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眼光审视下的山里世界——评加拉巫沙散文集《燕麦在上》
作者 ​沙辉 2024-05-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集中体现加拉巫沙散文写作样貌的散文集《燕麦在上》,是对彝山世界以当下的眼光审视下的艺术化呈现、大山语言体系在现代化生活里的激活,是民族化和地方性经验的艺术性转化。也就是说,加拉巫沙散文写作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他的散文世界里呈现的是一个自洽的、与现时世界具有一定距离又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彼时世界、山里世界;二是他的语言、他的文字、他的表达方式,文学味浓,有味道,值得玩味和咀嚼;三是他的散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地方性知识经验、情感饱满度和文学性追求精神,都显得极其委婉含蓄又浓烈深沉。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iala1.jpg

(《燕麦在上》,加拉巫沙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23年12月)

因为这样的个性化实践,他的散文创作成效非常突出、特色显著,作品也因此显得独特而与众不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辨识度。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内容和主题:山里世界的生动呈现

一切的艺术行为,是人类对自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化呈现。文学创作,当然也是如此。换言之,一切艺术行为,包括文学创作,皆缘于表达的冲动,对生活的、精神的、思想的表达冲动。没有表达的欲望与冲动,便没有艺术,没有文学。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是对人的生活、精神、思想的高度提炼、概括和选择性呈现。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加拉巫沙散文创作的一次集中性展现的集子,《燕麦在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我生命来源之地(即生养他的那一片山里世界)、精神原乡的一次集中性回顾,和作为一个现代性知识分子对自我生命来源之地、精神原乡的某种审视甚至是反思。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顾的说法自不必多言,里面多所涉及的人、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如《泪奔》里的堂兄和堂嫂的感人爱情及堂嫂的离世,《刚刚好》里童年时期的上学情形和对“贺聂茨”贺老师的深情怀念、热忱赞颂,《燕麦在上》里对彝族人和燕麦血脉相连的深情描述等,无不是一种深情的精神回顾。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审视与反思一说,在我看来,回顾即反思,况且书中的世界对现今而言,已然是一个属于过去式的时空概念,便于对其进行审视与反思。如《生命之野》里对“俄勒舅舅”把家道、家业、家人、家庭都毁了的讲述等,都是作者对“那时候”的一种审视和反思。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燕麦在上》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用文字、文笔,将一个属于自己的山里世界搬到了当下,搬到了时人面前,搬到了一个现代化或者说是后现代化语境下的现时、当下。他在散文世界里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自洽的、与现时世界具有一定距离又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彼时世界、山里世界。并且,这样的世界虽然渐行渐远,却是“我”和“我”的族群现时世界的曾经,“我”和“我”的族群的现时世界,是它的一种脱胎换骨后的延续。这样的世界是曾经活生生存在、与族群历史和自我个人史相互交织甚至是或许掺杂了些许血泪史的真实(此处特指艺术的真实)历史。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句话,加拉巫沙的散文写作,是对彝山世界以当下的眼光审视下的艺术化呈现。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语言风格:偏于书面语的语言杂糅地方性的语言经验

文学是关于文字的艺术。正如韩东所言的“诗到语言为止”,其实,一切艺术也都到“语言”为止。影视作品到镜头语言为止,画作到画面语言为止。这就是说,一切艺术首先要有“语言”(表现形式)的美,即它的表现形式首要的应是艺术性的、具有审美价值的。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件艺术品的质地和品相,首先体现在它的“语言”(艺术性),然后才是它的思想性以及其她。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拉巫沙散文的语言,文学性强,很有特色和味道,这也是他的散文获得许多人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作品里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无不是以“语言”来体现的。所以,我们才反复讨论“诗到语言为止”,文学到语言为止,艺术同样到“语言”为止。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语言世界,其实具有多级化、多层次化和多体系化的特征。即使是在同一个语种内部,也存在着多级化、多层次化和多体系化特征。如对汉语,除存在众所周知的文言文、白话文以及普通话和诸如四川话、粤语等方言的不同语言体系,还存在着如官方化的语言、民间化和生活化的语言等更为多级化、更小范围化的不同语言体系。并且,除这些显学化的情形外,还存在着隐形化的、更不易察觉的更细微化的一些语言体系等。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腔调、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技巧、语言形态。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家就是不断修炼语言,不断涵养文学化、艺术化语言的人,是不停地在追逐“具有味道的语言”的人。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作者思维特征、人生态度及对语言灵敏度等诸多方面的一种流露和呈现,也是作者思想境界、人生智慧和精神格局的显影和展现。从第一个字第一行第一段落,便已定位和显现出一篇文章的文风、水准和品位,以及质地的走向。散文写作,本身就极其讲究和追求语言的蕴味、语言的味道。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拉巫沙作为散文写作者,对散文创作上语言的选择、驾驭、把控以及文学化书写不可谓不成功,并显示了一定的造诣和自我风格。他运用书面化语言与地方性语言巧妙结合的语言模式,直接中有含蓄,风趣中有思考,活泼中有严谨,语言上既灵动又正色、既有民族性特色又不过于显山露水,更不晦涩难懂扭结纷乱,形成了简洁、有味、机智的自我语言特征。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他的书面语加地方性语言杂糅的独特性语言风格,我还想再加以说明。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拉巫沙散文语言天赋背后,应与“语言的多元共生”的特殊生长环境不无关系,这成为他的地方性语言经验的直接来源。而他的地方性语言给他的散文创作注入了书面语外的灵动和趣味化、特质性、别样的个性特征。其次,他对汉语言和汉语言词汇的运用,更多的来自于课堂所学,来自于书面阅读的书面语谱系,而非生活中的口语。加拉巫沙偏于书面语的散文语言,应与此有关。这方面可以参见他的散文《刚刚好》。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写方式:地方性经验和民族化书写

《燕麦在上》所反映出来的加拉巫沙的散文创作,不管是从内容上来考证,还是从灵感来源、创作素材、创作冲动诸方面考量,都来源于他曾经熟悉的那一片故土,那一方水土。这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毕竟作家将自己十分熟悉的一个地方作为文学根据地和文学王国的现象非常常见,如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家要从非常敏感、感兴趣的地方和事件构筑自己的文学天地,那是极其自然也是理应如此的事。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拉巫沙也知道要抓住这样的敏感点,走这样的捷径、抄这样的近路作为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中的一条路,知道可以由此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所以,散文创作中,他自觉和不自觉地将“诺苏泽波”(彝族寨子)作为文学的出发点和发散点,来展现自我精神与思考以及某种文学抱负,并借此作为制高点,犹如玩跷跷板时将所能达到的顶点作为制高点一般,以此瞭望世界,与外界进行精神与思想的对话、沟通交流。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地方性经验和民族化书写成为加拉巫沙散文的一个重要书写方式,也成为加拉巫沙散文的一道十分突出和靓丽的独特魅力和创作风景线。散文集《燕麦之上》后,不知道加拉巫沙是否将义无返顾地继续这样的创作路线,但可以确认的是,这样的创作实践和作为这样的创作实践成果的散文集《燕麦在上》,已成就了他的自我文学坐标。ju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沙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18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出版“心三部曲”诗集《漫游心灵的蓝天》《心的方向》《高于山巅隐于心间》。

shahui2.jpg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