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城西郊逯家屯古道旁的石壁上,曾竖刻着“革命先锋”四个大字,凡过往路人,皆侧目而视。此摩崖石刻是纪念南华籍腾越起义先烈钱泰丰上校。
清宣统三年(1911年),徐营柿子树出了一个反清起义英雄,叫钱泰丰,中国同盟会会员,时任清军云南省西防军营长,驻守腾越。钱泰丰出身贫寒,幼时饱受饥寒,读书颇为用功,为人正直,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痛心疾首,有振兴中华建立共和的远大志向。1911年10月27日,他指挥发起腾越起义,激战一昼夜,最终取得胜利。继而东进一举攻占永昌,打响了云南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的第一枪,建立了滇西军督府,比蔡锷领导的昆明重九起义还要早三天。不幸的是,1912年1月30日,钱泰丰在永昌城(现保山)设宴为同僚和朝显赴任镇康知州饯行,在与同僚传看一把新式手枪时不慎走火中弹而亡。但对此说法,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钱泰丰是腾越起义的有功之臣,他的误亡令人痛惜。1912年,钱泰丰的老长官,大理提督张文光,在路过我镇南县时,将“革命先锋”四个大字直刻于逯家屯石门山大路旁的石壁上,并附小序,以彰泰丰之功。可惜“文革”时期,当地人采石,摩崖石刻被毁,只有李根源“郑和故里”碑等部分石刻至今犹存。
为踏勘腾越起义、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南华先烈钱泰丰墓,今日我们两进两出徐营柿子树钱家坟茔。第一次是下王河村民何文龙领我们去的,坟山在去下小桥的公路边,到处杂草丛生,有的坟头上已长了大碗粗、十余米高的树木,藤萝缠绕,到处是刺笆窝,看似有百余年历史,找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们仍一尊一尊仔细寻找,看碑心石上刻的文字,两边石碑对联,把“丰”字考虑成繁体字,生怕遗漏或搞错。我们看到比钱泰丰高一辈的有钱钟仕、钱钟儒等,与钱泰丰同辈的有钱泰荣、钱泰贵等,但一直找到最后面的墓地也没有看到钱泰丰的名字。后经龙川镇宣传委员何仁莉联系柿子树村委会主任,找了一位比较熟悉情况的钱氏家房后代,骑摩托车赶来,我们又第二次返回坟山寻找。这次能肯定的就是“钱泰丰的墓不在最后几排,靠中后段。”我们又努力寻找,仍未果,只好嘱村委会人搞清楚之后,再告知我们。一尊革命烈士墓,才一百多年,竟然被众人所遗忘,说不清具体位置,我们深感世道之悲哀。
几天后,何文龙打电话给我,说钱泰丰墓的位置已经问清楚了,那天是我们搞错了,是在另外一座山上。我生怕重蹈覆辙,就叫何文龙有时间亲自去现场踏勘一下,把具体位置搞清楚。
7月11日早晨,李天永、普金华和我要到雨露乡参加云南省白族学会的调研活动,就想顺路再次前往柿子树下王河拜谒钱泰丰墓。我们到下王河村遇何文龙,下车来,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离坟山还有两公里远,李璐留车里,我们四人打雨伞向南徒步前往。过一爿秧田,是一条河,河上有闸,蓄水后可灌溉庄稼数百亩。这条河就是《滇志》《镇南州志》所载王小河,名称与古代一位心善的开明绅士的姓名有关。过河后又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和烤烟,钱泰丰墓就在前面的山上。何文龙介绍:此山过去民间叫蛤蟆山,左侧先前我们去寻找钱泰丰墓的那一支山叫蜈蚣山,两山不过相距百余米,均为下王河钱氏坟山。但蛤蟆与蜈蚣,一个脚多,一个体大,实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一物降一物,民间认为蛤蟆山斗不赢蜈蚣山。
受一位田间采烟中年男人的误导,上山时我们踅返走他所指引的一条“近路”,结果经历了红军长征过草地一样的感觉,荒芜的田地,草下到处是积水,根本无路可走,只得绕田埂走,反而路程更远。为上一道六尺高的田埂,我爬上去后拉普金华一把,他老兄质量太重,结果拉上来了没站稳,反把我拽了下去,两人摔倒在泥泞的烟田里。李天永走在前面探路,一脚踩空,落到一条深沟里,只露出上半身,让人惊魂未定。本来,上山的路线何文龙已经踏勘过了,结果他立场不坚定,就有了这样的教训。我之所以敬佩钱泰丰,那是在腾越起义已经泄密,起义将领张绍光已捕入狱,起义军官都在犹豫不决的关键时刻,唯有钱泰丰振臂一呼,拔出手枪指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清战斗。可惜如今,现实生活中这样有血性的人越来越少。
钱泰丰墓位于徐营柿子树下王河南面蛤蟆山的缓坡上,在一条一人深的水泥大沟上面五六米远处,山背后是下小桥村。墓前是灌木从,有一棵长不高的罗汉松树,周围是近年来不断繁殖生长的黑荆树,茶杯粗,较密,无松树生长。
钱泰丰墓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基石,雕飞龙、麒麟等动物图案;中层是墓碑,共五块,正中一块碑心石镌刻墓志铭,两边两块雕窗花图案,最边上两块向外斜呈八字形。墓上有两副对联,其一曰:“伟绩丰功超前迭后;革清扶汉耀祖光宗”竖刻;其二曰:“光复西迤、代表南滇”横刻;碑心石上端横刻“革命先锋”。墓志落款为:“前署永昌府兼保山县事、云南政务厅厅长夔举尤云龙拜题;陆军上将云南都督、护国第一军总司令官松坡蔡锷请奖;前清恩进士,师范毕业敬止周辑光撰文;陆军步兵第一团编修,现任农业学校校长筱屏张群书丹”。坟头是三重檐结构,即有六个飞檐,一边三个,檐上有小动物;正中竖立一灵牌位,刻“陆军上校衔”五字。显然,烈士牺牲后,军衔嘉勉了一级,从营长升到正团职。可能是修墓者出于对钱泰丰壮举的敬意,整座墓雕刻精细,图案精美,为现代墓所不及。
钱泰丰墓碑立于民国六年(1917)春,是在他下葬后五年才由胞弟钱泰钧安的碑,其夫人徐氏的福基同时建造,碑文同样记载了钱泰丰在腾冲起义事迹及误中弹亡的经过。
钱君泰丰墓志暨原配徐氏夫人寿基序:自鄂省起义,而后继之者,为吾滇诸伟人。风雨重阳,中外传为快事焉。而更有先在省诸人而起义者张君绍三而外,即为吾邑之钱君泰丰。
初,孙中山先生以“云南反正要略”托黄君子和、杨君振鸿。两君慎选足以付大事者,见张君绍三钱君泰丰抱负不凡,与之信,教由腾越举事。迤西道耿某知其谋,下绍三于狱。得同志者劫之出,始免于难。后有电自英国来,教从速起事,诸同志迟疑不决,泰丰君奋臂首出,占领腾越,时九月初六日也。腾越既定,泰丰君进取永昌,同志诸君分兵取顺宁、蒙化,不计利害,敢冒危险功岂在克省诸伟人下欤?其尤难得者,永昌之富,甲于他郡,泰丰君所统,皆前日旧卒,能约束之,使秋毫无犯。不唯不犯而已,更防御他盗徒不敢加害良民。
夫!泰丰君一贫家子耳,幼读书未竟其业,农粮出门,乃能特建奇勋,克有令名若此。世之权绅,平居时暗施荼毒,遇事变直行劫掠,闻泰丰之为人,真当愧死矣!虽其后洗枪不慎,误中弹亡,而功烈昭昭在人耳目,则死何异于生。况大总统悼君之亡,恤之以多金;永昌人戴君之德,报之以祀事,尤大慰生平之愿也。
原配徐氏,尚勤俭,炊爨之余,更以女红助其日用。闻泰丰君之死也,愿矢志靡他,有妇若此,可谓得其偶矣。泰丰君之父会福早卒,母钱氏更赘会文,料理家务。丁已春杪,其义父会文及同母弟泰钧为君立石,兼立徐氏寿基,求文于余,因爰华为纪其实云。
落款为:大中华民国陆年岁次丁已季春月吉呈胞弟:泰钧,侄男:嘉邕、嘉陵、嘉岗、嘉狱,孙:汝瀛、汝洲、汝湘、汝桂等立石。
据何文龙讲,钱泰丰灵柩是由一位连长带一个班士兵,从保山护送回南华的。因村里人不知道实情,农村有在外去世的人不能入堂屋、不能入祖坟的习俗,死活不让钱泰丰灵柩进家,惹得连长一度拿出腰间的手榴弹欲炸大门。
在徐营民间祭师何文龙的主持下,我们四人给钱泰丰扫墓,清除墓碑前的杯盏狼藉,从很远处摛来青松毛铺好,四人分别在钱泰丰墓前肃立、默哀、叩首,对这位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革命先锋”表达崇高的敬意。
据了解,钱泰丰有后代,其孙子、重孙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在家务农,如今还生活在南华这片土地上。夫人徐氏后来改嫁,我们前往徐营柿子树钱家拜谒钱泰丰墓时,看到的“原配徐氏夫人寿基序”是刻在钱泰丰墓的碑心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