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个人就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对于一个读者来说,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慰藉。在了解玉溪文学被逐渐边缘化的路上,我们接触到了一群个性鲜明、思维独立、写作经验丰富的作家,此中有热爱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彝族作家普显宏,有关注女性文学的作家赵丽兰,有积极乐观的作家普开勇,还有众多热爱文学的读者和大学生,他们都是文学天空中一颗又一颗闪耀璀璨的星星。
普显宏是云南楚雄一位业余从事写作的彝族老作家,从1980年开始写小说,后来写散文、诗歌、政论、科普、评论、文史,一写就坚持了42年。在这42年中,尽管历经企业改制的风风雨雨,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写作爱好,至今仍在笔耕不辍。对于作家普显宏来说,追逐文学是他一生的快乐和信仰,是他内心的真实倾诉。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读《毛泽东选集》《铁道游击队》《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红岩》《烈火金刚》《大刀记》《欧阳海之歌》《十万个为什么》《水下尖兵》……这些都是我小学时候看过的书。从喜欢看书,喜欢写作文、日记,到高中时写小说,这就是我逐渐走向文学创作的一个过程。”普显宏作家说。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贫穷落后的农村,真切体会到农民、工人的辛苦不易,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写作来反映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工人的心声,将他们的内心的痛楚与身体的辛苦写给大众看,他也通过自己的勤奋达到了这一目的。2007年,普显宏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发表更为自由,视野更为开阔,所见所闻皆成文章,为社会的文明进步鼓与呼。十五年来,他发表各类文章1800多篇,结集印刷了《嘴巴的节日》《人生天地间》《相见不如怀念》《荣枯一生》《磨刀石》《批评中长大》《乌鸦嘴》《普作家札记》《普医生手记》《治未病》《鸡零集》《狗碎集》《庚子集》《放言五年》等23部,这些作品贴近百姓,关注当下农民和工人的生存命运。
普显宏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叫《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见《金沙江文艺》1982年第2期),那时的他还是楚雄卫校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只有18岁,不仅要忙于自己的学业,他还关心着国家的改革政策,关心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他担心“包产到户”后,大家都忙于自家的小生产,集体的事情,党团的工作,还有农业科技谁来搞?但又不能在作品里公开反对“包产到户”。他的这篇小说,通过几名回乡青年科学防治叶锈病、霜冻,为农民挽回了重大损失等情节,艺术地表达了自己对“包产到户”中出现的新问题深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热爱。
当我们谈到在这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有没有想要放弃的念头时,普显宏坚定的摇头说“没有,没有!我现在的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更真实的记录生活,把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记载下来,给几十年后、几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留下我们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现在有些作家是为了发表而写作,为了名利而写作,这样的写作动机是不纯的,内容是不真实的。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时代真正所需要的,终归被时代所抛弃。这样的创作只会给作者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些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了垃圾。”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迈入了写作行列,面对这样的形势,作家普显宏不是很乐观。他认为文学搞不好,有些时候会害了年轻人一辈子的。真正的写作根本不会使人出名,就是发表了稿费也养不活作家。文学创作从理论上讲是个体行为,是不可复制无法培养的,得靠一些天赋和悟性。但若是应试的命题作文,通过机械式的培训,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高考时可以拿高分。文学创作不仅辛苦,还要耐得住寂寞,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首先你得解决了上班问题,在衣食无忧、有时间的情况下,才能在文学这儿闲情逸致一下。如今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年轻人面对的是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早已丧失了激情与理想,并不适合来写作。很多年轻人开始写作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坚持不了两三年就被生活琐碎打破了。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最好是把写作当作一个副业或者兴趣爱好来培养。
玉溪文学边缘化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问到普显宏作家这个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玉溪文学边缘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主要是玉溪以烟草产业出名,生活相对富裕。经济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欲望反而越低。文学又养不活人,所以从事文学的人越来越少。创作热情不高,导致玉溪文学的不断边缘化。凡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第二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领导对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够重视,对文学艺术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缺失,使玉溪缺乏文学艺术创作氛围。”一语中的!这个回答很准确的说出了玉溪文学边缘化的主要症结。普显宏作家还说:“玉溪文学边缘化问题,若放在云南十六个地州文学创作来比较,还是成立的。因为从全省各州的创作发表情况来看,玉溪的文学创作的确比较弱。但在云南,比玉溪文学边缘化严重的地区还有,如西双版纳州,那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作家在写作了。”
普显宏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两者均具有较高成就和影响力的一位代表性作家。近年来,他热衷于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对南华“郑和故里”的研究,艾芜第二次南行的研究,大姚籍新四军老战士施平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普显宏认为如今的文学创作管控越来越严,所写的文学作品主题,必须是大众的,人民的,促进民族团结的。作家变得谨小慎微,一定程度上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受到了限制。
在采访最后普显宏向我们表示:只要他还活着,他就会一直坚持写作,一直为民众鼓与呼……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如同日记一样,快乐地记录着一代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