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与《第二次握手》张扬共餐
作者 普显宏 2023-04-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2016年6月28日,著名作家张扬从长沙浏阳出发,乘飞机到昆明,于傍晚8:30到我们南华县,南华成了著名作家、《第二次握手》张扬第一次来云南的接待地。
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本文作者与著名作家张扬合影

一提起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爱情小说《第二次握手》,很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至今记忆犹新。我是在牟定二中(位于现在的安乐乡)读高二时看的手抄本,当时有两本手抄本传入了我们乡下偏僻的牟定第二中学,一本就是《第二次握手》,还有一本是《少女之心》,两本手抄本我都偷偷读过。但那时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只有三四万字,张扬签名送我的这本却有五十多万字。科学家苏冠兰、丁洁琼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打动了我。《少女之心》则是一本毒害青少年的坏书。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这些情况连我们的班主任李明贵老师也知道了,他把我叫去问情况(我当时任高二班的班长兼劳动委员),还问我读了没有,我哪里敢承认?因为全国各地公安人员都在查收这两本手抄本。张扬就是因《第二次握手》手抄本于1975年1月第二次被捕入狱的,关了四年,被内定为死刑,是1979年1月在胡耀邦的批示下,张扬才获得自由。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三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会在南华这个地方,以这样一种方式,见到我少年时代曾轰动全国的《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著名作家张扬在南华写下书法“文学就是人学”

在28日南华县华泰龙宾馆为张扬老师接风洗尘的晚宴上,有一盘珍稀的南华特色菜肴:松茸凉片。张扬问这是什么菜,生的?怎么个吃法?这时就有人告诉他:这是好东西呀,与你老在《第二次握手》中写到过的事件有关。就是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遇美国“小男孩”原子弹轰炸后,周围一切生物均遭毁灭,唯一存活的多细胞微生物就只有这种东西了,抗辐射防癌。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张扬猜出来了:松茸!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南华这几年最时髦的美食就是吃生松茸:把上等未开伞的新鲜童松茸开片,即1毫米厚的薄片,摆放在洁白晶莹的冰盘上。吃时搛一片蘸放了作料(蒜泥、生姜、红辣椒、胡椒粉、酱油、醋、盐、鸡精、花椒油)的芥末吃,清香、甜脆、辛辣。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说张扬老师曾经兼职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我甚为惊讶。参加读者见面会的人中,就有三位是来自我们卫生系统的文友,我和徐社川,还有县医院妇产科的肖丽琼医生,我们三人一起端着酒杯去向老作家敬酒,祝他健康长寿。张扬到某精神病院查看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在电影《五朵金花》中饰金花)的病历的经过,就是他在这个时候讲给我们听的。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著名作家张扬与南华读者见面会留影

29日早上我和李天永、郭志安、普金华、者美春陪张扬老师用早餐。餐桌上有一盆新鲜面条,一盆水米线和一盆扒肉耳丝,自由选择,我见张扬老师先选择了面条,然后又搛了点葱花和芫荽,并问我们云南这碗面叫什么?他们湖南人叫挂面或长寿面,我嗯嗯点头答应着。其实,在我们云南,面条就是面条,只有在过生日时才有这种说法,平时没张扬说的这么复杂。当然张扬老师的说法比起我们就多了一些讲究,多了点文化内涵。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完早餐,张扬从桌上的水果盘里拿起一个李子吃,问我这是什么水果?我们告诉他,叫“青脆李”,是云南众多李子中的一种。我心中则暗想,余老板怎么会把这种普普通通,在乡间到处都是,一点都不名贵的烂李子好意思拿来给大作家吃?但从张扬的询问来看,他并没有吃过这种“青脆李”,还以为是一种多稀罕的时鲜水果呢!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都看得出来,著名作家张扬今年72岁了,老人家却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和好奇心。在姚安县,他见李天永和戴国斌每人抱着一支碗口粗的水烟筒咕嘟嘟咕嘟嘟地在饭桌边上吸,就又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我有点惊讶,这水烟筒湖南的少数民族中也应该有啊,你老生活中就算没见过这水烟筒,电影电视剧中总该见过吧?但还是真诚地告诉他,这是彝族吸烟用的水烟筒,里面装水,起过滤二氧化碳、焦油的作用,比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都管用。民间有个谜语:“嘴对嘴,手搂腰,小鸡鸡往上翘”,说的就是这烟筒。我们彝族老表,再高档的过滤嘴香烟,都会掐去那截高贵的过滤嘴,然后点燃了对着这水烟筒吸,还可以锻炼肺活量。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张扬又说,哪他俩的烟筒也不一样啊?我一看,戴国斌吸的是乡下常见的那种竹烟筒,而李天永吸的是镀锌白铁皮烟筒,中间还变细了,畸形怪状的,呈竖着的凹字形。我就给张扬讲,云南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吸这种水烟筒,抗战时,云南的六十军出征台儿庄战役,战场上士兵也随身携带着这种水烟筒,日军从望远镜里看到,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呢!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与张扬午餐的饭桌上,几个文友无意中说起我博客上的头像,就是穿着民国长衫站在灵官桥照的那一张。仅凭外在形象,有博友说我像鲁迅,黄玲教授说像闻一多;南华本土作家则说我演的是郑和(三保太监)、李根源、杨升庵(曾坐在天子庙坡苴力铺桥头扬升庵折柳处,讲述扬状元四百多年前从京城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的那段经历)的都有。只因我在三集电视纪录片《探秘郑和故里》中再现场景。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扬当时就指着我的胡子说:“郑和也没有胡子啊?”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扬问得对,其实,我在片中再现的是民国元老李根源的形象,而不是郑和或杨升庵。午餐结束,我们起身离席。这时张扬再次问我:“你演的是电影还是电视剧?”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忙说:“电视,我哪演得了电影。”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我演的也不是电视剧,只是再现电视纪录片中的几个场景而已。前后两次,就几分钟的时间。除李根源外,还在抗战七十周年纪录片《共赴国殇》中再现大姚籍远征军抗战老兵高培春的形象。Q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龙川江》2016年第4期)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