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直有着写一写彝人北部方言,大小凉山nuo su (诺苏,彝族)腹心地带山水的欲望和冲动,可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捷足先登,写出了许多优美与深度的佳作,在这个重复建设的时代,我也许是个另类。春走彝州凉山东部大地,走进山水,自然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给了我码下这些文字的空间和想象。
从秀丽的地方,静静安宁河谷,翻过崇山峻岭,走进nip mu juo jjop(尼木昭觉),一个利利家放牧的大草坝,我有了更多的空旷感。地域使然,一路朝向东方,一个彝歌彝谣悠远的凉山nuo su(诺苏,彝族)yyp nuo(依诺)方言区,东部一个盛名的文化高地,我给yyp nuo(依诺)方言取了一个别名:彝人软语。
那一刻,汽车与我同时有了飞翔的感觉,虽然去过无数次,可我总是免不了俗气的神往。
我常常受益一种状态,一种偶尔越过哲学命题的回归,路边的一株小草、一棵小树,或是一滴水珠、一条清澈溪流、一川瀑布,一场意外的及时雨,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富有诗意和冉冉升起一种倔强之生命力。
其实,我非常不乐意给大自然或地域贴上标签,可我经常不由自己地,做着令我厌恶的这个事情,这个就是我的矛盾性。人类已经给地球赋予了许许多多的性质和故事,人们津津乐道:山山水水没有文化力,唯有人类赋予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性质。
驶入一段笔直的道路,突然,两旁一株株成排的小松树映入眼帘。松树在幽静的大地里,一棵棵安详地站立着,虽然不显山露水,可空旷的大地掩饰不住她苍翠的本色。似乎她也在向我招手,同奔驰的汽车擦肩而过,排山倒海似地消失在我的身后。
今天突然比较多,一块醒目的广告牌:打造东部雪松大县。彝汉文对照,规范有序地立在公路旁,背景图非常漂亮与洒脱,勾勒出来了一副山水画卷,雪松景观似乎已在眼前的感觉,我非常期待这样的场景,同时,这个与我的价值观与自然观不谋而合。
我没有林学专业背景,求助信息化时代的大众老师百度先生。雪松,又称香柏,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原产于喜马拉雅山海拔1500-3200米的地带和地中海沿岸1000-2200米的地带。我估计这一株株雪松来自喜马拉雅山,彝人一万前曾在那里游弋,雪松,她闻着彝人的气息而来。
我没有讽刺应景之作的意思,而是希望不要搞成一阵风,不要喊了口号就罢。依托园林专业机构的力量,切忌政府人人都是规划师,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专业人士,政府购买服务即可。我非常希望,乃至渴望雪松在彝地生根发芽,快乐成长,成片成林,铺天盖地,真正实现广告宣传的远景愿望,我怀着幽幽的梦想,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在这个什么都是“国际”,什么都是“世界”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举办世界或是国际的雪松节,沉淀下来,静静地栽种与养护好每一株托起明天和希望的雪松,以及尊重一切生生不息在大自然里的生命。
(2017年4月3日 落笔东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