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至26日,板底乡雄鹰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村民龙兴辉家正为二姑娘龙小会举办婚礼。现场,亲朋好友身着彝族盛装齐聚一堂,依彝族古礼为新人祝福。
嫁娶双方对古歌
彝族婚礼包括“订婚、烧鸡吃、报年庚、送期程、待乡帮、迎亲”等仪式,流程繁复而庄重。其中,娶亲环节尤为热闹动人,涵盖了“喜处堵、撮硕撮嗨、闯国朴、阿布谷阿达谷、龙果朴、可则药则硕、粗粗候、阿买肯、妻透”等传统仪式。
11月25日晚,“阿买肯”仪式正式拉开序幕,成为婚礼的高潮部分。堂屋两边,凳子整齐排列,唱歌的人分两排坐,分别代表女方家和男方家,对唱《克武克左》。女方家的歌词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紧张与期待,而男方家的歌词则充满迎娶新娘的诚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出阁古礼“许沽”
午夜时分,“许沽”仪式开始,意为“给出嫁的姑娘披上披毡”。女方家在堂屋中央摆上一张方桌,桌上放置装有苞谷的升子,以及其他粮食、盐茶和蜡烛。蜡烛上方,用四根木棍撑起一块猪肚油,形似灯笼。在悲伤的歌声里,新娘的弟弟背着痛哭流涕的新娘走出闺房,在堂屋内转三圈后,坐在为她准备的凳子上。女方家请来的歌师和家族媳妇唱起《劝嫁歌》,给姑娘披上出嫁的披毡。歌声中尽诉骨肉分离之苦,出嫁的姑娘在披上披毡时拼命挣扎,象征着不愿离开娘家。经过好一番推搡,新娘最终还是披上了披毡,正式出嫁。
与此同时,堂屋外的空地上,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夜空。接亲的男子或女方家的亲戚朋友,或团团围坐在篝火旁,或坐于堂屋之中,找心仪的女子对歌。歌声此起彼伏,朴实无华的唱词和古朴深沉的唱腔,带着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在深邃的夜空中久久回荡。
通宵达旦的“肯署惹”
天亮了,“阿买肯”仪式接近尾声。女方家的“阿买肯”人员以歌舞形式,对新娘进行祈祷和祝福。整个“阿买肯”仪式在“肯署惹”中圆满结束。
阿婆的言传身教
清晨,阳光洒满村庄,村民们身着色彩斑斓的彝族盛装,欢聚在龙兴辉家的院子里。新娘龙小会身着精美的彝族嫁衣,头戴银饰,颈挂珠链,手戴绣花镯子,光彩夺目。新郎则一身整洁的彝族男装,英俊非凡。
早饭过后,“妻透”仪式开始,意为“发亲”。男方家要先骑新娘的马跑三圈,让马及时排便。随后,马头按布摩测定的吉祥方位站好,等待新娘弟弟背新娘上马。新娘上马后,“阿买妻朵”手持彩线缠绕的树干,互相交叉从新娘头上扔过,进行“姆可榻”仪式,寓意驱邪,保佑新娘安全出嫁。
一切准备就绪后,迎亲和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向新郎家进发。婚礼过程中,彝族器乐声声入耳,为仪式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村民们手持月琴等传统乐器,演奏出悠扬动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彝族文化中。同时,彝族特有的舞蹈也在婚礼现场上演,村民们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展现出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通宵达旦的“肯署惹”
此外,婚礼上的饮食也独具彝族特色。村民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包括坨坨肉、酸菜汤等美食。宾客们围坐一起,品尝美味佳肴,畅谈家常,氛围温馨和谐。
彝族婚礼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彰显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威宁融媒记者 沈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