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日报讯(记者 张晓佳)描写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首部“彝文新史诗”《海雀青松谱》,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与创作,日前,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海雀青松谱》长达4000多行彝文(并翻译成等量汉文),分为“朝歌”“正歌”“荣歌”三个部分16个标题,抒写了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4次把救济粮让给困难群众,30多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把“苦甲天下”的穷村子带上了“林茂粮丰”的致富路,使海雀村变成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榜样和脱贫攻坚示范村的事迹。这部“彝文新史诗”被论者认为是“三百年来”“第一部”“彝文长诗”。
《海雀青松谱》编者序言
产生英雄史诗的历史土壤已经失去,而艰难困苦的土地上仍然产生着时代英雄。文朝荣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人,抒写文朝荣的文艺作品也已经不少。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弘扬正能量,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宏大叙事有了;有关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及其三大主题的成功实践,与之相关并结合海雀道路的经验总结、理论探讨、先进事迹叙写、诗歌与散文的抒怀、报告文学的叙事、舞台表演、电影图解也有了。然而,对文朝荣精神的挖掘与表现,似乎还有许多深层的内涵,艺术的表现也还远远没有结束。
鉴于海雀村苗族与彝族杂居的特点和文朝荣的彝族身份,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对他的影响,寻找一个新角度,运用传统而新鲜的表达方式重新抒写文朝荣所代表的海雀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借鉴彝族传统史诗的表现方法,以新“史诗”的抒写方式来演绎英雄故事,成为一个有所规定的“高难度的动作”。
根据省新闻出版局,毕节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要求,本作品借鉴彝族传统英雄史诗的抒写方式,从彝族历史文化对文朝荣产生影响的新角度,以新“史诗”的要求来探讨和抒写文朝荣与海雀村党支部成员的英雄业绩。作品题目为《海雀青松谱》,总体结构采取一部“朝歌”——即早歌,相当于序诗;一部“正歌”——表现文朝荣的主要功绩;一部“荣歌”——通过叙写文朝荣的哀荣及主要荣誉总结海雀村党支部业绩,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深层次的文脉对当代人文化自信与创造功业的影响力,彰显中国共产党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远大理想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精华的有机结合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精神和人格魅力,深刻揭示人性的动人之深与信仰的伟大高格。
这部“彝文新史诗”用彝族传统的五言诗句式为主,多汲取彝族传统典型格律诗歌“三段诗”的结构形式进行创作,并翻译成同量的汉语诗歌,以创新的文艺形式表现文朝荣精神这个重大时代题材深远的内涵厚度。
《海雀青松谱》三人谈
空空(赵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海雀青松谱》确实是一部“新史诗”,具备了风格和要素,也具备了史诗的丰富和宏大、深度和厚度。
全诗长达4000多行,整体结构严谨,尤其是用“朝荣”之名分开来命名序诗(“朝歌”)和终曲(“荣歌”),首尾呼应,凸显了主题。
人物塑造有丰富细节,有生活气息,接地气,再加上生机勃勃的民间语言,文朝荣的形象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不死板,其事迹更为真实感人,避免了抒写英雄人物流于“高大上”的毛病。
不足之处是有些句子或段落因为叙事的需要而导致语言平铺直叙,从而损害了其抒情性。
孔祥君(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彝文新史诗”这种文体除汉文功底、彝文功底扎实外,还要有深厚的诗歌格律修养才能完成。《海雀青松谱》在取材上将历史、人文、物候及地方风土人情融为一炉,熔炼深透,取舍有度,并紧扣主题铺陈开来,人物群像彰显,个性刻画突出,总体布局首尾相顾,不失为当代乌蒙山腹地自身史诗绝响。
《正歌》部分记、叙、赞写得行云流水,生动感人,方言、俚俗语入诗能普及、大众化,有的也须加以注释。凡涉及彝族人名、地名处适当多加注释,让更多不懂彝文化的人能看懂。
王小丰(毕节市民族中学教师):
《海雀青松谱》讲述了海雀人民心中的好党员好干部文朝荣的光荣事迹。全诗皆五言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语言质朴晓畅,通俗易懂,利于口口传唱,在百姓间广泛传播。长诗中多用彝族人民以及海雀当地百姓熟悉的意象,描绘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使得诗歌更加亲切动人。如其中的天地之起源,撮泰吉变人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借用了彝族长诗的创作手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糅合进新时代的新事物新思想,让原本只在彝族百姓之间传唱的彝族史诗借《海雀青松谱》传播四方,更让文朝荣的事迹通过本诗以彝族人熟悉的口吻相咏相传。
诗歌从远古创世开始着笔,序幕下是来自宇宙浩瀚的低吟沉诵。《朝歌》部分与“正歌”《特纪撮泰吉》一节叙述了开天辟地万物生发,以及灾厄的来源,这是必要的铺垫,让主角登场更早一些,更利于吸引读者注意。
此外,本书因篇幅较长,诗歌讲述采用文人笔墨与百姓口语相结合的手法,文人遣词方式与百姓口语习惯的碰撞下产生绚丽火花,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如果能够找到让两者更好融贯的途径,诗歌表达上将会更加圆满,既让百姓有亲切感,又让诗歌本身充满美感。
彝族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英雄,或授人以技艺,或教人以知识,或救人于凶险,或为民而斗恶。而如今,英雄的血脉依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传承,携着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待人民需要时,再次觉醒。文朝荣的事迹不应只是一时一地之歌咏,有此长诗,更能四方传唱,长期流传,让更多人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