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态散文作品:我的家乡有条河
作者 普良武(彝) 2024-03-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土生土长的我,差不多有十多年没有去龙马河了,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听说学校要组织老师去那里游玩,我的心里隐隐有几许期待。
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大早我就和老师们一起乘车到龙马河边的小草坪上。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坪滩上有几个大坑,是几年前附近的村民来这里挖沙留下的,有点零乱,有点煞风景。说这些,我只是想告诉老师们,草坪滩上玩时小心点,别崴着脚。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eimage001.jpg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马河有些特别,用古代诗人的话来说,这里应该叫做瀑布,而且是瀑布群。淡蓝色的水从石崖上轻柔的跳下来,在第二台石板上欢快了一会儿又跃入第三个清水塘,之后瞬间恢复平静,一点也惊不起波澜。最妙的是,瀑布入口的侧面有一块棕红色的大头圆石站岗,头顶上有一棵细叶榕,鲜活茂盛,和瀑布下的藤蔓连成一片,显得瀑布格外安静儒雅,没有那种来势汹汹、飞流直下、震撼山林的野性,反而藤水生情,水雾情深的感觉。大雨滂沱水不增,久旱无雨水不减,四季平静如斯。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们忙得不亦乐乎,把草地上的乱石搬顺,把几个大沙坑填平整,瀑布前变成一个清爽的小世界,变成了我们的乐园。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们都拿出手机,用不同的角度拍照瀑布。有的体现水的清澈,有的表达石头的执着,有的展示树木的苍翠,有的凸显青苔的阳光向上,有的暗喻瀑布的飘逸潇洒。“往这边走呀!爬过大石头往右上方走就到燕子洞了。”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喊了一句。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eimage003.jpg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燕子洞里玩耍一番,再拽着石壁上的藤子就可以爬到瀑布下的石板上了,这里应该是能捕捉到最好的风景的地方。但燕子洞里玩耍的老师还没有立即攀爬过来的意思,他们大声呼喊,听着叠叠的回声,释放淤积心间的快乐。喊累了就坐下来,摆弄手机,用拇指和食指一张,把手机里的图像放大,编辑美化。手机里的树更翠了,水由淡蓝变成深蓝,青苔绿油油的,石块古香古色,比十多年前的景色还要美,然后一撮合,又把图像缩小,往朋友圈一点,电磁波把图片撕成成百上千份,纷纷抛向天空,几秒钟后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第一时间看到了龙马河瀑布的容颜,点赞的,说美的,羡慕的,说什么的都有。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公里远的上游,两山咽喉要地堵起建了个拦河坝,称牛街大坝。坝水储量大流域广,西至芹菜沟和迷彩谷,东到艾草谷以及蛇式谷,东南到波达拉村,南至泥鳅河水库。据说,当年泥鳅河西坡上水草丰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西的三个小山梁上,分别建了一个养兔场,一个养马场,一个铁工厂,驻军约一个团。解放军在河边牧马或来河里洗衣取水时,一瓢能舀起好些泥鳅,因此把这条河叫做泥鳅河。牛街坝水横跨十几里,纵穿几十个山谷,连起了周围的村村寨寨,当地居民把这片地区称之为海联。宽广的海联水域,阻碍了南来北往的过客,人们都要绕道紫云峰,经波达拉村,才能到解放军养马场驻地医院看病或买日常用品。不久,人们泄了水,开通了南北的道路,方便了群众,牛街坝也就闲置下来。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十年代修建的牛街坝坝堤如今依然坚如铜墙铁壁,挺立在上游,见证着历史的光芒!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快爬过来,逮着藤蔓根枝,小心摔着”,有伙伴喊,“瀑布第二台石块上风景最美”。爬到第二台平石板上,老师看到奇丽的景色欢呼了,感叹了,吃惊了。从这个角度眺望山谷,整个谷景一览无余。从山下到山上,树的颜色层次分明,山谷翠绿,山腰青蓝,山巅墨绿,而心心念念的河流却看不见一点踪影。阳光刚好从背后随瀑布一起倾泻下来,水淡淡的蓝,阳光也淡淡的蓝。水飘飘悠悠恰到好处地洒出去,十多平方米的石板上空,人们的头顶上,曾经上过电视的瀑布怀里,立即出现道道彩虹。人们看见道道彩虹在空中飞舞,不由自主地雀跃欢呼起来。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eimage005.jpg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到下午野炊的时候,外地来的老师们似乎多喝了几杯,面颊泛起城里人特有的红霞,特别是那个女孩,整了两杯彝家苦荞酒,像一朵玫瑰花绽放了,既扭动腰肢唱起婉转动听的歌来。本地老师此刻傻乎乎的,黑红色面颊上,荡出泉水叮咚般的笑声,眼眸里的山更幽、人更俊。最后,大家都跳起脚来,纤细的脚杆闪出月亮弯,即将失传的《高山头上茶花开》响彻幽谷。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河悠悠淌水,人们的脚步有些踉跄,绿汪汪的树木谁都想拥抱。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的阳光清洗着龙马河大桥,树影婆娑闪烁,桥洞在清洌洌的水中悄悄合成椭圆形,光的碎片和草叶的青翠塞满桥孔,我的幻觉窒息在万花筒般的桥洞前,看不清桥上书写的“龙马河”三个字。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许多年前,这里是一块外表烧焦的木板桥,人们习惯叫它大板桥。桥两头有两棵垂柳护着,十分安稳。清汪汪的水缓缓从桥下流过,垂柳在桥上悠悠摆动,老水牛甩着尾巴慢慢走过,半山腰干活回来的人蹲在大板桥上洗手洗脚,然后悠悠走过大板桥。逮着老水牛的尾巴,缓缓走上曲曲折折的顺山石梯,唱着调子回家…..那时的日子也过的惬意甜蜜呀!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溜出桥洞的水,见一大块石板就欢乐起来,在石板上蹦蹦跳跳,追逐打闹,然后亮出一朵朵浪花,有欢欢乐乐而去。我回头的瞬间,阳光变成线条穿透树梢射向大桥,光芒里的树影、桥影若隐若现。桥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她仰望层叠的山峦,沉迷于山巅的风光和峡谷里的柔水,人儿也自自然然的熔化在景色中。我突然觉得,老牛慢慢踱过大板桥的时光固然浪漫,但悠行于龙马河大桥上的倩影也别有一番风味。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石块上横着一条小沟槽,约半尺宽一尺深,横在右侧笔直的石崖上。快乐的清泉水在石槽石臼里欢腾一会儿,又翻腾着相约而下。有些水想来点刺激,想从断崖上跳下去,享受倏然钻入清水塘的感觉;有的想顺坡去山腰的梯田逛逛,白天晒晒太阳,夜晚看看月色;于是水就在石板上兵分两路。向下的水泛起蓝盈盈的光芒,旋转着、飞舞着,纷纷跳下石崖,形成一道道幽蓝的水帘。巨石板下空着,幽蓝的水帘悬挂其上,形成幽蓝的水帘洞。水钻入碧蓝的水潭后,一下子平静下来,河流也就消失了,山谷里只留下滑头滑脑的石头和一谷葱茏的绿。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eimage007.jpg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帘幽瀑,没有太大的声音,如山风徐徐;一塘碧水,没有太多的波澜,清澈如镜。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数人更感兴趣的是横在石板上的石槽。他们俯下身子细细打量,发现槽底槽身有斜斜密密的凿痕,毋庸置疑,这个沟槽是附近的石匠一锤一锤凿出来的。石槽一直横过笔直的石壁,通向几里外的梯田。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抚摸石槽、亲昵石壁,顺着石槽挪到陡直的山崖上。他们稳稳爬过石崖,然后转过身重新审视石槽,在一声声的惊叹中,不得不佩服凿开陡崖的工匠,他们用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奇迹。半个世纪过去了,石槽依然稳如泰山,可能再过几个世纪,石槽还能牢牢嵌在石壁上。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少人来了,放着蓝幽幽的水帘瀑不看,唯独对石槽情有独钟。他们亲昵石槽,抚摸槽边,热爱这一槽嘻嘻呵呵吟哦不休的水,巴不得这水永远淌在心间。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槽里的水要流去山腰,浇灌那里的梯田,滋养那里的土地。在以往的年月,犁田耙地回来的老牛甩着尾巴,安稳地踱过大板桥,再在河里饮一口泉水,涮涮脚杆,然后舒舒服服回家,过着美妙的一天。人们从梯田里背着沉甸甸的稻谷,悠悠荡过大板桥,再在桥头石坎上歇一会儿,然后听着瀑布声,慢慢顺着石梯回家。劳作于美如画卷的景色中,说不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寄托。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人们驾着旋耕机突突奔忙于龙马河大桥上,看着这山这水,心里早已忘了是出来劳作,还是出来旅行!IC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普良武,笔名,良伍,彝族,云南禄丰人,有散文、诗歌、小说发表于《金沙江文艺》、《楚雄日报》、《中学生报》、《云南教育》等,2015年散文《两棵树》获教育部举办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征文二等奖,2020年小说《小常的喜事》获金沙江文艺扶贫攻坚征文优秀奖。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