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发能丨《泸西八大景点散文集》之八《天马香泉》
作者 黄发能 2025-06-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广西府(泸西)城南二十余里的小逸圃村西北隅,静卧着一座形似天马伏地的山峦,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天马山。这座山峰虽不高峻,却自有一股淡然超脱的气质,仿佛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山之麓,有一处石岩,岩下有洞,洞内涌出一脉清泉,碧清莹洁,甘甜清凉,这便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香泉”。
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mxqd1.jpg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香泉之名,并非虚传。每当晨曦初露,或是夕阳西下,那缕缕轻烟便从洞口袅袅升起,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散在山间。这香气,似乎能洗净尘世的烦恼,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故而,天马山与香泉,便成了一处令人向往的胜境。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康熙年间,有善心人士于香泉之旁,建造了一座寺庙,取名曰天马寺。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墙碧瓦,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走进寺庙,只见香泉淙淙,曲径通幽,古朴典雅的建筑与清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马寺内,香火鼎盛,钟声悠扬。每逢佳节,善男信女们便络绎不绝地前来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吉祥。而文人墨客们,也常到此游览避暑,赏泉唱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天马山的秀美风光,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马山不仅景色宜人,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山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一个天然的氧吧。漫步在山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四周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详。而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更增添了这座山的神秘色彩。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q2.jpgxq3.jpg

逸圃天马寺

关于天马山的来历,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之地,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一匹天马从天而降,落在这片土地上,用它的神力为百姓带来了甘甜的泉水和肥沃的土地。从此,这里便变得富饶美丽,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匹神奇的天马,人们便将这座山命名为天马山。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关于香泉的传说,则更加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干旱的土地,百姓们饱受饥渴之苦。有一天,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这里,用她的仙术为百姓掘出了这口香泉。泉水涌出后,不仅解除了百姓的饥渴之苦,还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为了感谢这位仙女,人们便在泉边建造了一座庙宇,供奉着她的神像。从此,香泉便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守护神,庇护着这里的百姓。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qq4.jpg

天马香泉

xqdd5.jpg

香泉洗心石刻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如今的天马山与香泉,依然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当人们来到这里,总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与温暖。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天马山的怀抱中,天马寺静静地矗立着。它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而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则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来到这片宁静的天地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品味生活的美好。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马香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胜境。它用它的美丽与神秘,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探访。而每一次探访,都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让我们珍惜这份美好,让天马香泉的传奇故事,永远流传在人间。Xy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ang1.jpg

(本文作者黄发能)
作者简介:黄发能,云南红河州生态环境局泸西分局退休干部。爱好文学、书法。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词作家音乐文学社社员、云南诗词学会会员、云南南社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云南省青少年书法协会理事、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等。有近千篇(首)拙作散见于纸刊和网络,有部分书法作品入选省州书法展。
文章插图来源:微信公众号-有事好商量,图片提供:县政协文史委。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