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解读彝族花鼓舞
作者 王娟 2023-10-13
原出处:《大观》2020年3期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加快,很多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彝族花鼓舞作为一种仪式灵舞,其本质是一种对先祖的慰藉仪式演述,通过后人模拟先祖归途中踩踏尖刀草来达到“送灵归祖”的意义。可见彝族花鼓舞在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强烈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和鲜明的神圣特征,在历史、宗教、民俗和人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我国殡葬制度的改革,花鼓舞的表演也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其价值和发展趋势也发生了改变。文章从花鼓舞的历史源流、主要特征和多重价值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彝族;花鼓舞;价值

huaguwu1.jpg

(峨山彝族花鼓舞,崔文俊 摄)

《笃慕拢细则兜》是峨山县民宗局藏明朝中期手抄五言体彝文的一本经书,经过相关人员的研究对其完成了初步翻译,长期困扰我国对于彝族花鼓舞研究的很多问题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解释。想要对其進行更加深入且合理的研究,不仅需要综合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更需要能够结合现代学者的相关学术成果和理论,尤其是对于其族属的考辩、花鼓舞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和仪式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花鼓舞的历史源流

彝族花鼓舞的起源,首先不能够单纯从其名称进行考证,花鼓是汉语,花鼓舞的命名也是汉人学者对其进行的形式上的总结。同时,在考证其历史源流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单凭现存的鼓的形制进行参考。五言诗体彝文古籍《笃慕拢细则兜》是流传于滇中、滇南彝族民间的一部丧葬祭祀经书,后世学者将其直译为“笃慕尖刀草踩”,或者意译为“笃慕创世纪”。彝族民间口头流传有具备特殊唱调和仪式的舞蹈,曲调深沉肃穆,唱词有固定形式,舞步庄严多变,可以确定是彝族花鼓舞的形式源头。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花鼓舞的主要特征

想要更好地研究彝族花鼓舞的特征,就需要对其存在以及独特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分辨其和其他相似事物之间的外在形式区别。彝族花鼓舞的主要特征能够从其意义、内涵、类型价值等方面进行解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彝族花鼓舞的分析研究其学术价值,并对比其他民俗活动进行分析。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花鼓舞的历史性

彝族花鼓舞距今已经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其起源于彝文经籍史诗《笃慕拢细则兜》毕摩仪式诵唱及其鼓舞展演,《笃慕拢细则兜》也可以叫做“踩尖刀草经”,同时彝族花鼓舞还在宗教经籍《指路经》、洪水神话《洪水滔天》等经文中出现过,这些经文都记录了关于彝族远古始祖阿普笃慕祭祖大典及“六祖分支”的历史故事。花鼓舞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如“进”“拜”“踩”“踏”“倾”“转身”等象征性极强的动作,还原历史场景的一种叙事化艺术。彝族花鼓舞的核心文化是祖灵崇拜,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代人的智慧凝练,已经深刻地印在了彝族人民的灵魂之中。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花鼓舞的神圣性

彝族花鼓舞不只是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舞蹈,更是一种祭祀仪式灵舞,彝族人民通过花鼓舞,能够在民间丧礼仪式上达到“送灵归祖”的目的。这种形式和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艺术形态息息相关,具有神圣性,甚至可以说是彝族祖灵信仰的核心地位表现。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能够充分让观赏者感受到彝族人民将其作为一种神圣的媒介,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彝族人而言,在丧礼上表演花鼓舞都是一种神圣的义务,是每一个族人与生俱来的神圣责任,同时也是民族兴旺的一种原动力。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花鼓舞的艺术性

彝族花鼓舞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通过上千年的传承,已经将彝族的民族特色完美融入了舞蹈、歌曲和音乐等元素当中,因此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经过后人的总结,可以将彝族花鼓舞大致分为急鼓与板鼓两个类别,并包含了35个表演套路,包括小过、大过、拜四方、螺蛳转(六套)、梅花舞、四合心、蛇蜕皮、方口舞(三段)、快速单翻(二套)、凤凰舞、双翻舞、双落舞、高花舞、中花二落、三步落、插花调、穿花过街调、过街三步两拜、插花舞、割荞舞、开花舞、青蛙舞、点脚步、小兔舞、进三退三、台阶舞、鬼跳脚。其中每一个套路都具备不同的舞蹈含义,或者说通过和其丧葬文化的结合,都代表了不同的精神寄托。另外,彝族花鼓舞还有着一定量的固定舞蹈动作,对于舞者脚步、踩踏、转身、跳跃等环节也有着明确的规定。结合彝文经籍史诗《笃慕拢细则兜》中记载的固定五言体诵调,花鼓舞者会围绕棺椁进行以脚踩、踏为特点的舞步动作,通过轻盈灵动的舞蹈完成相应的套路和动作。甚至有记载已经失传的民间花鼓舞套路中,还有身手更加高超的舞者能够完成古老套路召桌习磨兜(踩桌椅跳),其动作的难度系数更高,同时也具备更强的艺术观赏性。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花鼓舞的社会性

彝族花鼓舞的传承,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浓厚的社会性质,几乎每一个峨山彝族自治县境内的彝族村都会组织各自的民间花鼓舞队。首先,彝族花鼓舞是一种传统礼仪,彝族民间丧礼传统有着复杂的体系。其次,在各花鼓舞队的表演过程中,其表演顺序也需要参照亲族辈份的高低和生前亲属关系的远近来安排。最后,在表演过程中,各支花鼓舞队之间也存在竞技的意味,具有复杂的社会性质。由于每支花鼓队的背后可能都代表着各地的花鼓会,同时也代表着邀请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每一次花鼓队之间的联动,都是一次较技,也正是这种较技更好地促进了我国花鼓舞技术的提升。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花鼓舞的多重价值研究

(一)彝族花鼓舞的文化认同

彝族花鼓舞不仅是一种民间丧礼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彝族历史在分支和迁徙过程中的一种求同存异的理念。自从彝族进入父系氏族之后祭祖大典和丧葬礼仪逐渐变成了一种彝族人民共同认知的内在文化机制,不仅还原了彝族人民迁徙的历史,同时也成为了标志性的民族符号。这种符号不仅关乎每一个彝族人对于今生来世、肉体和灵魂的思辨,更是对于生活中道德理念约束的一种强化。通过送灵归祖的形式,彝族人民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民族认同感。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花鼓舞的学术研究价值

彝族花鼓舞不仅涵盖了彝族迁徙的历史和宗教信仰,同时其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其代表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信息也在历史、宗教、艺术、人文、民俗、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科研价值。彝族花鼓舞不仅以其繁复琐细的表演仪式与程式著称,同时是对彝族祖先崇拜的具体展现,代表着彝族人民对灵魂不灭这种观点的深刻信仰。另外,其最大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在于其民族地域性文化的整合和区别,这也是彝族花鼓舞未来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花鼓舞的地域和谐价值

彝族花鼓舞虽然是一种仪式,但是在对彝族社会内部团结和凝聚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彝族民间丧礼花鼓舞仪式更是一种传统民俗符号。彝族花鼓舞在表演过程中每一个特殊的舞蹈动作都是一种舞蹈语言,具有特殊的含义,也正是这种含义,凝聚了整个彝族社会的关系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花鼓舞也成为了彝族及其村落的一种共同福祉,能够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域和谐。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彝族花鼓舞作为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其起源载于彝族丧礼五言诗体古籍《笃慕拢细则兜》,其目的在于让后人通过模仿祖先的经历踩踏归途中的尖刀草来护送逝者的灵魂回归祖界。在千年传承的过程中,彝族花鼓舞不仅凝结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更是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性、神圣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等主要特征,为我国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素材,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另外,随着我国殡葬制度的改革,其原生价值已经消失,而转变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p9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黄龙光,杨晖.彝族花鼓舞的历史源流、主要特征与多重价值[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2):27-33.
[2]黄龙光.仪式舞蹈与历史记忆:彝族花鼓舞起源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3):30-35.
[3]吉差小明.试析彝族花鼓舞的文化意蕴[J].长春大学学报,2017(3):116-119.
[4]黄龙光.彝族丧礼花鼓舞展演的仪式与功能[J].民间文化论坛,2016(3):110-117.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
原载:《大观》2020年3期;文稿来源:参考网。
图片:来自云南文旅发布,崔文俊 摄。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