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有一条难忘的小路——麻陇彝族乡到二滩电站的小路。这条彝乡小路,它随时在梦中出现,还有走在这条小路上的彝族背哥背姐及路上风景如画的镜头。
上世纪 90年代,正值二滩水电站开发期,每天麻陇到二滩的小路上有几百人在来往,麻陇彝族乡有一批背哥、背姐,用背篼背水果、核桃、蘑菇、木耳、鸡、小猪仔到二滩去卖。他们每年在这条小路上行走200多次,给二滩的辛勤建设者们背去新鲜的水果及土特产,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援二滩电站建设。
当时正在读高中的我,在一个周末也加入背哥背姐队伍,把自家的核桃背到二滩去卖,挣自己的书费、生活费。背着五十多斤核桃,小路上行走30多公里,在平路上好走,可在爬坡时非常吃力,汗水打湿了衣服也在不停的行走。从麻陇街道出发,到麦地沟垭口这节爬坡的2公里小路,对于很少参加体力劳动的我,甚至是艰难。到了麦地沟垭口,才能松口气,在垭口处可以欣赏麻陇盆地美景,高高的白坡山、麻陇街道、乡政府、学校、新田村电视差转台、大木河、后槽河、大河沟河三条麻陇大河交界处的天星桥、麻楠公路麻陇盆地段等尽收眼底,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又从麦地沟出发,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河到中心村牧场。在牧场高山处可以远望米易与会理交界处的三南坡以及盐源的群山,还可以近看麻陇乡红岩村的鸡公山、云峰乡马颈村、云盘村的彝族寨子。在牧场半山处一群群山羊、绵羊在吃青草,一头头肥猪在寻找野果,肥壮的黄牛在草坪上觅食,优哉游哉的享受着牧场大自然馈赠的“美食”。低矮的茅草房下彝族阿普、阿嘛在冬季明媚的阳光下劳作。森林环抱着村子,泉水在静静地流淌,萝卜在地生长,悠扬的牧笛声在半坡响起,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自己眼前。
有位善良的阿嘛用彝语给我们说:“吃午饭了吗?没有吃就到屋里烧几个土豆吃了再走”。
阿嘛的热情感动背哥背姐们,我们说:“非常感谢阿嘛的热情,我们早晨在家里吃了,等赶到三滩时再吃午饭”。
背哥马日嘎给我说:“弟弟,你不要小看这里是高山牧场,虽然气候寒冷,但这个寨子是麻陇乡最富的彝寨,这里居住着一位县政协委员何阿补,他家有300多只羊子,60多头牛,喂有40多头猪,他儿子何明才承包着二滩线路挖塔基的工程,他家每年收入是10多万。我们背哥家庭的年收入只有近1万元,只够自己吃喝及社会开支,背哥是非常辛苦、挣血汗钱的职业,希望你发奋读书,将来考起大学后,跳出农门、前途光明,日子就好过了”。
有位背姐说:“我们这次背的水果是在麻陇街上买的,一人背120多斤水果,来回两天只能赚二十多元,农村的日子太辛苦了,只能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
我们在牧场水井处喝了几口冷水后,又开始出发。高山空气清新,小鸟在森林里放声歌唱,听到远处传来几只野猪在叫声。蓝天白云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走着、走着,我们已经听到雅砻江水的咆哮声,来自雪山的蓝色雅砻江水非常清亮美丽。离二滩越来越近了,人的心情也豁然开朗。我们走进二滩开发区三滩桥,姐给我说:“我们就在这里卖核桃了”。几位卖水果的背哥背姐,把水果背到建设工地上去卖。
几个来买核桃的彝族小伙子给我说:“现在,在一标、二标上班的工资高,每月都能挣1000多元,我们在这里上班,工资比公务员、教师高出一倍,有几位米易的彝族老师,还停薪留职到二滩上班”。我非常羡慕在一标、二标上班的彝族亲戚。我们社的大郝、小郝在二标上班,每天下班就操饭馆,吃香的,喝辣的,周末还坐车到攀枝花市内、西昌、昆明、成都去游山玩水。
天黑时,核桃才卖完。三滩桥街道,车川流不息、路灯非常明亮、饭馆、洗头店的生意火爆。二滩工地的建设声震耳欲聋。为了节约钱,吃过晚饭后,我们只能待在商店门口过夜。第二天,与姐、背哥背姐告别后,我在三滩赶车到攀枝花市内去上学。
日月轮转,万象更新。30多年,弹指一挥间。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中,现在那条难忘的小路,有些路段改造为通社的水泥路,有些路段只有牧羊人在行走放牧。小路两旁的村庄变漂亮了,彝族人家家都住上小别墅。中心村牧场还成为麻陇乡的旅游景点,游客骑上骏马欣赏高山草甸及牧场美景。我准备在这个寒假到难忘的小路上走走、看看,领略“得天独厚”的麻陇美景。圆自己饮几口高山的泉水、呼吸高山清新的空气,烤几个土豆吃,再吃上几坨山羊肉的美梦。
作者简介:杨正毅,彝族,四川米易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华人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现任教于米易县第四初级中学校。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文学》《攀枝花晚报》《安宁河》《华人文学》《民族》《攀枝花志》《四川作家》上发表《彝乡之子》《彝家拜年》《美丽的彝寨》《小艾过节》《我从麻陇走来》《彝乡新风尚》等散文、小说作品150余篇。(联系电话:15808100132 qq:1437879948 微信名:阿惹阿他 微信号:yangzyat)
图片来源:美篇-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