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巴阿叁是一个带着浓浓彝语口音的彝族男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在音乐领域耕耘。他的歌曲风格与大凉山生活、民族密切相关。
在此次中国好歌曲中,贾巴阿叁演唱了专辑《梦回南诏》中母语歌曲《晨曦》,受到四位老师的同时推杆。
陶喆和范晓萱都坦言目前为止还比较遗憾没有深入接触过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的彝族音乐,想理解彝族人如何用音乐歌颂生命、赞美生活。而胡海泉更是现场通话在医院疗养的陈羽凡拉票。而此前与吉克隽逸、莫西子诗合作过的刘欢老师则坦言,尽管自己很喜欢这首歌,但之前的圈子已经扎得够深了,再做创新其实不易,其他不太熟悉这个圈子的导师可能更有帮助。
最后贾巴阿叁选择了陶喆。
《梦回南诏》MV
贾巴阿叁此前发行过两张专辑2011年7月《贾巴阿叁》,2015年5月《梦回南诏》。
1984年,贾巴阿叁生于凉山布拖县拖觉镇亚河村。舅舅布乌拉甲是“阿都策克”山下著名彝族说唱家兼德古,父亲贾巴依宁是一位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阿叁自幼在父亲、舅舅的熏陶下喜欢上了音乐,4岁的贾巴阿叁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彝文,5岁学会弹风琴,7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原创彝语歌曲《妈妈的女儿》。11岁那年,阿叁拜布拖音乐人李绍庠为师,正式学习古典吉他。13岁,就读凉山民中时,他和同学王雄、李健东组建“彝魂”乐队,三个无名小子,三把民谣吉他,参加了四川电视台“阳光地带”栏目演出,一时间在校园里颇有名气。阿叁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那段时光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和坚持,梦想着有一天会出自己的专辑。
阿叁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和姐姐都是布拖当地的普通教师。2002年高考前夕,父亲直言,希望阿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当一名教师,几次激励的斗争之后,阿叁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放弃音乐学院,报考绵阳师范学院学习数学。远在老家的父亲不会知道,来到大学校园的阿叁和同学迅速组建“黑河”乐队,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2005年,“黑河”乐队发行第一张唱片《美丽时光》,在绵阳地区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受到校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校方协调,一直渴望接受专业音乐学习的阿叁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改修声乐和钢琴。从此,阿叁在音乐老师王小明的指导下接受了专业知识,并开始从事作曲、作词,兼主唱、吉他、鼓、MIDI音乐制作和编曲。
2006年大学毕业后,阿叁就职于绵阳艺术学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父亲知道情况以后,鼓励他好好的做好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但是他心中始终放不下对理想的渴望,于是他放弃工作,选择攻读研究生,来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开始了新的音乐征程。
贾巴阿叁自幼深受彝族文化影响,从学习彝语到从事彝语歌曲创作,阿叁始终没有忘记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多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不断尝试将传统乐器与现代打击乐器融会在一起,同时将彝族特有的毕摩宗教音乐引入创作。创作之余,阿叁认真研读纳西音乐、彝族民乐,充分借鉴彝族民歌中的“高腔”以及火把节特有的“朵洛荷”音乐曲调进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民谣曲风。
阿叁说自己做音乐的初衷是要用心灵谱写族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身为一名80后彝族歌手,阿叁的民谣直面的正是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即将丢失的传统。
可能是由于从小深处大山,现实生活中的阿叁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一个人。阿叁的歌听来没有多么深奥的思想,听众更多的是被他音乐本身的旋律打动着。他的歌曲根植于生活,立足于民族,是当代彝族青年的真实写照,在梦想和现实的交织中,把忠贞和爱恋藏匿心底,让理想和信念在飘摇的风中更加坚定。
为了投入音乐创作
去年他已辞去辅导员工作
跑去太平洋的另一端流浪、感悟生活
这一直是贾巴阿叁创作音乐方式
跑去美洲的他没闲着,跑遍各地体验文化、饮食、音乐...等。几天前半夜,跟战马君通了个电话,分享他的美国行纪。
美洲这么大,音乐资源非常丰富,每个城市无论街头、livehouse、演唱会之多,不睡觉也听不完。
从波士顿街上汽车里播放着黑人的说唱、波多黎哥的拉美音乐、爵士音乐会、乡村音乐会、世界音乐会、摇滚巨星演唱会。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冲击的阿叁,让他不断地思索将这些音乐元素融入彝族的音乐。
为了和美国人交流音乐,贾巴阿叁努力加强英文,要求自己每天用英文跟不同人交流,表达对音乐的想法。身为"山系创作歌手",经受过高原考验的,可能都对阳光、沙滩、海的迷恋。
"艺术来自于对真实生活中快乐与痛苦的体验"贾巴阿叁说,经过一趟美国音乐之旅,激发他找到不同于以往的表达方式,对于新专辑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就等阿叁整理、消化,静待阿叁回国开工!
(原载:兄弟影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