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华:建在我们村里的碉楼
作者 ​普金华 2023-11-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故乡的小村子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大凹子村民小组,我们村子背靠哀牢山,脚下是礼社江,历史上礼社江上没有桥,我们村子下面是“两河”(礼社江上游的鼠街河与一街河)相交,河幅较宽敞,这里是当年各种过往人员渡过礼社江的重要渡口,我们村子下面历史上叫“渡棑口”(扎棑子在这个地方渡江),这个叫法沿用至今。我们村子左右都是山脊,左边较大的山脊因土壤鲜红被村民们称之为“大红岭冈”;右边稍小一点的山脊叫“哨房岭冈”。
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aolou1.jpg

雕楼所在的我们村子

我生于60年代,从我记事起,我的家门口就已经有一幢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独特的建筑房屋,房屋正方形,占地约80平方米,高约9米,为土木结构墙体,分上、中、下三层,顶层每个面留有4个四方形窗口,方正的4个面共16个窗口,窗口用于放哨和架枪,屋顶为四面厦瓦屋面,房屋的四周还筑有约一米厚两米高的城墙,村民称之为“碉”,又称“哨房”。我家旁边的“哨房岭冈”就是因这里建有一幢“哨房”而得名。听老辈们讲,盖这幢瓦顶碉楼的时候,我们村子的房子全部都是茅草房,都很破旧,但这里就盖起了这么一幢正方形屋顶盖瓦的独特房屋。儿时我们村里的小伙伴们时常在这幢房屋周边玩耍,追逐喜戏。至今仍记忆犹新。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考证,这幢房屋是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云贵边境,国民党云南省政府闻讯电令各县府修城垣筑雕堡防堵红军,国民党镇南县(今南华县)政府为抵抗红军,任命各地雕堡委员,负责修筑雕堡事宜。国民党镇南县政府一边调集壮丁到县城修城垣筑雕堡,一边令各地在咽喉要道修筑雕堡。当时没有公路,但这里是渡过礼社江到江迤三乡的必经之地,属咽喉要道。国民党镇南县政府从镇南县江迤(今南华县礼社江以南)的凤羽乡(今五顶山乡)、文雄乡(今马街镇)、永隆乡(今兔街镇)三乡调集部分壮劳力到我们村中修筑雕堡,在村中取土,到村子下面约一公里路程的礼社江中取水,到几十公里外挑来瓦片,在经过我们村的路边上用粘土修筑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土木机构共三层,屋顶为瓦顶,最顶一层有用于放哨和架枪用的窗口的雕堡(即“哨房”)。这个雕堡解放后成了我们村里的粮食仓库,改革开放后又成为我们村里的小学校,现在一村一校已撤并,村里的学校已不存在,学生上小学都到镇里的学校去了。这幢独特的正方形土木结构的房屋被保留了下来。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aolou2.jpg

雕楼

这幢独特房屋在楚雄州境内甚至在云南省境内都没有见过这样方方正正的正方形土木结构配瓦顶的特别房屋(也许其他地方也有,但都没有见保留下来)。我们村历史上从没有过瓦房,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才开始有由茅草房屋顶和土掌房屋顶翻盖的瓦房。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历史以来是南华县进入江迤(礼社江以南)3个乡镇的必经之地和重要关卡,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无论是解放前国民党部队和解放初期的解放军剿匪部队通过此地,都事先要派出荷枪实弹的侦察人员,抵近侦察,迂回接近,确认该房屋无威胁后,部队方才通过。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独特建筑房屋是南华县境内唯一幸存的。南华县是革命老区县,中国人民解放军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都曾经从这里经过和开展过革命活动,有的还在此房屋里住过。此房屋作为一个现存的实物,它见证了历史,也是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历史。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年久失修,顶上支撑瓦片的木质结构逐步陈旧腐朽。2019年3月,本村在外工作的10几名在职和退休的公职人员及部分村民捐款3万余元,请来工程队,按照原来的架构,重新制作了屋架,翻修了顶盖,重新上了新瓦,恢复了部分窗口,保护了房屋的整体不继续受损。屋内装饰和外墙体有待进一步修缮。yi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本文原载《楚雄日报》2021年1月22日“踏访彝山”栏目;收入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六祖秘语——红土坡》一书。
作者: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原中校;人民警察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南华县“菌乡银发”志愿服务团副团长、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