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见到阿体说日和阿鲁克古时,他俩正坐在美姑县城外一个山坡上弹奏月琴,身边围着一群小孩子,听得十分入迷。
30岁的阿体说日和56岁的阿鲁克古都是美姑县人,多年来,他们致力于彝族传统乐器月琴的传承发展,不仅搜集了200多首彝族民歌并整理成乐谱,还开办起4个月琴班。今年,他们准备将月琴班开到省内更多地方,要让这个始自唐代的民族传统乐器代代传承下去。
自小听着月琴声长大
阿体说日家族十几代人弹唱月琴,传统的民歌和乐曲一代代流传下来。8岁开始,阿体说日跟着爸爸学月琴。那时,他还抱不住月琴,就把月琴放在地上跪着弹奏。放学回家去放羊,羊群在山坡上吃草,他就坐在草地上边弹边唱。到11岁时,他学会弹唱第一首完整月琴乐曲《叮叮月琴》,这是一首很古老的彝族民歌。
到凉山民族师范学校读书后,阿体说日开始学习通俗唱法,并喜欢上玩吉他。毕业到美姑县萨库乡中心校工作后,他还保持着每个假期到成都、广州等地玩吉他的习惯。
2007年寒假,阿体说日在上海新天地一家酒吧看见几个德国人在玩摇滚乐。一时兴起,他唱了两首彝族民歌,没想到大受欢迎。第二晚,他带上月琴去“切磋”,月琴引起众人好奇。阿体说日决心要让更多人了解月琴,就找到在美姑县城关小学任教的阿鲁克古,向他学习月琴与民歌。
阿鲁克古9岁已经学会弹唱月琴。1977年,阿鲁克古到峨普片区阿尼村布什古小学教书时,每天晚上跟村里的老人学唱民歌、学弹传统乐器。不仅学会很多传统民歌,还学会口咬竖笛、木叶、马布等彝族传统乐器。
自阿体说日跟随阿鲁克古学习后,两人开始走上传承月琴的道路。
设计制作四弦月琴
“月琴不是彝族独有的乐器,但不同地方的月琴有所不同。”阿体说日告诉记者,月琴是从唐代乐器阮演变而来,然后流传到了各民族、各地区。在清末,已有人发现彝族的月琴保留着阮最完整的形式和声音。
最古老的月琴是两弦琴,后来发展出三弦琴。它们都只能弹奏传统的五声音阶,不能弹奏“发”和“西”两个音。当遇到乐曲中有“发”和“西”时,就只能跳跃变调,听起来不协调。阿体说日和阿鲁克古将两弦琴和三弦琴对比时发现,可以把两弦琴和三弦琴的音频制作到同一把月琴上,这样的四弦琴就能弹奏出七声音阶,“发”和“西”不再成问题。于是,他俩到上海民族乐器厂订做四弦月琴。他们设计的月琴制作出来后,校验音频的音乐师连连赞叹。
有了四弦月琴,两人如虎添翼,每到假期,就四处演出,不仅在各县乡镇山村,还到西昌、贵阳、成都等地。他俩还与几位年轻人一起成立了巴普街乐队,将摇滚乐和民乐结合起来。
免费开办月琴班
如何让更多的彝族人学会弹唱月琴?2011年,他们想出了免费办月琴班的办法。这个消息在美姑县城传出后,前来报名学习的人很多。
阿体说日从最基本的手法、指法教起,然后再慢慢传授一些乐曲,如《美姑调》、《雷波调》等,均是彝族古老的月琴乐曲。如今,“美姑班”有30多名学生已学会弹一两首月琴乐曲。
逐渐地,他们两人又在乐山市峨边县、马边县和凉山州昭觉县免费办班。如今,4个班共有学生160多个,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6岁。每周上课3次,阿体说日和阿鲁克古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保证教学,他俩每周轮流到各班上一次课,其余时间由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练习。
今年,他们还准备在凉山州雷波县、金阳县和布拖县办班。目前,阿体说日在思索远程视频教学的办法,或者采用录像教材。
为了让传统月琴乐曲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阿体说日试着将乐曲整理成乐谱记录下来。如今,他已经搜集传统民歌和乐曲200多首,并整理成乐谱。阿鲁克古则发现,不会唱传统民歌就弹不好月琴。他在传授中将月琴和民歌结合起来,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