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芒部彝族的源探究
作者 邓培基 2023-06-05
原出处:镇雄之窗

古芒部彝族的源在哪里?流经何处?又从何处流到芒部?在芒部又如何发展、变化?是稽考镇雄彝族历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稽考镇雄地方史首先遇到的问题。这里讲的彝族,是指在一个很久的历史时期内居住在古芒部的黑彝。这里讲的源,指来源地,不是指族源。这里讲的流,指迁徙和发展变化。这里首先冠以古芒部彝族称谓。一则是指古老的芒部,不是指现今的芒部;二则是指黑彝中的芒部支系,不是指族称。  
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hengxiong4.jpg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溯源

贵州彝书说:“一世孟,自旄牛徼外人居于邛之卤。”贵州彝族与古芒部彝族,乃同祖异支,一世孟乃共同的祖先,因此,溯源同。“一世孟,自旄牛徼外入居于邛之卤”,笔者溯源暂到此止步,不再继续往上追溯,要溯源到哎哺、洗替、鲁朵、木觉、喜写、娄密六位祖先处,也不容易,因为已有几百代了。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徼外”,即塞外,边外。“旄牛徼外”,指旄牛的边外。这个地区在何处?根据夷书所说:“万物之源出于雪,雪族子孙十二种”,“水从北方流进来,水从南方流出去”的描述,这个“徼外”彝族,是处于积雪之地,又处于北水南流之域。在“旄牛”的这样一个徼外地域,合在现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邛之卤”,是彝族历史上迁徙的一个重要地方。“邛”,古为越?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即今之四川西昌地区。《华阳国志》注:“西汉越?郡辖十五县,即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窄秦(地阙,当在今西昌县以西)、大笮、姑复(今云南省永胜县附近)、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蛉。东汉省潜街,为十四县。蜀汉省笮秦、大笮,割遂久、青蛉、姑复入云南郡,又新设马湖、安上二县,加上汉末复置的潜街县,越?郡共辖十二县。晋初辖邛都、会无、卑水、定笮、台登五县。”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卤”,同卢、泸,是彝音汉写。卢,即卢人居住的地方。《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戎府(今四川宜宾)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戎府之南”,有泸水(今金沙江)、泸州、泸江水(今牛栏江)等,因古代有卢人居住而得名。越?郡,是古代卢族的分布区。《尚书·牧誓》:“武王曰……我友邦冢君,……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可证,武王伐纣时,卢、濮等族就分布居于“戎府之南”了。清代,余昭(彝族)在《余氏夷书所载上古以来世系考妣》附录《大定志·水乌世系通考》夷谱云:一世孟居邛之卤一语按说:“邛即越?,卤当作卢,……卢,墨也。夷以黑为大姓,后世乌蛮之称由此,卤与卢音近。昭通萧瑞麟《乌蒙纪年》云:“唐代犹有东爨乌蛮、西爨白蛮之称,蛮蒙同意,章犊以蒙易蛮,而乌蒙之名以起。”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记载证明,一世孟自旄牛徼外沿泸水入居于越?郡境内泸水流域一带。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邛之卤”这个地域,以古越?郡辖县及其所涉地域,大体是: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邛都县,辖境约当今西昌、德昌、普格等县及昭觉西部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台登县,今冕宁县的泸沽,位于安宁河和孙水河会合处,东通汉源、成都,北通冕宁、泸定,南通西昌、云南。汉台登县辖今冕宁县及喜德北半部。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阑县,汉阑县即唐之邛部县(后周置)。元改称邛部州。辖今越西县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道县,一名灵关道,其县应辖今甘洛、峨边二县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示县,今西昌之礼州。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无县,汉县辖今会理县北部及会东、宁南、米易等县地。东经今会东县渡泸水即堂狼县界。堂狼辖今云南会泽、巧家等县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笮县,当在今盐边县,辖今盐边及渡口市金沙江北之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定笮县,西汉置,唐初置昆明县,辖今盐源县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绛县,辖今会理南部及相邻的云南金沙江北之地,渡泸水得青蛉县(今云南大姚、永仁)。汉晋间自越?至宁州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自今会理往东经会东渡金沙江至云南巧家、会泽(汉堂狼县地),由此而南至曲靖(汉味县)或晋宁(汉滇池县)。一是自会理而西南,经黎溪,西南至金沙江至云南永仁、大姚(汉青蛉县)、姚安(汉弄栋县),由此往西至祥云(汉云南县)、大理(汉叶榆县),往东至晋宁。后一条路即唐代的青溪路,又称南路。至明、清,始以从会理、黎溪直南至云南姜驿,南渡金沙江至元谋、武定、富民、昆明之路为入云南之大道。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卑水县,西汉卑水县当辖今美姑、金阳、布拖及昭觉东部地。东汉及西晋并领有今雷波、马边及屏山西部地。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潜街县,当今之雷波县。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上县,今屏山县以西。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湖县,在今雷波一带。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洪水之世

洪水泛滥,洪水连天,洪水滔天,洪水泛滥史,关于彝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芒部彝族中也有传说,汉族中也较普遍地有关于“洪水潮天”的传说,但与彝族中关于洪水的传说相异,不是一回事。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洪水连天的时间: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族中关于“洪水潮天”的时间传说,是在伏羲氏时代,是五帝以前的历史。彝族中关于“洪水连天”的时间传说,是在彝族始祖笃慕时代,是西周时期的历史。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族史学研究工作者推测,笃慕的年代约为公元前760年,迄今约二千七百多年。这就是说,彝族中传说的“洪水连天”,发生在约是周平王时期,这个推测,是以笃慕后裔水西安氏世系为主要依据的。水西安氏世系,是比较完整的世系。同时,又辅以其他一些推测的依据。因迄今尚未发现史籍记载,推测毕竟是推测而已。时远年湮,无确稽考。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西南彝志选》前言说:“这一章从希慕遮到笃慕之世,其下限相当于西周末年蜀洪水时期。”《创世志》又说:“彝族书芨记载的‘夷族六祖’,系指笃慕(汉文书又作仲牟由,西周末年人)的六子。“这里两处都说笃慕是西周末年人,也是周平王时期,与前面推测大体相符合。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下限相当于西周末年蜀洪水时期”这句话,把时间和地域一起提了出来。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洪水连天的地域: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族中传说的“洪水潮天”的地域,泛指普天之下。彝族中传说“洪水连天”的地域,没有具体指明,但都说笃慕避洪水来到洛尼山上,洛尼山译为东川、会泽、巧家等地方,也有译为在现今洛雪山,都在这一带。看来,是在这一带山上,不是在某一座山上,从何处避洪水来到洛尼山?前面讲过;一世祖孟居邛之卤。那么,传至笃慕时,没有迁徙他处的依据,就只能说从邛之卤避洪水到洛尼山。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到洛尼山的呢?据彝书所载,有藏在葫芦中漂来的,有乘木船漂来的,有装在木箱中漂来的,有坐进木柜漂来的,主要的说法是扶着竹根泅渡来的。《六祖史诗》载:“阿卜笃慕时,住过十二处,六处被留下,其余遭遗弃。洪灾四处起,四周被围住,六仙来搭救,快把竹根扶。……北方雪山上,阿卜笃慕住,何人居何处,仙人来按就。高高山头上,土石垒住屋,山下周围处,洪水如猛虎。想往他处逃,四处无桥过,六仙来搭救,教人食竹壳。……洪水逐渐退,水落现三石,三石现出时,洪水快收去。”洪水涨落和避洪水情景,跃然诗行。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论是从水上漂来,还是从陆上走来,洛尼山总是笃慕避洪水的地方,而且总是把彝语“洛尼山翻译成汉语的具体地名。从“高高山头上,上石垒住房,山下周围处,洪水如猛虎”的形态来看,洪水已淹没高山周围。因此“洪水连天”的地域,连接具体的洛尼山,在这带高高的山头上避洪水,似乎一目了然了。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否蜀洪水泥?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文的记载有过蜀洪水的历史。《贵州通志》附《路史·因提纪·余论》:按诸《蜀纪》,杜宇末年,逊位鳖令。鳖令者荆人也。旧说鱼凫田予湔山仙去,复有男子从天堕,曰:杜宇为西海君,自立为蜀王,号望帝,徙都于郸或瞿上,自恃功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岷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时鳖令死,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至蜀,起见望帝,望帝以之为相,后禅以国。……据《风俗通》等,鳖令化从井出,既死,尸逆江至眠山下,起见望帝。时巫山壅江,蜀洪水,望帝令凿之,蜀始处陆,以为刺史,号曰西州。自以德不如令。从而禅焉,是为蜀开明氏,年号万通。生芦葆,亦号开明。时武都出五丁力土辅之。……以今《蜀记·望帝远记》,周襄王至鳖令王蜀,十一代,三百五十年。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阳国志》校注:杜宇之后,开明氏传十二世,至前316年为秦所灭,若平均每世以二十五年计,杜宇的时代约在春秋中期。前面讲彝族史料研究工作者的推测,笃慕的年代约公元前760年,是以每世三十年计推算的,又讲到笃慕是西周末年人。这里讲杜宇的时代约春秋中期,是以每世二十五年计推测的,这就是蜀洪水时期与彝族“洪水连天”的传说时期基本上是吻合的。余昭、萧瑞麟的记述,从另一个侧面辅证“洪水连天”与“蜀洪水”的记载,在彝族迁徙时间上、洪水泛滥地理位置上大体是吻合的。因此,可以说,约在西周末年的蜀洪水,是彝族典籍中记载的“洪水连天”的历史真实故事。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祖分支

彝族中讲的六祖有二: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形成人类的六位祖先:哎哺、洗替、鲁朵、木觉、喜写、娄密。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分支的六位祖先:即笃慕的六个儿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称为“六祖分支”。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谈的是六祖分支。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支,分出宗支。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象征宗支的神物,称为灵筒。“天地与祖宗,装在灵筒中。”灵筒用整截木凿成筒,内装日月、家具、农具等模型。每一宗支一个灵筒。经九代人后,宗支人繁多,经祭祀后,分为几个宗支。各宗支再做新灵筒,俗称分支(《夷?榷濮》)。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笃慕,又作笃米、笃幕吾、阿朴笃幕,汉文书作仲牟由,彝族父系三十一世祖(《夷?榷濮·序》),距艾哺时代三百八十六代(是漫长时代,非具体代数),到公元1644年为八十四代(《物始纪略·论知识》注一),西周末年人,当时彝族王国的最高主宰者。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笃慕时,天降大雨,造成洪灾。迫于洪水,彝族先民由部落长笃慕率领,由世居的地方,迁到高高的洛尼山一带暂避水灾。洪水退后,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洛尼山一带地少人多,不宜长期居住,即由笃慕主持,经祭祀后将其民众分成六个部,分别由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统率,组成武、乍、糯、恒、布、默六个部落,分别向三个方面发展去。后世彝族把这一事件称之为“六祖分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亦被彝族古代史家、文人记于文献典籍中(《“六祖分支”与彝族》)。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南彝志选·前言》说:“从希慕遮到笃慕之世,其下限相当于西周末年蜀洪水时期,笃慕是在洪水发生后由蜀入滇的,落点在云南东川(会泽)乐尼白,笃慕妻三房,子六人,由此分居各地,向四方发展。长房生子慕雅切、慕雅考,向“楚叶以南”发展为武、乍两个支系,分布于滇西、滇中、滇南一带,是当地彝族及其他彝语支的一些民族之祖。次房生子慕雅热、慕雅卧,分布在“洛博以北,发展为糯、恒两个支系,在云南昭通和川西、川南一带,为今昭通、凉山、盐源、古蔺等地彝族之祖,幺房生子慕克克、慕齐齐,向“实液中部”发展,为布、默两个支系,为今云南会泽、宣威、曲靖和镇雄、贵州毕节、兴义、安顺、六盘水等地区以及广西隆林等地的彝族之祖。”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物始纪略·婚姻史话》说:“六位祖先在耐靡洪鲁(东川会盟),专议联姻事,专定配婚制,每两部结成互为联姻,互相扶持的集团。布、默互通婚,糯、恒互联姻;武、乍互通婚。”此后,六祖沿着江河河谷、山脉自然走向,各自去开辟新的基业,建立新的部落,渐次分布到滇、黔、川、桂广大地区,形成“西南夷君长以什数……”之势,为古西南夷主体,在西南地区世代相传,迁徙、演变、发展,从古至今。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芒部始祖

承前述:“幺房生子慕克克、慕齐齐,向“实液中部”发展,为布、默两个支系……。”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慕克克居于濮。濮即汉之同并,唐之北盘州,亦曰暴蛮,元之普安。慕克克后裔第七世名叫阿德布,取妻武额赦车。其后子孙繁衍分支,即以德布之名,以号部众,称德布氏,汉姓有安、陆二姓。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慕齐齐的第十一世孙默阿德,即勺雅默之子,率部攻占了濮人的扯扯俄海(今威宁境)等地,其子名叫默德施,又译为德雅施,是慕齐齐第十二世孙,武功权势,又有发展,默氏家族自此又以德施氏命名。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默部德施氏的后裔,后来分为四个主要的支系,向东川、芒部、普安、水西发展。传到必额勿时,长子勿阿克,承受德施家业,为云南东川阿于部首领;次子勿阿娄,迁往慕阿热,为贵州郎岱(六枝)陇氏之祖;三子勿阿乃,迁往阿洼惹,为贵州普安龙氏之祖,幼子勿阿纳,是开基水西安氏之祖。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芒部彝族来源有二,始祖是勿阿纳。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勿阿纳徒居;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宗阿补承君长基业。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罗甸安氏世系》,孟至读慕共三十一世。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西南彝志》:“在格洪格底,彝妥孟所居。”传四十二代。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据《罗甸安氏世系》:“我德施氏也自三十二世慕齐齐(居业东川,号苴慕,称雄长,号兜主。生子曰齐齐活),三十三世齐齐活(活生阿德,后世误作汉济火,详注后),三十四世活阿德(德生乌沙),三十五世德乌沙(沙生乌穆),三十六世沙乌穆,三十七世乌穆菊(亦作者菊),三十八世菊阿糯(糯生阿罗,亦作阿龙),三十九世糯阿罗,四十世罗阿杓,四十一世阿脉(脉生阿特,亦作阿德),四十二世脉阿特,四十三世特阿舍(舍生二子,长脉乌,次曰戛纳),四十四世舍脉乌(乌生莫牒,亦作莫得),四十五世乌莫牒(牒生牒堕,亦作阿堕),四十六世莫牒堕,四十七世堕阿委,四十八世委巫所,四十九世所比额,五十世比额勿(额生勿,勿作烘,勿生三子,长勿阿轮,创业郎岱,即龙氏祖也,今为扒撤。次曰勿阿乃,创业普安,即龙氏祖也,今为广西岑氏,次三勿阿纳,居承东川本业)。五十一世勿阿纳(纳纳,比额勿之子,其父爱之,其嫂嫉焉,谮于兄。父死,兄逐之,惟老奴支乌突希支从,携米一升,瓦鬲一具,煮粥松下。松枝坠,鬲毁粥覆,希珠嚎伤,阿纳曰:勿悲!丈夫贵自立耳,行将太牢食也。时当汉桓灵之世,西南夷大乱,由东川创业鹿里及水西(即今镇雄为芒部,水西即今黔地。生二子,长阿纵承芒部为兜主,次扒瓦,今镇雄芒部陇氏祖)。五十二世纳阿纵,五十三世纵阿卜,五十四世卜阿杓(杓生阿火,亦作阿勿),五十五世勺阿火(亦作阿勿,生三子,长火济管阿札,即水西。三阿则七,即郎岱,且里祖,次为卢氏大宗,为德布氏分普里,即普定,夷名白勒,又作插勒,居大革,即今安顺。大革曰须白勒,平彝县海氏为诺白勒,夷语须是东也,诺是西也,言东西两大家也)。五十六世火阿济(即火济,助武侯征孟获者)。《明史》作火济,《贵州通志》及《黔书》因夷谱三十三世有齐齐活之名,而误以为济济火而称为济火将军。济火以鹿里分与其兄莫布,即芒部,为德施氏而创业贵州,今《镇雄州志》有七里营,为武候收济火处,见《镇雄县志》。又云莫布为济火之子,火济深目长身,而黧色而白齿,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众,诸蛮戴之。武侯使李恢由平彝通道进盘江,火济献粮通道,助兵有功,世长其上。火济 帅,实我罗甸中兴之祖。后世混作始祖慕齐齐及其活,今正之。”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西南彝志·芒布的又一支系》:“祖为勿阿纳,居总脑各姆。长孙宗阿茂,居局楚俄姆。阿亨苏期者,北方六域中,他得一域住;次子宗扒瓦,居孟笃色施;少子宗阿补,承君长基业。阿数补乃一,补阿勺乃二人,勺雅妥乃三。勺雅妥之世,居罢第妥太(今威宁境),生两个儿子,妥芒部乃一,芒部阿孟二,阿孟阿朋三,阿朋妥蒙四,妥蒙阿武五,阿武不宗六,不宗度乃七,度麻密乃八,麻密耿宗九,耿宗努蒙十。努蒙阿局一,阿局阿着二,阿着陇乃三,陇阿娄乃四,阿娄冬乃五,冬卜脑乃六,卜脑纳乃七,纳勒阿纪八,阿纪阿亨九,阿亨阿古十。阿古本乃一,阿迭阿基二,阿基阿施三,阿施阿楚四,阿楚额节五,额节姆宾六,姆宾局朵七,局朵鲁格八,鲁格陀尼九,陀尼卜巧十。赫默钟显的,勿阿纳后裔,这样往下了。”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探流

古芒部彝族,自从勿阿纳迁徙芒部之后,继续有过很大的迁徙,然后才定居下来。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西安氏本末》说:“阿纳者,闷畔君勿之少子,不容于其兄嫂徙居于南广之鹿里,今镇雄是。既而强盛,乃帅其部族,沿延江东侵至鳖之夹水保焉,今鸭池汛是。已而入晋乐,晋乐夷语谓之更糯,即今贵阳也。又西南驰至都云洞,夷语谓之租义歹,留其部族居之,而已返居于鹿里。留都云者,后分为十二部,五代史记都云酋长尹怀昌,率昆明等十二部附于马希范是也。纳之仲兄轮,叔兄台,亦以其时,各避兄嫂而东。轮居谈乐之来南,是为郎岱陇氏之祖。台居江之濮隈,是为普安龙氏之祖。皆弱小依纳而立。纳又使其少子必松,居播隈汉曲也,夷语谓之扒瓦。于是部族转盛,西南越有水,至于竹子岭。世谓之卢鹿部。卢即卤声之转也。纳卒阿纵袭,纵卒阿卜袭,卜卒阿勺袭,勺卒阿妥袭,妥卒阿乍袭。乍弟兄四人,伯曰孟布,仍居鹿里为芒部。芒者蒙之转音。仲曰晟,居泸西之沙陌为阿晟部。季曰擘麻,居汉阳之苴里为阿苴部,乍始居绿水仍为卢鹿部。绿水,夷语谓之陇居、陇更、裸巨、裸革、裸主,皆一声之转,即今毕节也。”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后,世居芒部(疆域囊括今之镇雄、彝良、威信),繁衍生息,支派遍于古芒部全境。明代嘉靖五年,改土设流,彝众不服,于嘉靖九年,明朝廷令革除流官,恢复土官。清代雍正五年,改土归流,陇氏家族即失去世袭古芒部(镇雄)土官的权势,土知府陇庆侯解云南质审,其所部两次谋叛,均为陇联嵩妻禄氏所劝阻,谋叛未遂,相安二百馀年。清末至民国年间,安氏称强,陇氏得势,禄氏、罗氏并起,号称安、陇、禄、罗为镇雄四大家族,彝族的统治权势失而复得,流官土官兼而治之,彝族“官家”之声大噪。但毕竟不是彝族一统之势。君王与臣宰的古芒部,已经变成“封建堡垒”的镇雄了。C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来源:镇雄之窗;图片来源:美篇-MangGuo。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