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山歌“四大腔”
作者 左骞 2011-12-11
原出处:大理日报

  自古以来,漾濞县一带的彝族人能歌善舞,唱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乡,无论是上山砍柴、下地农作,还是赶街路上、伙伴相聚;也无论是男婚女嫁、款待宾客,还是修房建房、祭日贺节,都能听到欢快朴实、婉转而充满大山气息和乡土风味的歌声。彝族人通过弹弦唱曲,来交流情感,传授文化,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在彝族圈子里,演唱曲子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聪明机灵,还是憨厚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会唱曲子的人,社交、情场总不顺当,反之,能编善唱的歌手,总是能赢得众多伙伴的喜欢。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丰富多彩的山歌中,彝族人把其中不同音调的大曲子冠以四种具有地方色彩的名称,即“沙悠腔”、“四腔”、“五三腔”、“海菜腔”。“沙悠腔”因漾濞盛产红薯(方言称为“沙悠”)而得名;“四腔”曲调中,唱完四个乐句后,又用第一个乐句的音调,填唱其它内容,简称为“四腔”;漾濞境内的漾江河两岸有前五山和后五山之称,当地的彝族人自称“五山人”,他们演唱的大曲子从起句到落腔各用五句不同的旋律演唱,然后再用三句白话来演唱,这种“唱了五种腔口”,“口款了三句白话”的曲子,称为“五三腔”;在景色如画的漾濞江,生长着一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当地人把它叫做“海菜”,彝族人常在漾濞江上捕鱼对歌,故把自己演唱的曲子叫做“海菜腔”。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经常在高耸的大山上或空旷的江水边唱曲子,因此,唱歌时有一种“喊”的感觉。“四大腔”运用起伏大,高低对比鲜明,拖腔悠长,演唱者往往是真假声结合,过渡巧妙。“四大腔”,一般音调起得很高,特别是“海菜腔”高得出奇,一般嗓音难以高攀。有时是挑逗对方或展示技艺故意用假声轻轻过渡,忽又转真嗓行腔。这种方式一般圈子以外的人尤其是未接触过彝族民歌的专业工作者都难以掌握。而且“四大腔”里大量运用虚词以增添其趣味性,如“舍罗”、“唉衣哟哦”等等,造成有的曲子“四个字唱一时辰”、“八个字唱大半天”的现象。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四大腔”影响日益扩大,不光彝族人传唱,汉族人也在学唱。山里、城里都可听到“四大腔”的旋律,犹如一道山珍野菜摆上大堂宴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sM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