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赤子之心或漂泊游子而言,回家,是一条最温暖的路。家,是每个人最温馨的宁静港湾,是漂泊游子和老家父母的殷殷期盼。
紫气东来又一年又一天,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感觉暖意融融。2018年2月由于中央领导前来视察精准扶贫,也因采访工作特别忙,加上我们单位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彝历新年的时候,汉族员工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天;春节时,彝族员工坚守到最后一天。因此,直到2月15日临近除夕夜,我们一家才匆匆忙忙赶回到昭觉县四开乡老家的。
回家,看看父母脸上的皱褶。彝历新年和春节回乡下跟父母一起过年,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习俗。一路的颠簸,来到乡下集镇上,不时碰见熟悉的面孔,大家热情地打招呼,一同结伴回村。
从乡上往家走,这条路只有800米,步行要比坐车的感觉好。一路上,看见人们踩着凳子往门框上贴着春联,与乡亲们一块儿边走边摆龙门阵,几乎没有张嘴的机会。他们说某个地方又修起了公路,昔日一些穷得叮当响的彝族人家,如今因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而住上了新房。
常年跟随我在城里生活的儿子一回到家,早已在家中等候的爷爷奶奶满是皱褶的脸颊上,立即露出灿烂的笑容,让我这个既是父亲又是幺儿的人嫉妒和眼馋。难怪彝族民间俗语说,人心都是往下长着呢,祖辈爱孙子辈要比爱儿女辈爱得多也爱得深,这就是汉族人所说的“隔代亲”。
我们刚回到家,母亲、妻子和早已远嫁的妺妹就开始围着灶屋锅台转来转去,好像要把这一年贮藏的最好吃的东西全拿出来,做出美味让我们品尝。母亲说我平常因工作忙很少回家,不要我做任何事情,只安排我、妹夫、大哥、父亲与左邻右舍们喝酒叙旧。
回家,宣讲总书记对彝区的厚爱。在与左邻右舍叙旧中,他们最关心和最关注的是,2月11日,习总书记来昭觉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情况。于是,他们邀请我一起围坐在火塘边喝酒边拉起了家常。在左邻右舍们的热情邀请和热烈掌声中,我给他们详细讲解了习总书记来昭觉考察时的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细节。
“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感谢)!”“习总书记库施穆萨(彝语:新年好)!”“习总书记孜莫格尼(彝语:吉祥如意)!”问候与祝福声,此起彼伏。就在这时,不知是谁起头,当地彝民一遍又一遍地唱起了彝族经典民歌《留客歌》:“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来……”
群山之间,蓝天之下,没有指挥,没有伴奏,清冽的歌声,久久回荡,像是灿烂的阳光,像是奔涌的春水……是的,这歌声是传递着我们彝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与拥戴,歌声倾诉着老百姓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和不舍。
在于乡亲们拉家常的时候,我说,我长那么大了,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能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握手,好像跟做梦一样!更让我激动不已的是,习总书记还居然仔细认真地看了我的《悬崖村摄影专辑折页》。习总书记是如此的慈祥、和蔼、亲切、朴实!让我激动得眼泪水都哗哗地掉下来了!
我想,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真实记录彝区的新时代、新征程和新繁荣新发展,让自己的点点滴滴努力,去增添去见证彝乡的每一次、每一处新的变化,让我有限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延续,让我的乐趣在新闻报道上寻找历史的每一个足迹,让我的幸福感在新闻工作中获得。
讲着讲着,我的眼泪再次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很多左邻右舍也跟着我流泪……直到现在还依然记得习总书记最后对我们彝族人民致以祝福的一幕幕场景,还一直记得当天习总书记上了车,又回头挥手作别的话语:“祝大家幸福安康,早日脱贫奔小康!”
此刻,一直在旁边玩耍的儿子也开始忍不住插话了。“那天,握着习爷爷的手,我的内心是如此的温暖和幸福!习爷爷问我几岁了?读几年级了?习爷爷夸奖我说,你看他的普通话就说得不错!不错!习爷爷还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
平常儿子就说能见一次习爷爷是他这一生的愿望。这一次,儿子不仅见到了习总书记,还跟习总书记亲切握了手,至今仍然激动不已的他,又忍不住地跟左邻右舍讲起了他跟习爷爷握手时的情景。他还表示,一定不辜负习爷爷的期望,好好学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此刻,左邻右舍都给儿子投来了一束束赞许的目光。左邻右舍们听了我的讲解后,都纷纷感叹,习总书记的一席话,比彝家火塘里跳动的火焰,还要让人感到温暖,比我们彝家美酒更醉人。
回家,感受亲人相聚的热闹。我家的年饭在天黑前开席,全家子孙四代17口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大锅旁吃火锅,和着户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人举杯致意,相互祝愿,共庆团圆,一同为两位老人拜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此时的喜悦心情,就像没有谁,能够阻挡春天的到来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新春举杯喝彩。
爆竹声叩响新春之夜,年复一年,我也不知不觉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长到七尺男儿,在父母的皱纹和汗水中渐渐读懂了亲情的伟大,在岁月流逝中深深感悟到了人生的艰辛。
对于父母来说,今年最大的成就是身体健康,他们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才是我们兄妹三家最大的财富。春节,沐浴在新年的祥光瑞气里,所有沧桑的心田都荡漾着盈盈的春水,洒满阳光,一种如饮甘醇的惬意浸满全身,所有的惆怅和苦闷被亲情溶化,新的征程、新的希望、新的期盼、新的幸福,向我们健步走来。
看春晚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我们一家大小注视着电视荧屏,被精彩歌舞所吸引,火塘边新鲜猪肉烤得冒了青烟,大家都浑然不知,仍陶醉在节目里。晚会仍在进行,屋外,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乡村上空弥漫着烟花爆竹的气味,一闪一闪的烟花映亮了整个村庄……
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回家看看父母更不需要任何理由。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恩人,他们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日夜操劳,含辛茹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们这一辈子不知为儿女操碎过多少心血,付出过多少劳累!
岁月无情,却在他们的脸颊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在他们的额头上染下一根根雪白的鬓发。其实,他们并不期望我们都能大富大贵当大官,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让儿女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回家看父母,哪怕你捎回家的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对他们而言就已足够,一家团圆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一户户留守儿童,真希望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都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儿女。儿女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捧在手上都怕化的“心头肉”。又是一年了,小家伙变成了什么模样?高了?胖了?瘦了?更懂事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疼母爱,孩子最期望的是家长鼓励。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爱的洗礼。回家吧,去看看儿女,去亲亲抱抱你的孩子,去享受天伦之乐。
回家看看故乡。故乡又变成了什么模样?是越发的荒凉?还是无上的荣光?小时候的老师今何在?曾经的伙伴又在何方?乡情、乡音、乡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亘古不变的情怀,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这片终生难忘的地方。
回家过年不需要理由,回家过年是无声的召唤,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情怀。一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歌词唱出了多少在外游子共同的心愿。回家过年,不管你事有多忙,为了亲情,为了那份对故乡挥之不去的眷恋,“带上爱人,领上孩子,常回家看看”。
回家,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不论路途远近,都是一条温暖的路。回家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回家是一篇写不完的诗,回家是我们老百姓心头最深最真的牵挂!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每个人都在心中描摹着一幅美好生活和壮丽新时代的新画卷。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希望父母永远活在春光里!
作者简介:
阿克鸠射(学名阿克日布),男,彝族,1979年12月生于四川省昭觉县,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彝文翻译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九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博学会士、凉山州申报世界遗产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凉山州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曾获第五届、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奖、2019四川好书、第十五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特别奖、2021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艺精品奖、2019中国好书、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报告文学骏马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2019—202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全国“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300余次凉山州好新闻奖、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奖、四川省好新闻奖、全国少数民族好新闻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全国农民报优秀副刊、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出版发行《雾中情缘》《悬崖村》《天梯》《阿克鸠射作品选》等11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等17种语言文字在国内外发行发表。在《秘书工作》《党建》《时事报告》《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诗刊》《民族文学》《中国摄影报》《民族画报》《人民摄影》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发表各类稿件和图片8000多篇(幅);摄影专辑《悬崖村之变》被习近平总书记欣喜翻阅点赞;摄影作品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等5次全国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