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编年史和断代史的民族,聪明地把自已的历史、文化、习俗藏在具有不朽魅力的歌舞、巫祭和神话等载体中,一代接一代地承传。彝山是歌舞的海洋,能歌善舞的彝山儿女们,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历史承传的理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从朝霞唱到夕阳,从落叶唱到花开,一个接着一个的日子,一年接着一年的岁月,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民族,这就是历史。我们将对彝山歌舞的主要调式,在今后的片子中陆续逐一介绍。
兵赤逗
男女对唱,亦称阿哩寨,是一种彝族歌舞场上以短调为主的接近于白话朗诵的男女对唱形式,因以长调为主要形式的阿色调一时难以听明其内容,歌场上常以兵赤逗(阿哩寨)为阿色调的先导和前奏。兵赤逗可以涵盖庞杂的内容,包括唱自己祖先历史和氏族流源的比知调,赞儿郎和女儿的赞郎调和赞妹调,唱应知应会的比智调,唱对答应变能力的比灵犀调等等。其间充满生动形象的比兴,以及恢谐幽默的顶真及谐音谐意等等,体现了彝家儿女能歌善舞的魅力。
吟 调
吟调亦称阿嫫妮勒若调,因常以“妈妈的女儿(儿郎)”为起调得名,是一种彝山歌舞场上没有人伴唱和帮腔的自吟自唱的对歌或吟唱调式。吟调最初由彝族毕摩的成文嫁女调“阿嫫阿吾妮”演化而来,音乐情绪委宛低诉,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感染能力。其内容多有自诉(身世)调,赞郎(妹)调,即兴抒情调和吟唱应知应会的比知调等,其间充满生动形象的比兴,以及恢谐幽默的顶真和谐音等,体现了彝家儿女能歌善舞的另一种风格。
阿色调
阿色调是彝族歌舞场上以长调风格吭唱的对唱调式,因前后两句“阿色”的长调拖腔和帮腔得名。色在这里有吟唱、吭唱诸意。阿色调可单人在高山顶上自吟自唱,尤如天和地的对话,但多数是在歌场上对唱,对唱时还要有若干男女合腔者。阿色调对唱的内容无所不包,回旋余地极大,是彝山对歌的一种主要调式之一。阿色调有彝文成文调式,善唱的歌手们常可一次对唱聚会唱几天几夜,仿佛太阳忘了关天门,月亮忘了闭天窗,歌手忘了打瞌睡。为此,阿色调歌场上的优胜者,常常可以光彩一生。
色哩噜调
色意为唱调子,哩噜意为来吧,色哩噜意为来唱调吧。色哩调是流行于新平平甸和扬武、峨山棚租、石屏龙武、元江青龙等地的彝族歌舞调式,伴月琴舞和烟盒舞进行,边唱边舞。色哩噜调由一段过门和唱词组成,唱词多是即兴性或约定成俗的短调反复伴唱,而且以彝语、哈尼语、汉语混杂以及应用谐音、谐词的形式歌唱,如“青(情)菜白(伴)菜两小朵花”等,于是具有民族间的通融性。由于它是边舞边唱进行的一种形式,于是歌舞具有了饶有兴味的活泼性和欢娱性。
小乖乐调
小乖乐调是以小三弦、葫芦笙、牧笛等伴奏,用七言汉语踩舞步伴唱的一种调式,因一句或数句唱词前有“小乖乐”和“阿苏则”的前铺后垫衬词而得名。小乖乐调是哀牢山主脉峰地带彝族和其它各民族中具有普遍影响性的歌舞调式,后逐渐与云南高原边沿与哀牢山结合部的彝族烟盒舞融合,常相互交替进行。小乖乐歌舞舞蹈动作较为单调,但唱词则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比兴丰富,内容涵盖历史人文、天文地理、风情民俗、赞哥赞妹、比知比智,比犀灵应变等等,无所不包。善唱的歌手,一次聚会可唱几天几夜。
哦达都调
哦达都调是彝族司娘婆的巫祝调中演化而来的彝族歌舞场的一种对唱和自吟形式,因每一句唱词后面都有“哦达都”的衬词得。对于司娘婆,史家多予贬之。其实她也是一种巫史不分的彝族历史人文承载形式之一。哦达都调音域较为底厚宽广,语言较为直白,体现了山居民族的另一种对唱和吟唱风格。
呀叔色调
呀叔色调是阿色调的另一种对唱和吟唱调式的变种,因每一句唱词后面有“呀叔色”的衬词而得名。这里呀是助词,叔为他、彼之意,色为唱,意译为和着他唱。在连续几天几夜的彝山歌舞对歌中,歌手们常常更换对唱调式,以体现临机应变的能力,也使歌舞对唱呈现出起伏迭宕和活泼多样,饶具风味。
撒花调
撒花调最初由彝族祭丧场上司娘婆的巫祝调演化而为,原唱多以太平鼓为伴奏。歌舞场上则可以月琴、三弦和牛角二胡伴奏。撒花调唱词多以时令为主要内容,如花事季节、年庚时辰,每月节气、农事节令、动物植物、风俗民情等等,对唱、传唱和表达一种应知应会,事物常识及其哲理。
拆零词
拆零词是彝山歌舞场的另一种对唱、吟唱形式,多是对一些事物和事件的拆零和解析,如年庚时辰、花事季节、每月节气、农事节令等等。演唱风格上和撒花调有些相似,可互视为变种。拆零词从另一种对歌形式,体现了歌手的随机应变能力,是彝山歌舞场上一种比知赛智的对唱吟唱调式之一。
赶马调
赶马调原是马锅头们在赶马帮路上自吟自唱以消谴散闷的一种调式,后亦引入歌舞场对唱吟唱。赶马调的内容多是对沿途事物的触景生情,出远门的离别情绪,风餐露宿的苦情调,赞郎调赞妹调等等。赶马调的音乐情绪多是低诉委宛,甚至伤感,抒情性极强,体现了彝山歌手们的又一种对唱吟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