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居住着我有情有义、互帮互助、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乡亲们。他们平凡如尘土,很不起眼,常被世人遗落;但心灵如珍珠般透明,品格如山泉般清澈,情义火焰般温暖,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认为美食都是上天赐予人类共同体的,应该分享。因此谁家有美食,绝不会吃独食,一定会与大家分享,这也成了源自骨子里、发自内心的一种传统习惯和良好风俗。谁家杀猪宰羊不用说,杀只鸡、煮一顿腊肉或点一锅豆花都舀一盆给亲戚、邻居品尝或邀请到家里来吃,这是常见之事。
我的山区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虽然不是特别的贫穷,但物质没有现在那么丰富,条件也没有现在好,平日里能饱餐一顿肉是件较为奢侈的事。但每年的彝历新年过后,每家每户的火塘上方或多或少都挂上了腊肉、香肠,预示着开荤自由;待贵客到来,好生招待,好不吝啬地煮给客人吃。恐怕每一个山村人,都有一家煮腊肉,飘香几十里的记忆,这便是浓浓的乡情和远方游子的乡愁,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
90年代之前,我的家乡彝历新年一般会选择在每年的虎月末或兔月初过,公历大约在10月末到11月初左右,后来政府规范统一定在每年公历11月20日过彝族年。就这样,当时在异地求学的我与彝族年无缘,未能回去过年。我在外读书的三年一次都没能回去过年。据邻居们回忆:当能掐会算的毕摩(法师或先生)把过年的日子选定后,我的妈妈经常会骂:这些人也是,选个日子选在孩子读书的日子,他不会选在娃娃放假时吗?但没有办法,村子里在异地求学的就只有我一人,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还是选定那天过年。就这样,我每年都与心心念念的彝族年完美错过。但,一点也没有遗憾,因为家乡腊肉飘香等着我,乡里乡亲美食等着我。
每次放寒假回家,也是我改善伙食,享受美食的美好时光,受人邀请,被人尊重的“高光时刻”。寒冬里的彝家腊肉,是对乡亲们一年辛勤的馈赠,因为它把乡亲、怀旧、勤俭、生活、智慧等等诸多难以割舍的情愫融合在一起。放假回家,远远望见袅袅炊烟,近了闻到腊肉飘香,一股浓浓的故乡味道便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逗人嘴馋。一到家,父母已煮好腊肉、香肠等着,我卸下包裹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大口朵颐地吃起来,好像几百年没吃过肉似的。
寒假吃腊肉,不仅吃自家的,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就陆续来请我去吃腊肉。不管是最亲的亲戚、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都热情的邀请。如果不去,他们就会不高兴。就这样,家乡美食,乡亲们淳朴的情义也一直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无法抹去。每每回忆起来,总让人胸中荡起一股暖融融的情愫,那是新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我们村寨里居住有:吉什(娄波惹黑家族)、阿黑(吉里惹黑家族)、底惹(帕查惹史家族)、尔古(史勒惹古家族)吉马(依伙比尔家族)等姓氏族人。多数都是相互开亲的亲戚老表或是家支族人,关系如同一个庞大的刺笼,密织的线球,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密不透风,亲密无间。虽然物质贫乏,但人情暖心。就这样受他们邀请,假期里我的晚饭几乎是亲戚家吃的,一直到开学很少在家吃。
受邀做客,多数是见到我就直接邀请,“阿木,今晚都我家来品尝一下腊肉。过年的时候你也不在家,我们啊,酒也喝了,肉也吃了,你可能还饿起肚皮异地上学,我们很是心疼你啊。”彝族家邀请方式独特,没有直接说煮腊肉吃,而让你来品尝一下;也拉家长的方式道出邀请理由。我一个毛小孩,受那么尊重的邀请,我必须得客套一下:“俄呷(俄基、阿基……叔伯、舅舅的称呼),家里已经煮好了,不吃已经胜过吃了哈,感谢邀请!”“这个娃娃讲啥客套,啥也不用说了,家里留着明天吃,今天就到我家来吃。”语气中肯,让你没有回绝余地。也有白天在山上劳作场所遇见我的父母后,让父母带话邀请我去的。他们会说:你吉什“俄以(大舅)”家邀请你去吃腊肉,你阿黑“嫫以(大姨)”叫你去吃腊肉这样说。
我也不能只带嘴巴去,家里有老人的会打上几斤散装包谷酒,有小孩的买一点糖果去,别人家去做客不能操空手去,那也是基本礼数。来到主人家大门外不能直接推门而入。要在门外大声喊:“主人家,狗咬人不?”如果未答应,继续喊至答应。主人家回答:“狗不咬人,拴住了(逮好了)!”方才可以进门,这也是彝家串门做客的传统习俗和礼节,如果鲁莽进去会失礼犯忌的。来到堂屋,互相简单寒暄过后递上东西。主人家说上“买那么多东西破费了”之类的客套话,把我引到堂屋上方主客方落座。
彝家人待客有一种习惯,招待的饭菜客人到了当场煮,牲口当面杀,以示诚意和确保新鲜。表明不是剩菜剩饭,死牛烂马瘟猪肉招待你的,都是点杀现做的,请放心吃之意。所以,我到过后,主人家开始烙玉米馍,取腊肉香肠开始忙活起来。
经过巧妇之手,圆圆的玉米馍像洁白的月亮,在锅边烙一下后进入第二工序,拿到火塘边烤;被熏黑的腊肉香肠从阁楼房梁上取出后,用开水反复清洗,露出它金黄的本来面目,腊肉被宰成巴掌大的坨坨肉下锅冷水开煮,烧开过后,满屋腊肉飘香,醇香四溢。此时,火塘边的玉米馍也烤成金黄色的圆饼。主人家翻过院墙从菜园里采下几片青菜叶,用山泉水清洗干净后徒手撕成几块放入腊肉汤锅里煮,翻滚几下舀出,盛饭、端汤、摆菜,开饭了。煮好的腊肉透明发亮,色泽鲜艳,白里透红,吃起来满口生香,手掌流油。我左手拿玉米馍,右手拿马勺子夹一块肥腊肉,一口肉、一口馍、一口汤吃起来。因为这里的猪都是常年奔跑在山野丘岗之中,且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大山里各种灵花异草,一年四季只喂玉米、土豆加野草长大的,杜绝了添加人工饲料。很多外地人都说我家乡的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所以猪肉的品质好,是绿色有机无污染、纯天然的原生态跑山猪。肥而不腻,口感好味道香,让人欲罢不能。香肠也是麻辣味十足,十分下饭,有时意外收获,主人家还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冻肉招待我,吃的满足,心怀感恩。
有些亲戚不止煮腊肉,还要杀鸡、杀猪招待我,并把我的父母家人一起邀请上。父母会责怨说:“他又不是喝血的,煮些腊肉都是够意思了,你家何必那么破费”。但大家心知肚明,是相互看的起才如此隆重。我满嘴流油,父母脸上有光。火塘边充溢着温馨的故事和和睦的歌谣,人们的心此刻距离最近,情义如火焰般温暖、金子般纯真。
那个纯真年代,人们的感情如野外山洞里流出的清泉,虽然有曲折,但清澈无杂质,喝下能解渴;如包谷酿出的美酒透明而有度数,虽然辣嘴,但能增进情谊,真情会自然流露,心与心坦诚相见,没有太多的算计、不会打很多的算盘。少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复杂人情世故。他们与世无争,没有太多的欲望,容易知足,平凡而幸福地活着。
我永生难忘的不止是飘香的腊肉,还有乡亲们金子般珍贵的情义,恩惠!那是不求回报的施恩,心底善良的赠予,自然形成的美德。岁月无声流失,时间改变一切;拥有什么失去什么谁也无从计量,未来无法预知,但,乡亲们的这份珍贵的情义已藏在我内心深处,镌刻成永恒。每当我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惨遭失败时,这种朴素的精神不断勉励我勇敢向前,成为我内心的隐形动力,让我一次又一次打败挫折磨难,坚强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