,有这个根在,乡愁就是一味草药,在慢慢地煎熬着游子的思念。
乡愁自然是旧乡愁,作者注入的文学的元素,使这个“旧”有了新的意蕴。蚯蚓,蝉,麻雀帮了作者的忙。当然,还有那缕炊烟,作者的移形逐物手法,把炊烟写活了。总之,这个乡愁已经有了别致的意味,是点赞的原因。另外,我们不要忘了这首诗的古典意境美,它的留白,它的内在的韵律,也是我们欣赏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