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梳理艾芜第二次南行始末
作者 ​普显宏 2023-03-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2017年,成都艾芜研究学会会长龚明德教授交给我一项任务,把艾芜第二次南行做一梳理性质的长文,并制作一幅路线图。我知道艾芜一生三次南行的大致情况,但要绘制第二次南行的路线图,把过程写就成一篇文章,这就得让我变成一条蛔虫,钻进艾芜的肚子里爬一趟,把第二次南行的前因后果来来回回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其实是一件相当繁琐耗时费力的细活。可我不怕吃苦,我怕的是无米之炊!
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担心真还成了一回事,原想着只要查阅艾芜1961年底至1962年初第二次南行的日记及其书信,再研究一番,南行路线图及南行过程的梳理文章大致就能搞定。不料艾芜长达六个月的第二次南行,在《艾芜全集》书信卷里,能提供信息的没几封;在日记卷里只留下开始时一个多月的日记四十余则。这些日记,不记人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也没有写自己的所感所想,大多是些看到的景物及环境介绍,完全不像我们通常看的那种日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都不齐全,根本无法从艾芜身上或旁人那里获得我所要的更多写作细节。有的日记只寥寥几句话,最少的只有四个字:去广双社(艾芜为何去广双?我也查了,并写在了梳理文章里)。更奇怪的是,艾芜到西双版纳的两个多月“日记卷”里没有一则日记(1962年全年日记缺失),让我两眼墨黑,无法绘图,无从下笔。难怪乎,艾芜第二次南行至今没有人去绘图和梳理,难度就在这里。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艾芜第二次南行与西双版纳当地人合影

其他地图查证也颇费周章,因为要绘图,凡艾芜南行所到之处记录的地名,我都要在地图上一一查证对照,把方向和地理位置标清楚,为此我购买了云南省交通地图和云南省行政地图。但有的地名级别太低,地图上没有标出,我还得借助卫星地图在电脑上实地查看一番具体位置,如野人山、茅草地、勐卜大赛、巴当寨子,这是有艾芜南行作品产生的地方。电脑伤眼,搞得我两眼昏花,十分难受。有的地名年代久远有变动,又得查证新老叫法,如德宏州原来的潞西县,现在叫芒市。我查干崖、南甸、旧城、南京里等位置,干(甘)崖位于盈江县新城乡,有说在旧城对面,有说旧城即昔日的干崖。南甸位于梁河县城南边的遮岛镇,离城三十多公里,这样我绘图时就不会出错。在西双版纳,我在地图上查找过橄榄坝、六乡、五乡、四乡等位置,地图上现在都没有标出或是改了叫法。这段南行艾芜坐黄瓜船、骑马和走路,历时约二十天,与第一次南行时的自然风光和精神状态最为接近。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邻近春节的一天晚上,我已经睡在床上,忽然想起艾芜第二次南行在哪儿过年这个问题。在西双版纳这是肯定的,初步判断会在橄榄坝几千人的农场过年,或在什么傣族村寨过年。起床去查万年历,1962年2月4日立春日为大年三十,再从艾芜书信日记等查与之相靠近的日子来做推断。最后我在小说《玛米》结尾处查到“2月3日写完于小勐仑”。艾芜第二次南行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过年,就这么被我考证出来了。是艾芜去拜访青年时期也十分酷爱写小说、同样是大自然的漂泊者、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我梳理和研究艾芜第二次南行的许多细节,就是这样得来的。研究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感觉有乐趣也很有意思。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成都清流镇艾芜陈列室

我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绘图技巧,为绘制艾芜第二次南行路线图,我先后起草六张草图,不断放大或缩小地图比例,还使用了其它一些笨办法,修改完善近百次,产生A4废纸百余张。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张路线图绘好了,我所要写的内容也就全部搞清楚了,也就算完成了一半的写作任务。查找考证艾芜第二次南行史料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了解艾芜、认识艾芜,向艾芜学习深入生活,并探究艾芜文学创作经验的一个过程。待我把艾芜第二次南行路线图绘好,又把艾芜第二次南行过程的文章写好,可以说,我已经成为研究艾芜南行的半个专家了。uq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