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民歌之乡——雷波的音乐盛典
作者 贾兴鹏 宋明 龙鲁者 2010-07-18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四川省凉山州彝族传统的火把节,各地会在这前后举行活动庆祝火把节。8月8日的大凉山迎来了立秋后的丝丝凉意,被誉为“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的雷波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首届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歌手大赛如期在这里举行。来自凉山州17个县市的86名民间歌手同台献艺,大展歌喉,用歌唱的方式为彝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高腔王子”沈尔阿培深情演唱。 (贾兴鹏摄)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期间的摔跤比赛。 (刘弟文摄)

  “彝族高腔王子”沈尔阿培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次四川凉山火把节安排了民歌邀请赛、彝族式摔跤大赛、彝族选美大赛、斗鸡斗羊比赛、毕摩和苏尼的表演、火把节狂欢夜等活动,而民歌邀请赛成为火把节的重头戏。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美姑县的“彝族高腔王子”沈尔阿培以一曲以诺(以诺、圣诈、所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大方言区)高腔《阿惹妞》征服了全场观众,夺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凉山州优秀民歌手”称号。沈尔阿培,这位1976年出生于美姑县合姑洛乡大山深处的彝族汉子,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沉迷于彝族民歌文化之中。他家8个兄弟姐妹,个个都是民歌能手,而沈尔阿培以其高亢嘹亮的嗓音和源自灵魂深处的演唱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他逐渐被人们赋予“彝族高腔王子”的称号,走出大山,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天,他已成为西昌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一名独唱演员。沈尔阿培说:“我从小喜欢听别人唱山歌,人们在山上放羊唱山歌时我就跟着学。我想保留我们的民歌,所以,我收集了很多山歌,这次唱的只是其中一首。”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此次比赛彝族民歌占了主导地位,可凉山其他民族民歌也纷纷登台亮相,这是一次各民族民歌、服饰、文化、艺人的展示会。德昌县傈僳族妇女谷绍珍放下采摘烤烟的活儿,乘车300多公里赶来唱傈僳族悠扬的民歌;冕宁县和爱藏族乡的伍春花从小听爷爷奶奶放羊时唱《赶马调》,这次她将这首古老的民歌献给了大家;泸沽湖边的摩梭人天生好嗓门,喇娜姆和同伴也乘车来到了雷波,长途奔波没有影响她们清丽高亢的歌声;连人数极少的宁南县布依族也有代表参加,王连成的《敬酒歌》让人们目睹了布依族的风采……最终来自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藏族组合以一首《绿色木里格桑拉》获得二等奖。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情歌《阿惹妞》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民歌大赛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二等奖的一名获得者阿鱼军几演唱的也是彝族情歌《阿惹妞》。谈到参赛的感受,28岁的阿鱼军几更愿意谈他对于《阿惹妞》这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民歌的感情。《阿惹妞》是流传于大小凉山的一首由男子演唱为主的彝族民间情歌,传唱内容大致有两方面:一是表达表哥对阿惹妞美貌的仰慕,对阿惹妞的思念之情,对自由婚姻的向往等,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感人至深;二是对阿惹妞的想象与渴求,语言大胆,艺术手法上多用赋比兴、夸张等。《阿惹妞》一般只能在田间地头或者大山深处演唱,是一首地道的民间情歌。彝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唱如此“肉麻”的情歌对于阿鱼军几是一个挑战。他告诉笔者,“2007年第一次参加雷波县的民歌比赛时,我紧张得把词几乎忘光了,但是很幸运,还是得了三等奖。这次比赛我逐渐找到了在山里唱歌的感觉,希望自己以后能走出大山,《阿惹妞》也能走出大山”。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方言区的彝族民歌在这里一展风采,精彩纷呈。唱遍大小凉山的《阿惹妞》、《哭嫁歌》、《阿嫫古》、《故乡美》、《赶马调》等民族民歌,被不同的歌手演绎着;布拖县浪漫的朵洛荷在这里婉转流淌;美姑彝族高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像要伸向远古一般;会理县白沙民歌体现了川滇文化交融的浪漫……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歌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这里的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彝族民歌最具特色:既有因居住封闭而定格在不同历史形态、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彝族民歌,也有彝汉文化长期水乳交融、不断演绎发展的现代彝族民歌。雷波彝族民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旋律优美、古朴久远,可算集彝族民歌之大成。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统计,该县传承至今的彝族民歌共有5000余首,还有许多即兴而作、由感而唱的民歌,主要有婚礼歌类、丧歌类、情歌类、新年歌类、比赛和劳动歌类,以及毕摩、苏尼作法事唱的歌等类型。这些民歌既有三大方言区地地道道最富彝族特色的民歌,也有富有彝汉文化交融特色的民歌。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的彝族同胞,在节庆、丧葬、婚嫁之际要纵情歌舞,行走、放牧、劳作、小憩也要歌舞,人人都能随口唱出优美动听的民歌。唱歌,成了彝族人民主要的娱乐活动和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歌”之说。独特的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和创造了大量当地群众喜爱和乐于传唱的彝族民歌,他们用口头传唱的方式,把经典民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h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