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的记忆

作者余泽生2008-07-17
原出处:

  美丽的越西河千年流淌,滋养着生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人们,见证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现今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越西是没有自来水的。县城里的水井虽然比比皆是,但由于井水含硝碱太重,水味又咸又苦又涩口,只能用来灌菜、涤衣、擦拭家俱……人们煮饭、炖汤、泡茶等都要到城外的大河里去挑。
   
  那时挑水是有讲究的,最要紧的就是一个“早”字。因为早起挑水,一是河水经过一个夜晚的流淌沉淀,又没有人畜的活动污染,清冽干净;二是不耽误去田间地里的劳作。记得我在生产队劳动时,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赶紧把水挑回来,然后再去挣工分。
   
  挑水孕育了许多辛酸的故事。
   
  每天天刚蒙蒙亮,东门坡上就有了一长溜挑水的人,一个挨一个,一串接一串,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不论狂风暴雨,霜冻飞雪,天天都不中断,夏天涨洪水,河水浑浊,挑回去的水须加上白矾消毒澄清方可饮用;数九寒冬,挑水的路上洒满了水,冷风一吹结成了冰,走在上面很滑,滑倒跌跤摔烂水桶整得一身湿淋淋的事屡见不鲜。
   
  在水源缺少的地方,挑水就更艰辛了。南箐乡的干龙滩、炒米关等村寨,一到干旱天,老乡们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到泉眼处排队等水,为接水发生争吵打架是常有的事。中所镇五里牌村1000多人,就靠一股细麻绳粗的泉水供饮用,老乡们平时连洗 脸、洗脚水都舍不得倒,要留起来喂猪喂鸡用。那时人们做梦都在想,何年何月才能跟电影里大城市一样,自来水接到家里头,不用挑水也能有水用,有水喝,可这个梦一直都没有条件圆。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利民、便民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越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了。不仅县城、中所、新民、普雄、乃拖等城镇修建了自来水池,安装了自来水,就连自古就水贵如油的干龙滩、炒米关等偏远的村寨,自来水管也安进了家里头。
   
  如今不论寒暑早晚,人们只要一扭开水龙头,那清花绿亮的自来水便“哗哗哗”地流进了锅里头。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挑水,则作为越西过去的一道景观,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收藏(0 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