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华:童年记忆——追麂子
作者 普金华 2023-11-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南华县红土坡镇与五顶山乡交界的礼社江南岸的一个小山村。儿时,家乡森林茂密,山清水秀,乌语花香,生态良好,森林中时常出没一种像小黄牛一样的动物,被乡亲们称之为麂子。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全村人隔三差五的能捕捉到一只麂子改善生活,那是很快意的事。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j.jpg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村里有3张用麻绳织成的麂子网,长有15米左右,高有l米左右,网上栓满了麂子耳朵,说是每追到一只麂子就要割下一只耳朵皮栓到网上,记录下这张网猎捕了多少麂子,这些麂子耳朵挂在网上,就像挂在战士胸前的勋章,密密麻麻,真可谓“战功卓著”。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立秋这一天,全村的男人约定俗成地都集中起来,扛上三张大网,上山追麂子。根据经验,选择可能有麂子隐藏的灌木丛,在离灌木丛几百米远的地方,选择麂子可能出没的方向,将网头的绳子栓在上方的树上,用几棵1米多高的撑杆(是用一种较坚韧的约手杖粗的树木,把下方削尖后放在火灰中炮制而成)将网撑起,又在网尾上栓上一个合适的活动石头,选两个力气较大,动作麻利的汉子,一人躲藏在网头,一人躲藏在网尾,叫做守网。网的周围的各个路口都派人守着。其余人往可能隐藏麂子的森林里吆喝追赶,被追赶的麂子拼命地往前冲,在众人的围追堵截下,麂子将无可选择地冲入网中,此时,躲藏在网头和网尾的二人,迅速冲出合力将麂子捺住。此后,迅速割下麂子的耳朵皮栓在网上,后将麂子抬到村子附近的大树下,开肠破肚后分肉,在场的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路过的人都见者有份,平均分配。说是这样做,以后才能经常追得到麂子。逢年过节,乡亲们都要杀鸡煮肉,到捆绑后悬挂在房檐下木杆上的三张“战功卓著”的麂子网面前烧香献饭,说是祭奠“猎神”,期盼“猎神”保佑,以后能够捕捉到更多的麂子。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追麂子除了约定俗成的每年立秋这一天外,其他时间依据情况而定。平时,村民上山放牧、砍柴、割草,看到麂子,就会回来告诉村长,村长就会组织村里的男人去追麂子。麂子身上的颜色也各有不同,有的鲜红色,有的暗红色,有的乌黑色,有的草白色。一次,我10几岁的哥哥,清早去放牛,看到一只鲜红色的麂子出来吃了一阵草之后,走入一片灌木丛中,他就赶着牛回来告诉村长组织人去追,结果那天从山中追到山头,又从山头追到山脚,到了下午5点多钟,都没有把麂子追进网。此时,大家产生了分歧,由于疲劳,一部分人失去信心,说不追了,要回家了,有一部分人就回家了。剩下的人说是要坚持追。此时,有人说,既然麂子已经往下跑,肯定进了“土锅寨”,要继续追。土锅寨形似一口罗锅,寨底是绝壁,东西两侧是大箐,灌木丛生,只要把网支在“锅”口上,往林中一追赶,麂子就会往上冲,必然一网打尽。果然,当天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即将这只麂子追进了网。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次,追到一只暗红色的公麂子,抬到村边的一棵大黄莲茶树下,采下树上的叶子和周边的松毛铺垫在地上开剥分肉,这只公麂子头上长有两只有20公分左右长的角,角上还长有像鹿茸一样的茸(到了一定的时候茸就会脱落,变成干角),我便哭着闹着要麂子角,有一位父背就把两只麂子角砍下给我,我高兴地拿着麂子角回家叫母亲与分得的麂子肉煮在一起给我吃。其实也没有什么肉,就是有一点茸,只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而已。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的村民平时还专门去找麂子,晴天,上午太阳出的时候和下午太阳落的时候是寻找麂子踪影的最佳时段。雨天,则在雨过天晴后,是寻找麂子踪迹的最佳时机,此时,麂子会从森林里走出到没有树木的草地上吃草,便于查看麂子的脚印。如看到麂子时,要一直观察到它走入哪一片灌木林地,证明麂子确实躲在某一灌木林后,才返回村里组织人去追。为什么会有人专门去找麂子的踪影,因为长期形成了一条规矩,哪个看到的麂子追到后,麂子的心肝肺腑就归哪个。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能够得到这样一份动物的内脏改善生活,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了。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也有追不到麂子的时候,要么追不出来,要么追不进网,要么进网后还逃脱。据村里的父辈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背着我去参加追麂子,经过多次实践,乡亲们发现,凡是我参与去追的那一天就会追到麂子(说是“杀生”);凡是同村的另一个男孩(那个男孩与我同岁)参与去追的那一天就要么追不出来,要么追不进网,要么进网后还逃脱(说是 “不杀生”)。个中有什么奥秘不得而知,应该都是巧合吧。因此,村里凡是上山追麂子就一定要我父亲背上我,到了追麂子的地方,我父亲就领着我蹲在一棵树下或是一个路口上。记忆中,一次,被追赶着奔跑的一只雄壮的草白色公麂子头上顶着像马鹿角一样的干角张着大嘴、喘着粗气向父亲和我所在的路口冲上来,准备往这个路口上脱逃,父亲吆喝着迅速抖动手中的羊皮褂,麂子又掉头往后冲,几个回合后冲进了网。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中,不知道要追多少次麂子,二三十次吧!最多的一天能追到三只,有时吃了晚饭到天黑前这一段时间也会追到麂子。但几年之后就很少看到麂子了,再几年后就再也看不到麂子了。很多人都说麂子被追杀绝了。这话令我很心痛,后悔当年还亲自参与追杀过那些可爱的森林精灵。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森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几年回村中,听到乡亲们说时不时地在山林中见到麂子的踪影,还时不时地会听到麂子的叫声。这说明可爱的森林精灵又“回来”了。但乡亲们即使是出于好奇也都再也不会去追麂子了。现在乡亲们都知道,麂子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再也不会去捕杀它们。乡亲们时不时看到麂子的踪影,听到麂子的声音都很高兴,大家都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相互传递信息,都说要认真保护,不能去打扰它们。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b3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本文原载《楚州今古》2010年第4期;《金沙江文艺》2010年第9期;《民族时报·云南警方》2013年11月26日;《马缨花》2014年第4期等。作者: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原中校;人民警察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南华县“菌乡银发”志愿服务团副团长、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